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为探索一级旋流入射半径对小尺寸旋流杯下游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PIV测速技术对小尺寸旋流杯下游速度分布特征进行了试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入射半径的一级旋流会形成扩张流场或扩张-收缩-扩张流场;入射半径方向相反、数值不同将对旋流杯下游流动产生不同影响;旋流杯下游流场涡量分布与同一方案的速度分布相似,旋流杯出口平均涡量较强的旋流沿流向涡量逐渐衰减,且速率变缓;不同一级旋流入射半径的旋流杯方案的平均涡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所研究的试验状态下,一级旋流入射半径对小尺寸旋流杯下游速度和涡量分布特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旋流器型式对空气雾化喷嘴雾化特性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方法研究了不同旋流器型式对双旋流式空气雾化喷嘴喷雾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测量了不同空气雾化喷嘴下游流场结构,并且采用高速摄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不同空气流量和燃油流量下的双级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的油雾场形态、索太尔平均直径(SMD)、Rosin-Rammler分布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进气参数、旋流杯结构以及中心喷嘴与旋流杯文氏管的轴向配合对航空煤油雾化粒径的影响,采用LSA(laser size analyzer)-Ⅲ激光粒度分析仪在常温常压下对同向双级轴向旋流杯出口下游35 mm处燃油索太尔平均直径(SMD)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随着旋流杯头部压降的增大,燃油SMD不断减小,但减小趋势不断变缓;叶片角在35°附近时,燃油粒径较小;内外两级旋流强度需相互匹配,两者共同影响燃油预膜与破碎;文氏管喉道直径影响了内级旋流强度及成膜质量,喉道直径与文氏管长度比在1.04~1.13内,燃油SMD较小;套筒扩张段限制喷雾运动,其值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燃油SMD增大;燃油喷嘴与文氏管装配位置影响液膜破碎质量。   相似文献   

4.
黄熙君  董金钟 《航空动力学报》1993,8(3):275-278,310
本文试验研究气力输送管路的旋流流场特征。旋流场是由导流叶片所形成。应用五孔感头测定沿程截面内气流的切向角、轴向速度、气流静压和旋流数的分布。研究表明 :由于进料螺旋输送器的作用 ,在一定的导流叶片角条件下存在着双旋流流场。在环形旋流流场条件下管路外环处形成轴向速度较大的气流层 ,而在截面中将形成径向压力梯度场。在旋流场截面中最大旋流数符合简化理论的分析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氏管出口张角对旋流杯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文氏管出口张角对旋流杯综合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文氏管出口张角的双级旋流杯开展了流量特性、下游流场和雾化性能试验,并借助仿真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氏管出口张角对旋流杯流量以及流量系数无显著影响。回流区外侧扩张锥面轴向速度随出口张角的增大先增后减。出口张角的存在可增大文氏管出口湍动能,强化两级旋流气体之间相互剪切作用进而改善雾化性能,存在一个最佳的角度(本文研究参数范围内,该值为56°)使得液雾平均粒径最小且液滴尺寸分布最均匀。拟合了关于文氏管结构的可用于预估双级旋流杯SMD值的模型公式,预估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小于20%。  相似文献   

