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制润滑拉深是一种新的拉深法。由于强制润滑拉深过程显著地改善了变形条件,使材料的拉深性能得到提高,同时也改善了拉深件表面质量和减少拉深件的变薄率。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种方法很适用于拉深钽、铌、钛和钼等材料。我们对钛板材料(TA2、TC1和Ti—2.5Cu)、30CrMnSi钢、不锈钢1Cr18Ni9Ti以及20号钢等进行了试验,还对铝合金LY12M和LF21做了试验。除了铝合金以外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说明这种拉深法值得  相似文献   

2.
由于钛的优越性能,使它成为心脏起搏器的良好材料。目前国际上生产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心脏起搏器均为钛制的外壳。钛板的成形性较差。钛的深拉深一般都要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如图1所示的钛壳,尺寸小,但零件的深度大,因而拉深的变形程度大,象这样尺寸的零件,即使成形性最优良的材料也不能一次拉深即成,更何况是钛板。根据拉深理论分析,采用差温拉深法有可能用一次拉深即达到成形目的。其结果可达到缩短工艺流程,减少模具套数的目的。所谓差温拉深就是在拉深过程中在毛料的凸缘上加热,使主要变形区(即凸缘)的材料变形抵抗力显著地降低。另外,在易被拉裂的筒壁部位给以有效地冷却,借以强化筒壁的强度。试验结果,证明一  相似文献   

3.
钛火严重威胁航空发动机用钛安全,开展钛合金燃烧特性研究是发动机合理用钛及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基础。通过液滴引燃试验法初步研究了TC11合金的燃烧特性,分析了燃烧的过程特征、试片温度与氧气含量(分压)对启燃的影响及燃烧表面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在压缩空气/氧气作用下,TA1液滴发生燃烧并将TC11合金试片引燃,燃烧过程中反应剧烈,喷射出大量火花;随着TC11合金试片温度的提高,引燃所需的临界氧气分压逐渐降低;TC11合金试片的烧损表面形成了氧化层,从表面到内部呈现出疏松区、致密区和燃烧影响区三种典型的组织区。  相似文献   

4.
针对TC1钛合金端盖零件的结构特点,分析了零件的成形难点,对热拉深工艺的模具材料、温度、压边间隙、拉深速度等对零件成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方法可实现薄壁、大拉深比的TC1钛合金零件的精确成形,采用空气脱模的方式可获得平面度满足设计要求的零件,为类似零件的取件提供了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TA1、TA2、TA7、TC1、TC3五种钛板室温拉伸,以及在冷热状态下弯曲与翻边的试验结果。试验证明,国产钛板的冲压性能并不比国外同一类型的材料差,而有些指标,如TC1、TC3在合理温度下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与极限翻边系数均已超过它们。本文试验所得到的某些参数已初步用于国内一些新机的结构设计上,以及热成形工艺上。  相似文献   

6.
在室温下对TC2M钛合金圆板坯料(厚度为1.5mm,直径为160.0mm)进行了压窝试验研究。卸载后压窝制件凸缘出现明显的双曲率翘曲,这种形状畸变造成了钛合金板压窝零件无法满足尺寸和位置精度要求。对这种形状畸变进行定量描述的同时,分析了产生形状畸变的原因,主要是由钛板轧制过程产生的板织构特性,各向异性所引起的变形差异以及应力场、应变场分布的不均匀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TC4钛板飞行器蒙皮零件热校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金属板料热校形机理一一主要是高温下应力松驰及材料的高温软化效应.并根据此原理对某飞行器TC4钛板零件进行热校形,其校形结果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Ti-6A1-4V(国产牌号TC4)在国外是所有α+β型钛合金中生产量最大,使用亦最为广泛的一种。目前我国航空部门在新机种上也将开始比较多地使用这种合金。这就向我们提出了TC4钛板的成形性问题。国外把这种合金称为退火钛合金中最难成形的一种合金,与当前航空部门常用的TA2(工业纯钛),TC1(Ti-2A1-1.5Mn)相比,TC4钛合金的室温强度是前者的2.1倍,是后者的1.5倍,而延伸率只有前者的2/5,后者的3/5。这就决定了  相似文献   

9.
针对TC11钛合金材料进行了自动钨极氩孤焊接工艺试验,获得了成形良好的焊缝,焊接质量符合航空Ⅰ级焊缝标准.采用金相试验方法和力学性能试验对不同焊接填充材料下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TC11同质焊丝可获得与母材抗拉强度相当的焊接接头,略高于采用TA2纯钛焊丝的接头,但采用TA2焊丝时的集中塑性接近母材.  相似文献   

