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热防护系统隔热组合结构中不同隔热材料厚度尺寸为计算变量,以飞行器主结构温度极值即最低背面温度为目标参数,以组合结构中第二层材料最高使用温度为约束条件建立隔热组合结构模型,并进行了石英灯考核验证。采用通用软件ANSYS 进行一维瞬态有限元热分析,将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全面对比,各项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李鹏%程惠尔%秦文波 《宇航材料工艺》2006,36(Z1):18-22
在分析了空间多层打孔隔热材料中导热和辐射的复合传热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多层打孔隔热材料反射屏温度计算的模型以及内部辐射数值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不同几何、物理参数下的对象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明确作为几何参数的层密度和层数以及作为表面特性参数的黑度和打孔率对材料热性能的影响.该热性能的研究对提高空间多层打孔隔热材料的隔热效果,实现材料的优化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羟烷基化法合成一种新型的改性胺,用它与改性醚及适量填料配合,研制一种结构柔韧的环氧树脂封隔热材料。该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热导率小、热分解温度较高、抗开裂及耐老化性能优良,在红外辐射器上作隔热层使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典型多层隔热材料在真空环境下的系列隔热性能实验和分析,分析了多层隔热材料层间温度差(Δt)的分布趋势,揭示了多层隔热材料在不同层间隔热性能的优劣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证明:多层隔热材料的层间温度差(Δt)变化呈U型分布趋势;外层隔热性能优于中间层的隔热性能,4层以内18层以外层间气流状态接近分子流,隔热性能较好,温度差(Δt)大;中间各层气流处于非稳态,隔热性能稍差,温度差(Δt)小;靠近加热板一侧层间温度差小于低温一侧。 相似文献
5.
6.
7.
针对型号更高的热环境要求,开展新型轻质耐高温隔热材料研究。采用耐高温酚醛树脂作为基体树脂,添加纤维、功能性填料,通过预混料片材进行低压固化成型,对所制备的隔热材料试片进行密度、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等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体系密度为0.6~0.9 g/cm^3,初始分解温度大于450℃,拉伸强度大于12MPa,200℃拉伸强度大于10 MPa,热导率低于0.25 W/(m·K),并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实现对材料各方面性能的调控。所制备的隔热材料试片通过某型号风洞考核验证,采用该材料体系制备的大尺寸异形结构舱体通过力热联合试验考核,满足总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型航天飞行器高温隔热(约1 500℃)的迫切需求,开展了超高温刚性隔热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采用陶瓷纤维和无机粘结剂,经过湿法抽滤成型、高温热处理等工艺制备了刚性隔热材料。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物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纤维有效粘结在一起;通过改变纤维和粘结剂的比例,可以调节材料性能;热导率、力学性能与密度近似呈直线关系。材料在1 500℃经1 h处理后线收缩率<2%,密度为0.3~0.5 g/cm3,热导率为0.06~0.09 W/(m.K),压缩强度为0.6~1.2 MPa。 相似文献
9.
10.
综述了我层隔热材料的隔热原理、隔热性能表征方法、组成、性能,以及在航天器上的应用。通过选用不同的反射屏和间隔物可得到一系列常温、中温和高温使用的多层隔热材料。对于以双面镀铝聚酯薄膜为反射屏的常温多层材料,采用疏松纤维、网、泡沫塑料的间隔物,均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其当量热导率可达10^-4W/m.K的量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杂质Fe元素对2219铝合金及其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以及电化学腐蚀性能等的影响,采用力学拉伸、焊接试验以及金相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方法,对0.15%(w)至0.01%(w)等不同Fe元素含量的2219铝合金锻件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2219铝合金中经热变形加工存在网络状Al_2Cu变成颗粒状和纤维状的Al_7Cu_2(Fe,Mn)相,随着Fe含量由0.15%(w)降低至0.01%(w),合金固溶时效后的Al_7Cu_2(Fe,Mn)相显著减少,锻件强度和塑性显著提高;合金焊接接头断口由脆性断裂逐渐转变为韧窝尺寸细小的韧性断裂,尤其对于延伸率,提高至近1.4倍,强度和塑性显著提高;合金的自腐蚀电流逐渐减小,单位面积上的线性极化电阻增大,合金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邱海鹏%郭全贵%翟更太%宋永忠%刘朗 《宇航材料工艺》2001,31(6):23-26
用煅烧石油焦和煤焦油为基本原料,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几种石墨材料。考察了粘结剂对石墨材料传导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和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采用喹啉不溶物(QI)含量适中(5.2%,质量分数)的沥青作粘结剂,有利于石墨微晶的发育和排列,使石墨材料的传导性能得到提高,而采用QI含量过多或过少的沥青作粘结剂,都不利于石墨材料的传导性能。 相似文献
13.
