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7月11日称,该公司与美国激光动力公司成功测试了一种新型激光充电系统,这一系统可大幅提高Stalker无人机的续航能力。  相似文献   

2.
ENNASA太空飞行网2011年1月17日报道]利用“德尔它”-4重型火箭发射第一阶段“猎户座”飞行器(Block I Orion)的计划仍在继续,根据联合试验与任务运行团队(JTMOT)的建议,“猎户座”即多目标乘员飞行器(MPCV)计划于2013年7月发射。JTMOT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NASA任务运行理事会(MOD)试验飞行相关人员组成。  相似文献   

3.
图片消息     
《国际航空》2009,(1):4-4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完成F-16自主着陆验证飞行 2008年12月18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利用美国空军试飞学校的变稳飞机(WSTA)成功完成了F-16自主着陆飞行.完全由机载计算机控制的F—t6完成了整个着陆程序,包括控制飞机高度、姿态、速度、下滑角和下降率。这是F-16战机首次完全依赖计算机控制着陆。  相似文献   

4.
JSF的STOVL型别推进系统的设计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的团队终于得到根本不同的概念 ,以应对依据STOVL需求给出的挑战。波音的X - 32B采用直接升力系统 ,而洛克希德·马丁的X - 35B采用附加一台安装在垂直方向的小型升力风扇 ,提供除发动机推力变向以外的增加升力。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都完成了JSF概念论证阶段 ,二者的投标都优于军方需求 ,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更多领域里有擅长 ;波音公司的STOVL型别方案被认为比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方案具有较高的风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增加升力风扇方案胜过波音的直接升力设计 ;发动机技术、飞控软件和发动机 (含其矢量推力喷管 )设计一体化 ,对获得成功是重要的 ;而波音公司采用直接升力 ,作为短距起飞和垂直着陆 (STOVL)推进系统的决定 ,是它的JSF项目投标不成功的主要弱点。  相似文献   

5.
《国际航空》2009,(5):4-4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提出一个1.37亿美元的计划,为美国空军的F-15C开发一种MIM-104“爱国者”PAC--3(先进能力一3)导弹的空射型。2007年.美国导弹防御局(MDA)曾资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PAC-3用于攻击弹道导弹,但是在2008年MDA的预算被削减了近20亿美元.计划被搁置。于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美国空军提出了将PAC-3开发为空射型的“空射命中-杀伤”计划。  相似文献   

6.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阿联酋空军打造的第60批次的F-16E/F战斗机是F-16最新改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航空系统部通过采用具有创新意义的飞行试验项目管理,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了F-16E/F战斗机的研制和试飞项目,赢得了客户的称赞。  相似文献   

7.
《国际航空》2012,(1):4-4
2011年12月13日,第187架生产型F-22于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佐治亚州玛丽埃塔工厂的装配线下线,至此这种号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战斗机的生产已经在美国经济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黯然落下了帷幕。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7月20日,美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将以90亿美元收购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旗下的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可能有的读者对西科斯基这四个字还有些陌生,但如果提起大名鼎鼎的"黑鹰"直升机想必一定是无人不晓的。在诞生的30多年中,UH-60"黑鹰"系列已发展成拥有10余种型号、产量超过3000架的庞大家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包括中国陆军航空兵在内的超过40个民间与军事机构用户,堪称直升机中当之无愧的经典。  相似文献   

9.
动态消息     
F135发动机研制工作的新进展继2005年12月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交付首台F135飞行试验型发动机之后,PW公司分别于2006年6月和8月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交付了第2,3台F135飞行试验型发动机。首台F135飞行试验型发动机于2006年6月,在美国航空站的室内试验台上成功地完成了运转试验,  相似文献   

