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国家航天开发局(NASDA)已经在1995年使用工程试验卫星(ETS)-Ⅵ进行了轨道间通信的基础实验。在ETS-Ⅵ实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发射通信与广播工程试验卫星(COMETS)。继ETS-Ⅵ和COMETS之后,NASDA计划用两颗数据中继试验卫星(DRTS)进行高速率数传网络操作实验。DRTS预计于2000年前后由H—Ⅱ火箭发射升空。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地球观测和国际空间站等日本航天活动建立一个空地通信基础设施。本文介绍94到95年DRTSS概念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自1975年发射首颗ETS-1卫星以来,总计已发射了28颗NASDA卫星。关于卫星的操作,NASDA已经开发了实时遥测/遥控处理系统,可通用于不同类型卫星。  相似文献   

3.
简讯     
两颗“伽利略”试验卫星将在年底发射2005年6月9日欧空局宣布,两颗专门为“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试验台———“Version2”研发的试验卫星大约在6个月后发射。这两颗卫星将成为“伽利略”系统第一阶段“在轨验证”的组成部分。“伽利略”计划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验证“伽利略”所申请的频率(frequencyfilings),检验系统运行中采用的新技术,勘测这两颗卫星所处的中等高度地球轨道的辐射环境,用实际的“伽利略”信号进行试验。为了保证此阶段的成功,从厂家预定了两颗试验卫星,即GSTB V2/A与GSTB V2/B,这是“在轨验证”阶段的第一步,该…  相似文献   

4.
为研制导弹预警卫星,美国早在1985年起先后发射了“米达斯”、461、266、949等十几颗试验卫星,但这些早期预警卫星均不能将导弹尾焰的红外辐射和高空云层反射的太阳光区分开,只能发现热点,不能跟踪。后来经过大量研究,在70年代初把“国防支援计划”(DSP)导弹预警卫星送上太空。DSP卫星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共发射了7颗,第二代发射了8颗,从1989年6月开始陆续发射第三代DSP(即Block-14)卫星。  相似文献   

5.
欧盟已经发射了“伽利略”导航系统第2颗试验卫星,从而使其进人工程实现阶段。这颗命名为“Giove B”的试验卫星是今年4月27日夜晚,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的。发射该卫星的目的,一是检验高精度、无源氢原子钟的设计,而这种氢原子钟从未发射升空过;二是为试验和验证提供信号,即模拟将来工作系统要采用的真实频率和信息格式。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15日,美国 GPS-2R-19导航卫星由德尔它-2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它是8颗现代化 GPS-2RM 系列卫星中的第6颗。至今,在轨运行的 GPS 导航卫星已超过30颗。2008年,美国还将发射 GPS-2R-20、21,即第7、8颗现代化GPS 卫星,从而完成所有现代化 GPS 卫星的发射。美国很重视 GPS 系统在美国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它对美国是生死攸关的。走向现代化的美国 GPS1978年10月6日,美国第一颗 GPS卫星上天。1994年3月10日,由24颗卫  相似文献   

7.
佳力 《国际航空》2004,(11):36-38
我国已发射了50多颗自行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卫星技术的国际合作和小卫星研制也获得了较大成功;"长征"运载火箭是国产名牌火箭,为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我国将分三阶段发展运载系统;我国已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明年还将发射搭载2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这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的零突破  相似文献   

8.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24(5):79-79
近日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建议用飞艇作为未来探测土卫六(Titan)的最好飞行器。今年年初NASA成功地完成了卡西尼一惠更斯任务,发射了一个探测器对土星的神奇卫星土卫六进行初步探测。土卫六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大气层的卫星。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卡西尼任务之后的下一步工作。NASA要求研究团队制定在2015年后发射的“旗舰级”任务。  相似文献   

9.
美国卡纳维拉尔角消息—10月26日一枚空军的德尔它火箭把一颗GPS卫星送入轨道,这是GPS导航系统的第23颗正式工作卫星。加州Seal海滩Rockwell国际公司卫星系统部制造的另一颗卫星,已安排了发射日程,该星发射后GPS星座满员。还有一些星整装待发,根据需要替代在轨的老卫星。现在已有26颗在轨GPS卫星,其中包括3颗性能较差的正在老化的卫星。GPS将由24  相似文献   

10.
天基网工操作专家组(SNIP)的研究工作是三方联合研究项目,由美国NASA局联空间局(ESA)和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NASDA)联合参与。SNIP正在研究三个空间局中继卫星系统的互操作问题。 该项研究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S波段(2GHz)互操作,第二阶段研究Ka波段(20/30GHz)的互操作(除了S波段外)。 从1985年开始,SNIP在NASA、ESA和NASDA进行了一系列双边磋商。1987年,SNIP组建了一个工作组,规定和研究用于确保数据中继系统国际兼容性的操作方案和一系列技术问题。此后,举行了一系列专家组和工作组会议,继续进行研究。 由于互操作会带来一系列操作运行和经济上的好处,所以三个空间局都很感兴趣。最近取得的大进展使互操作越发接近现实。本文将介绍SNIP研究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3时1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中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3次发射。专家称,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2.
美国时间 7月 16日,第 29颗“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从卡纳维拉尔角用一枚波音公司生产的“三角洲”火箭发射升空,这也是新一代GPS卫星“GPS ⅡR”型的第四次成功发射。除了GPS在研究阶段使用的Block Ⅰ型卫星以外,该系统中所有卫星都是由“三角洲”火箭发射到距离地球 10900英里的椭圆形轨道上去的。“GPS ⅡR”型卫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下属的“太空系统”公司制造,可以与当前系统兼容,但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它的导航更加准确,在没有地面控制的情况下自动运行的时间也更长。美国发射第29颗全…  相似文献   