14.
15.
曲文卿%张彦华%王奇娟 《宇航材料工艺》2002,32(5):50-53
通过SiC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与Al合金的液相界面扩散 (LID)连接试验 ,重点研究了连接接头区域的微观组织 ,并简要分析了接头中各元素的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LID连接Al基复合材料和Al合金形成的界面明显向Al合金一侧偏移 ,并且溶质原子在界面两侧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现象。研究结果为异种材料的连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伟%周武平%邝用庚%王铁军%熊宁 《宇航材料工艺》2005,35(1):56-59
从不同原料钨粉粒度和不同钨骨架密度的角度,研究其对于材料高温强度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SEM断口形貌观察,研究材料在高温下的断裂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钨骨架密度的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都相应提高,在一定的骨架密度范围内,高的骨架密度有利于材料高温强度的提高;(2)对于两种粉末原料的钨渗铜试样,在相近骨架相对密度的情况下,由于细晶强化的作用,细颗粒试样从800℃-1800℃的高温强度都明显高于相应的中颗粒试样;(3)对于钨渗铜材料,从800℃-1800℃的过程中,断裂形式由穿晶和沿晶断裂两种形式并存逐渐过渡到单一的沿晶断裂。 相似文献
17.
曾鹏%卢国辉%潘振鹏%谢光荣%胡社军 《宇航材料工艺》2001,31(4):44-48
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爆炸喷涂Al2O3陶瓷涂层的组成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热焓制度下制备的涂层组织致密均匀,具有较好的结合力、高的显微硬度及低的残余应力,是良好的耐磨耐热陶瓷涂层。经工艺优化选择出爆炸喷涂工艺的最佳气体流量参数。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陶瓷隔热瓦力学性能与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发现陶瓷隔热瓦的密度均匀性是影响其力学性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工艺改进制备了力学性能稳定的陶瓷隔热瓦,陶瓷隔热瓦的平均拉伸强度由0.250 MPa提高到0.786 MPa.结果表明:提高陶瓷隔热瓦的密度均匀性是控制其力学性能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化学接枝法制备了一种环氧改性硅橡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制备过程中催化剂和环氧树脂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固化体系进行了研究。将所制备改性硅橡胶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外防热涂层材料中,并进行了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在环氧改性硅橡胶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钛酸丁酯,可有效提高改性硅橡胶的力学性能,且其力学性能随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环氧树脂含量>20wt%后,改性硅橡胶拉伸强度>2 MPa,扯离强度>3 MPa;RCA-聚酰胺650 复合固化体系是环氧改性硅橡胶合适的固化剂,涂层经过风洞试验后试件结构完整,其背温低于152℃。 相似文献
20.
陈方明%管俊芳%朱诚意 《宇航材料工艺》2003,33(6):47-51
应用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共沉降法制备的Mo—Ti梯度功能材料的化学成分分布、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材料整体致密,化学元素分布、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具有梯度变化特征。富Mo区颗粒以机械混合的形式存在;以Mo为主要组分的Mo—Ti梯度层,也是以机械混合为主;以Ti为主要组分的Mo—Ti梯度层,主要以多边形β相存在;富钛区钛主要以球形α相存在。富Mo区为沿晶脆性断裂,富Ti区为典型的穿晶解理断裂,Mo—Ti梯度层以穿晶解理断裂为主,还表现出延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