10.
陈黎 《国际航空》2011,(5):26-28
为增强美国海军的反水面舰艇作战能力而实施的LRASM计划,在年初出现新的动向.1月20日,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获得DARPA授予的两笔总价值为2.18亿美元的合同,将对两种型别的LRASM原型武器系统进行研发验证,这标志着LRASM项目第二阶段--验证阶段的研发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1.
美军新一代航空侦察平台预研进入关键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洋 《国际航空》2009,(7):58-59
4月27日,美国国防部预研局(DARPA)正式宣布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份总金额约4亿美元的合同,开展“综合传感器即结构”(IntegratedSensorisStructure,ISIS)飞艇缩比样艇的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飞验证工作。这标志着美军新一代航空侦察平台的预研迈入了实现工程化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2月18日,首架 F-35B 联合攻击战斗机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在克萨斯州沃斯堡工厂下线。F-35的主要用户:美国海军陆战队、英国和意大利军方代表出席了飞机下线仪式。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官詹姆斯·柯维在仪式发言中说:全新的航空科技让我们能够拥有一支能够在水面舰艇、前线机场甚至未开发过的荒地  相似文献   

13.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卡曼宇航公司最近为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官员展开一项验证活动,验证通过无人驾驶直升机来运输补给给地面部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它82千克重的"天空幽灵"(skySpirit)无人机上试飞了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生产的微型合成孔径雷达  相似文献   

15.
康晖 《国际航空》2006,(7):64-65
今年5月,美国海军研究局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展示了"远程打击时间敏感目标的创新巡航导弹"(RATTLRS)全尺寸模型,受到了各国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新机纵横     
《航空科学技术》2006,(4):45-45
洛·马公司首次公开隐身信息无人机7月19日,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本届范堡罗航展上首次公开了其“臭鼬工厂”(Skunk Works)秘密研制的一种低可探测性高空长航时信息无人机(战略侦察无人机)验证机——“臭鼬”。此前,“臭鼬工厂”新型UAV(无人机)的研制工作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人们只知道其正在研制的高空长航时UAV是以其已下马的“暗星”(DarkStar)战略侦察UAV为基础,因此俗称为“暗星之子”(Son of DarkStar)。该公司官员表示,在这次航展上公开这个保密项目是公司提高公众了解计划的一部分,按该计划,洛·马公司将慢慢地公开其一些…  相似文献   

17.
7月20日,美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将以90亿美元收购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旗下的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可能有的读者对西科斯基这四个字还有些陌生,但如果提起大名鼎鼎的"黑鹰"直升机想必一定是无人不晓的。在诞生的30多年中,UH-60"黑鹰"系列已发展成拥有10余种型号、产量超过3000架的庞大家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包括中国陆军航空兵在内的超过40个民间与军事机构用户,堪称直升机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黑鹰"直升机的历史、发展与性能特点等,本刊特别策划了《"黑鹰"之路——UH-60的成长故事》专题,作者为"黑鹰"直升机首席设计师雷·D.利奥,希望广大读者喜欢。  相似文献   

18.
7月20日,美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将以90亿美元收购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旗下的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可能有的读者对西科斯基这四个字还有些陌生,但如果提起大名鼎鼎的"黑鹰"直升机想必一定是无人不晓的。在诞生的30多年中,UH-60"黑鹰"系列已发展成拥有10余种型号、产量超过3000架的庞大家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包括中国陆军航空兵在内的超过40个民间与军事机构用户,堪称直升机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黑鹰"直升机的历史、发展与性能特点等,本刊特别策划了《"黑鹰"之路——UH-60的成长故事》专题,作者为"黑鹰"直升机首席设计师雷·D.利奥,希望广大读者喜欢。  相似文献   

19.
马援 《国际航空》2006,(3):16-17
由于作为平台的ER J-145飞机无法满足电源和重量要求,美国陆军于今年1月12日宣布取消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研制工作的"空中通用传感器"(ACS)计划,并随后和美国海军共同开展了一项为期半年的针对未来传感器飞机的需求的联合研究,为陆军的RC-7低空侦察机、RC-12信号情报飞机和海军的EP-3侦察机寻找后继者.  相似文献   

20.
《国际航空》2009,(4):8-8
美国“小直径炸弹”(SDB)的竞争一波三折,随着美国空军重启的第二阶段“小直径炸弹”(SDB-Ⅱ)项目最后竞标的临近,参与竞标的两个团队近日都公布了各自竞标方案的一些技术细节,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方案是以波音公司SDB-Ⅰ为基础研制的,弹体采用在飞行中能自动打开控制舵和剪刀形弹翼的布局,制导装置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原“联合通用导弹”(JCM)项目研制的三模导引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