6.
旋流杯液雾的空间分布特性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燃烧性能至关重要。基于旋流杯燃油雾化的物理过程及其近场液雾索太尔平均直径(SMD)空间分布呈“双峰”或“三峰”分布的基本特点,建立了旋流杯近场液雾SMD空间分布的半经验模型。该模型将旋流杯近场液雾分为中心区和边界区,其中中心区液雾采用离心喷嘴与内旋流的混合型雾化模型,边界区液雾采用文氏管液膜的气动雾化模型,同时将液雾SMD及SMD空间分布与正态分布函数相结合。根据空气压降不同,分别对压力雾化主导及气动雾化主导两种形式的旋流杯液雾SMD空间分布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供液压力及空气压降的影响规律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随着供液压力和空气压降的增大,旋流杯液雾SMD呈现整体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不同进口雷诺数下双旋流杯下游回流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旋流杯下游流场结构对航空燃气轮机燃烧室性能影响的作用,利用PIV(激光粒子测速仪)技术,在常温常压下对双旋流杯下游冷态流场进行测试,研究进口雷诺数对双旋流杯下游回流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进口雷诺数较低时,下游流场结构为收扩型;当进口雷诺数增大到25000后,流场结构变为扩张型;之后继续增加进口雷诺数,回流区流场结构不再改变,但回流区内的无量纲回流速度会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8.
流通面积比对旋流杯油雾速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涛  李文高  卢克乾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0):2338-2343
设计了3种不同一二级流通面积比的旋流杯试验件,在气压自模区工况下,运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其出口油雾速度场进行测量,研究了不同流通面积比对旋流杯出口油雾速度场的影响,分析了油雾速度场的结构及其速度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一二级流通面积比的增加,旋流杯出口油雾速度场呈现出回流区面积和回流区长度逐渐变小、回流速度逐渐变大、出口射流张角逐渐减小的趋势。此外,从径向速度沿径向分布可以看出,随着流通面积比的增加油雾速度场的抗偏斜能力具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旋流杯燃烧室头部流场与喷雾对贫油熄火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5,他引:8  
对两种不同的燃烧室头部(三旋流杯头部为A型、双旋流杯头部为B型)进行了研究。对有两种头部的燃烧室进行了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量了两种头部的速度场和喷雾场,结合慢车工况的贫油熄火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型头部喷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和均匀度能满足燃烧室的性能要求,比B型头部的要好,但其贫熄特性不理想。而B型头部的贫熄特性好于A型;A型头部的内旋流器气流流通量应减小一些,以利于喷嘴端部低压区的形成,这样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贫油熄火油气比。   相似文献   

10.
直射式双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的雾化效果   总被引:6,自引:12,他引:6  
介绍了一种直射式供油的双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的喷雾性能.该双旋流器采用旋向相反的径向开孔式设计,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喷雾试验,研究了不同空气压力降和气液比工况下液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及分布指数.试验中雾化液体为航空煤油,采用马尔文激光测雾仪测量喷嘴端面下游50mm处的液雾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液比的增加,SMD减小,分布指数也减小,并且存在一个关键气液比,在超过关键气液比的工况下,液雾的SMD及分布指数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1.
S弯进气道旋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理论分析,更主要的是根据实验结果,证明了某S弯常规超音速腹部进气道对侧滑敏感,并产生整涡旋流,它取决于进口没有导向叶片发动机对旋流扰动的敏感程度。发动机,性能下降,发动机喘振和强迫叶片振动之类严重的进气道与发动机匹配问题可能出现。 对用动态总压畸变作为主要相容性参数提出了疑问,认为旋流是进气道与失速裕度较大发动机匹配的决定性的相容性参数。 新发现一种不测量旋流也可以快速地判断进气道出口是否存在有整涡旋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谈浩元  黄先键 《推进技术》1991,12(3):36-40,35
本文探讨不同离心力分布对旋流加力室性能的影响.对模型的流体阻力、温度分布和燃烧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旋流器出口的四种切向速度分布为:Rankine涡、强迫涡、自由涡和常数角涡.试验表明:出口为Rankine涡的旋流器,其流体阻力最小;在由离心力组织燃烧的加力室模型中,即使在小旋流数下(S=0.25)仍可获得大于90%的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3.
矩形S弯扩压器内旋流的发展及其气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矩形S弯扩压器内流动的详细观察和测量,给出了出口单涡游流形成的条件及其发展过程、旋流与总压畸变图谱的关系等结果,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前人所得出的关于旋流的形成和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微型喷嘴旋流槽棱边去毛刺及槽底面光整用传统加工方法难以实现,利用磁力研磨法能够很好实现旋流槽棱边去毛刺及槽底面的光整加工.文中分析了磁力研磨法对棱边去毛刺及槽底面光整的加工机理,并进行了有限元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利用3D超景深电子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喷嘴旋流槽加工前后照片,验证结果表明,永磁研磨机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微型喷嘴旋流槽棱边去毛刺及槽底面光整研磨.  相似文献   