10.
在以酒石酸钠为成膜剂的新型无氟环保电解液体系中对TC18钛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制备出一种钛合金阳极氧化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分析了阳极氧化膜的形貌和相结构。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阳极氧化后TC18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采用万能高频疲劳试验机进行高频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膜层具有沟壑与鼓包的表面形貌。膜层具有非晶态、锐钛矿型及金红石型TiO2结构,可能有板钛矿TiO2结构。阳极氧化后TC18钛合金的耐蚀性有显著的提高。阳极氧化后TC18钛合金的拉伸性能与疲劳性能基本不降低,相比于传统硫酸-磷酸型阳极氧化,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采用TC1Mδ1.5钛合金板料试样在常温下进行杯形件拉深成形工艺试验,在确定出该规格板料极限拉深比和极限破坏方式的同时,定量阐述了拉深卸载后出现的杯口凸耳、杯口非圆化及杯口壁厚分布不均等非轴对称畸变现象,并且从钛合金各向异性和回弹方面给出了出现非轴对称现象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了钛舍金材料切削性能的基础上,针对钛合金的特点,选用了五种国内常用的硬质舍金刀片材料,对钛合金进行深孔钻削刀具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确定了适合钻削钛合金TC11的硬质合金刀片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TA2、TC1、TC4等钛板加热压窝与翻边的试验结果.提供了电炉式热成形机工作条件下的成形极限参数;分析研究了成形温度、润滑保护涂料、热校形等对成形极限和零件质量的影响;并提供了有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外物损伤(FOD)对航空发动机宽弦空心风扇叶片高循环疲劳(HCF)性能的影响,以TC4合金3层扩散焊板件模拟宽弦空心风扇叶片典型冲击部位,采用空气炮法对TC4合金3层扩散焊板进行FOD模拟试验,对冲击角度为25°、40°和80°时的损伤状况进行了宏微观测量;采用逐级加载法对FOD后的扩散焊焊板进行HCF强度试验,获得各条件下扩散焊板件的条件疲劳极限。结果表明:在各冲击条件下,冲击角度为25°时对材料造成的损伤最严重,HCF强度降低幅度最大;FOD不仅会造成材料表面损伤,还会对内部焊缝层造成损伤。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扩散焊板件FOD后HCF强度显著降低,相应的疲劳缺口系数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5.
TC4/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典型的TC4和TC17异种钛合金材料,开展其线性摩擦焊工艺试验以及接头拉伸、高周疲劳力学性能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TC4/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焊后经630℃,保温3h的时效热处理后,其拉伸和疲劳性能较好.接头的室温拉伸和高温拉伸强度均介于TC4母材和TC17母材之间,略高于TC4母材的性能;高周疲劳性能达到TC4母材高周疲劳强度的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TC4钛板超塑性拉伸后的强度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TC4钛板超塑性拉伸后的试件进行常温拉伸和定量金相分析,并采用一无线性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了TC4钛板超塑性拉伸后σ0.2与晶粒平均直径d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提起钛合金,人们往往认为它是难于在室温下冷成形的。那末,各种牌号的钛合金是否都是这样?室温下冷成形的可能程度如何?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TC1钛板进行了冷压延试验。我们对七种厚度的TC1料进行了无突缘筒形件一次成形试验和四种厚度TC1料的带突缘筒形件成形试验。结果表明,尽管一次成形无突缘筒形件的性能差些,一次成形带突缘筒形件的性能却是很好的,压延系数K可达2.69。为了了解不同厚度材料成形性  相似文献   

18.
在700℃下,对TC4氩弧拼焊板进行了3个变形量(主应变0.5%、1.6%、2.7%)的等双向拉伸成形,研究了热变形对TC4氩弧拼焊板单向拉伸性能和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双拉变形前后,TC4氩弧拼焊板拉伸试样均断裂在焊接热影响区,热影响区的强度低于母材和焊缝.随着等双拉热变形量增加,TC4拼焊板试样疲劳寿命有所增加,这是因为一定变形量的热成形释放了焊接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观察和测试不同冷轧和热处理工艺超塑用TC4板材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了冷轧加工率和热处理温度对TC4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优化了TC4板材的显微组织并测试了其超塑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冷轧加工率,840~860℃热处理,有利于超塑用TC4板材得到均匀、无畸变、细小的再结晶组织,其室温强度可达到1060~1048MPa,延伸率为18%~18.5%;经组织优化后的超塑TC4板材在870℃,应变速率为2.4×10-3/s-1时,延伸率可达到894%。  相似文献   

20.
以20mm厚TC11电子束焊接试样为研究对象,进行金相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对20mm板厚TC11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及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分析了接头的焊缝、热影响区及各过渡界面的组织状态,并对不同组织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