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振动应力测量的贴片可靠性及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宁泊  侯乃先  张成成 《推进技术》2016,37(10):1964-1969
为了评估航空发动机应变片粘贴误差对振动应力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利用有限元计算与蒙特卡洛分析方法对压气机转子叶片的贴片方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基于可靠度的贴片方案优化准则。分析结果表明:当贴片位置由应变梯度较小的B点移动至应变梯度较大的A点时,相对应变误差增加了0.5倍,贴片可靠度降低了0.3倍;当贴片方向与最大主应变方向之间的夹角由0°增加至30°时,相对应变误差增大了0.6倍,贴片可靠度降低了0.4倍;根据可靠度准则,所选贴片方案可同时对两阶模态的振动应力进行有效测量,其可靠度达到限制值0.9以上,表明将该准则用于贴片方案寻优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郭明洁 《航空学报》1996,17(6):112-114
介绍采用部分相干光云纹干涉法测定复合材料单销钉连接件的位移场,从位移云纹图求得应变场和应力场。给出过销钉孔心水平截面上的应变和应力分布及应力集中系数。通过静力平衡所得误差在6%以内。证实了部件相干光云纹干涉法测量复合材料连接件的应变场和应力场是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用SDAC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应变测量时,存在着较大的测量误差。分析了该误差产生的原因,推导并给出了工程上的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近年来机械连接结构中螺栓轴向力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基于应变测量方法中应变导线出线困难且在小载荷段测量不准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螺栓连接结构中轴向力的测试方案。对螺栓中应变片布置方案和测量段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制造了能测量轴向力的螺栓。用连接试验分别对此测力螺栓的轴向力–应变关系的线性和重复性进行了测试研究,并将标定的测力螺栓的测量结果与轴向力理论计算结果、预紧力工程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测力螺栓的轴向力–应变关系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和重复性,满足作为测试设备的要求;测量结果与螺栓的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而用预紧力工程算法计算的螺栓轴向力存在较大误差,且比实测值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叶端定时的转子叶片动应变重构不确定性量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叶片非接触式动应变重构理论,开展动应变重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研究。基于方差合成定理建立重构叶片动应变不确定性量化分析模型;以模拟转子叶片为研究对象,开展旋转叶片叶端定时试验,利用周向傅里叶算法获取不同叶端定时传感器布局下的测点振幅,通过最大熵方法拟合振幅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确定叶端定时测振的不确定性参数;结合Kriging代理模型和试验共振频率数据对叶片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获取关键测点位移-应变转换因子,并获取考虑共振转速以及测点位置不确定性的转换因子不确定性参数;获取重构动应变的均值、标准不确定度和包含区间,与应变片测量数据作对比。结果表明,除5号叶片A测点外,测量动应变均位于重构动应变的95%置信度下的包含区间内,且所有叶片的应变片测点动应变重构误差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6.
飞机飞行试验用振动/应变测量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飞机飞行试验中零部件的振动和应变进行测量,本文对机载振动/应变实时测量系统进行了设计。该系统包括振动/应变测量系统、数据采集存储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为飞机飞行试验中振动、应变的测量提供了轻便、可靠的测试设备。  相似文献   

7.
外场金属支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应力监测,一般采用应变电测法,由于金属支架表面为曲面,可能会给测量带来影响。本文从计算分析和实验验证两个方面,探讨曲面对应变电测法测量结果的影响。最终得出由于金属支架曲率半径较大,应变片尺寸相对较小,曲面对测量产生的误差很小,可忽略,证明使用应变片法对金属支架进行应力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黄源 《试飞研究》2001,(2):35-44
许多年来,惠斯顿电桥被成功用于测量带电的电阻及其变化量。但是,在飞行环境中用惠斯顿电桥测量应变时,因导线电阻变化这个固有的问题会引起误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研制了恒定电流环信号调节插件板。本文描述了对F-16XL ship2超音速层流控制飞行试验中使用的恒流环应变测量方法有限的评价。将几个完全相同的应变仪安装在F-16XLship2左翼下悬挂的激波导流片附近。使用恒流环组成两个应变仪电桥,另外使用惠斯顿电桥电路组成两个应变仪电桥。就信号输出、误差和噪声而言,把恒流环组成的仪表输出与惠斯顿电桥的输出相比较,结果表明恒流环应变测量方法能够增大从应变仪获得的输出值,而不受导线电阻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的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叶端定时非接触式测量和振动响应传递比的概念,开展高速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的研究。在频域内推导了叶片任意测点位移与任意测点动应变的传递比,给出了单模态共振下响应传递比关于位移和应变模态振型的解析表达式;建立旋转叶片的三维(3D)有限元模型,开展考虑旋转预应力效应的叶片模态分析,提取位移和应变模态振型,获得任意转速下叶端位移与叶根关键点动应变的传递比。开展高速旋转叶片叶端定时非接触式测量实验,采用周向傅里叶算法对叶端定时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叶片在不同转速单模态共振下的叶端位移,结合响应传递比,重构5个旋转叶片的关键点动应变。结果表明:旋转叶片在9000r/min和13000r/min转速下发生1阶共振时,与应变片实测结果相比,叶根处应力最大点、次大点和边缘点3个关键点的动应变平均重构误差均小于15%,验证了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切削加工是航空制造领域主要加工方式之一,切削过程应变与应变率对切屑生成和加工表面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监测和调控切削过程应变与应变率是研究切削机理和实现加工过程控制的直接方法之一。本文开发了一套切削过程剪切区应变率监测调控软硬件系统,搭建了正交切削原位成像平台,获取切削过程剪切区显微照片,编写了多线程加速的全局数字图像相关算法,实现对正交切削过程的同步图像分析和剪切区应变率计算;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数控车床主轴的调速系统,根据测量应变率与目标应变率的大小关系实时调节主轴倍率。开展了两组正交切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试验系统可以实现对剪切区的应变率监测与调控,调控后剪切区应变率与目标值偏差小于10%,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误差小于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