13.
地面测控系统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关系紧密,它既是卫星的领航者,又是卫星的保护者,在嫦娥一号整个飞行期间,它起到了保驾导航的作用。地面测控系统负责运载火箭发射和嫦娥一号卫星整个飞行任务期间的轨道测量、遥测监视、遥控操作和飞行控制,以及嫦娥一号卫星探测应用期间的任务计划的实施与操作管理,并通过高精度的测定轨道,为地面应用系统科学探测数  相似文献   

14.
围绕中继卫星应用于航天发射测控的跟踪控制技术,重点研究了对运载火箭的高精度指向控制计算方法,并通过对仿真发射弹道的模拟跟踪,完成了中继卫星星间天线对运载火箭高精度的跟踪指向控制计算。研究表明采用中继卫星系统可以完成对运载火箭的高精度指向跟踪任务,满足航天发射测控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支持欧空局(ESA)下世纪的多项卫星任务,该局正在建设地面多任务基础设施,支持1996-2006年之间预期发射的10多种不同类型的卫星(科学、地球观测、通信、货运飞船)。 该基础设施为不同任务提供公共的地面设施,其中心设在欧洲空间操作中心(ESOC),将延伸至FSA不同的地面站。 该基础设施包括6个主要系统: ·备有相应遥测、遥控处理器,以面向目标法建造的飞行控制系统; ·配有一整套综合性软件以及相关用户接口的飞行动力学系统,用于姿态和轨道的确定及控制; ·地面站监视及控制系统; ·遥测处理系统 ·遥控编码器; ·多用跟踪系统。 本文描述了该基础设施的各个系统,它们的相互接口以及实施计划。论述了该基础设施的设计方案以及采用的基本技术,特别突出了技术及操作上的先进性,以及这种方式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6.
CAT空间系统公司(原DSI)在80及90年代的“小卫星”计划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传统低轨卫星的设计、制造、发射及操作成本高,时间长。这些问题一直在激励人们去开发新的工艺、技术,以及低成本、毋需严格调整的卫星。这些卫星采用低功率“小卫星”通信设备(TDRSS用于NASA低轨星则要求大功率),通常搭载不需要大量冗余备价系统并且不需要大型地面设备和人员保障的有效载荷/实验设备。这种小型且适应性强的卫星还有研制周期非常短(通常1~2年)的特点。本文介绍了CTA空间系统(CTA/SS)在这些新计划中采用的几种方法和成功的有代表性的例子,并就如何减轻NASA越来越大的降低航天器及其操作成本方面的压力提出建议。重点是在任务操作的主控设施和各种用户终端(UT)中使用适应性强、功能足够、价格低廉的基于PC机的地面设备。这些系统以CTA/SS多种型号的用户终端成功地控制了20多颗USAF、USN、APPA卫星,从而使这些系统得到验证。这些用户终端经同步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建立了链路,而且在边远地区自动担负起中继任务。由于用户可以很容易安装轻型天线(通常是用小功率马达、PC驱动的全向或螺旋型),低轨卫星的应用特别显示了这些方法的效能。几英尺长的同轴电缆与小型收发模块(小型PC机大小)相连,串行线与相应PC机相连,便  相似文献   

17.
NASA已规划了可用“侦察兵”火箭发射的廉价“探险者”卫星新系列,将于九十年代初投入使用。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已能制造出这样既简单又经济的卫星,用一个小型地面站即可对其进行操作,这种站将设置在卫星用户所在地,并将自主运行。除发射段和运行应急阶段的支持外,将不需动用NASA的测控设施。经论证,这种操作方式可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减少航天任务的费用。  相似文献   

18.
徐渊 《国际航空》2006,(12):61-63
随着第一颗试验卫星Glove-A的发射,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正式起步.俄罗斯则开始重建自己的GLONASS系统,并计划向全球提供服务.而中国也已经逐步开始建设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逐步将服务范围从中国和周边地区扩大到全球.  相似文献   

19.
读了贵刊第49期中“航空医学史略”一文。很受启发。那时随着航空的诞生,就产生了高空病,当发现了“不论大气压力多大,当氧气气压降到一定水平时,空气就不能维持生命”之后,航空医学得到很快的发展。 现在人类已经不仅是升空,而是高要求升天了。在空间技术的研究中,近年来通过发展各类高、中、低轨道的卫星和各类航天探测器,使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更臻成熟.自从1975年以来,我国发射了16颗返回式卫星,除一颗失控外,其余均顺利成功回收,表明我国不但有飞天的能力,而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2颗卫星是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卫星的第12、第13颗,这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