15.
旋流五孔探针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国才 《推进技术》1993,14(3):69-75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的探头外径为φ3.0mm四棱形五孔探针的研制情况。它可方便可靠地满足工程上定量测量旋流三元流动参数要求。探测流动角可达30℃。采用四阶多项式拟合校准实验数据后,流动角标准偏差小于0.3°,总压及动压相对偏差不大于1.2%。 发现M=0.3~0.6,流动角0°~±30℃五孔探针所有的校准压力系数几乎不受M数变化的影响。这一发现,有大幅度节省吹风实验费用的现实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邱新宇  张学仁  刘兴洲 《推进技术》1990,11(2):7-14,75,76
本文对双管头部进气旋流-突扩燃烧室模型进行了冷态流场试验研究,以探索进气方式(全旋型或部分旋型)、旋流强度(旋流数S或旋流角(?))、旋流室出口扩张角2α、旋流室长径比l/d、内通道相对面积F等参数对燃烧室流场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选择燃烧室结构参数可以在燃烧室中形成稳定的中心回流区和头部旋涡回流区.当(?)=45°、α=15°、l/d=1.3、F=0.41时,除了形成旋流室回流区外,在其尾部还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切向分速较低的中心回流区,两者“联串”在一起.部分旋的中心回流区长度与相同旋流角全旋进气时的回流区长度几乎相等,但总压损失却降低63.4%.  相似文献   

17.
杨国才 《推进技术》1995,16(4):28-33
进气道旋流是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容性的一个重大扰动参数,从飞机总体布局,发动机设计方面入手,研究了现存飞机对旋涡的防止和反抗措施,新发现:低压压气机前面级静子叶片采取“端弯”技术措施,对提高发动机抗旋流扰动能力,降低对旋流扰动的敏感度十分有利,看好其工程应有前景。  相似文献   

18.
离心式喷嘴在小尺度受限空间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娜  余永刚 《推进技术》2013,34(7):944-949
为了了解小尺度受限空间中离心式喷嘴的雾化特性,设计了四旋流槽离心式喷嘴和小尺度模拟燃烧室,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动态分析仪(PDA),观测了喷射压力对模拟燃烧室内雾化性能的影响.引入离散系数cv对喷雾场雾化参数的周向分布规律进行了着重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燃烧室内,喷射压力越大,液滴索特尔平均直径D32的值越小;在z∈[41.5,94.2]的轴向距离范围内,喷射压力对Vz的影响不明显.由于壁面作用,液滴D32的周向分布均匀性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变差;距离喷嘴出口越远处,液滴D32的周向分布均匀性越好.在喷射压力相同条件下,同一喷嘴在模拟燃烧室内雾化参数的周向分布均匀性比在大气环境中波动更大.  相似文献   

19.
俞森彬  郑洪涛 《推进技术》2019,40(6):1324-1331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非预混旋流火焰,采用大涡模拟(LES)耦合PDF燃烧模型,结合OH-PLIF及PIV同步测量实验,综合研究了两种通道结构对非预混旋流火焰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欧拉随机场PDF方法可以较精确地预测到旋流流场及精细的火焰结构,包括局部熄火。不同的通道结构将显著影响流场结构,由于湍流/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火焰将会出现局部熄火及火焰抬升现象。由于无通道相比于扩张通道的回流区更小,局部熄火现象也更为严重。同时,在恰当当量比下,无通道结构的OH及CH2O等中间基在低温区分布更为广泛,表明更多的低温化学反应得以进行,为下游抬升火焰的稳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Thrust chamber injector is very critical component since that small differences in its design can result in dramatically different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a mono-propellant jet–swirl nozzle for thrust chamber using the existing commercial nozzle made of brass with little modific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wo types of spray pattern, i.e. hollow cone and solid cone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cold flow test. Two solid cone injectors were studied at various purely axial orifice diameter with all other parameters remaining constant. This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at decrease in the breakup length increased the spray angle. Higher injection pressure leads to shorter breakup length and higher value of discharge coefficient, except for hollow cone nozzle which shows mild fluctuating trend. Experimental data also tells that solid cone nozzle with diameter ratio 0.14 has the highest average discharge coefficient (0.60), followed by hollow cone nozzle (0.25). Solid cone nozzle with diameter ratio of 0.1 has an average discharge coefficient of 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