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SIMULINK工具箱和模糊逻辑工具箱,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二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在与传统的PID控制的仿真结果比较表明,此种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改善了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事例,在简要介绍模糊逻辑控制工具箱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如何用SIMULINK工具箱、FUZZY工具箱,实现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应用于电液式节气门执行器的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保证执行器的快速性和平稳性,可以获得较高的位置及速度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3.
以开环不稳定和强烈非线性的磁悬浮转台为研究对象,其控制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磁悬浮转台的动态性能。模糊控制因其简单实用,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等特点而成为磁悬浮控制系统的理想选择。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实现对磁悬浮转台的数字控制,利用M 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中的FIS(Fuzzy Inference System)编辑器,结合S imu link工具箱建立了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在磁悬浮转台起动和悬浮时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动态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动态研究是高性能环境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以热动力学为理论基础 ,建立了飞机环境控制系统主要部件的动态特性数学模型 ,同时在 MATLAB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 ,自行编制了环境控制系统动态仿真工具箱 ( ECS 1 .0 ) ,并针对某先进战斗机环境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研究 ,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首先建立了飞机自动调压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利用MATLAB软件中的控制系统工具箱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设计校正环节及其参数,使调压系统的静态精度和动态性能均达到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自修复飞控系统仿真平台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峰  邓建华 《飞行力学》2000,18(1):45-49
采用SIMULINK这种可视化、模块化和一体化的动态系统仿真软件,并与MATLAB软件工具箱相结合,开发出自修复飞控系统仿真平台,解决了飞机的气动参数随飞行状态变化的问题,实现了飞机的全面运动仿真。该系统可根据自修复飞控系统的需要,进行飞机故障的加载,以及对故障进行检测、隔离和估计,然后完成飞行重构,具备完整的自修复飞控系统仿真功能。  相似文献   

7.
将H∞控制理论应用于飞机俯仰角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按照干扰抑制原理将控制系统的设计转化为H∞标准控制问题;然后,通过选择适当的加权函数构造出广义的被控对象;最后,采用Matlab的鲁棒控制工具箱求得俯仰角控制器。频域分析和时域仿真均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标称性能和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8.
彭可茂  赵超  申功璋  文传源 《飞行力学》2001,19(2):17-20,25
基于凸多面体线性系统族镇定方法和航迹准稳态运动概念,研究了现代攻击机的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的鲁棒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航迹准稳态运动的条件。生成航迹准稳态运动的期望控制量和状态量,以航迹准稳态运动为基准运动建立综合系统的线性系统族模型,采用凸多面体线性系统族鲁棒镇定方法设计了综合控制系统的反馈调节控制器。数学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综合控制系统对攻击机推进系统输出推力的变化具有大范围的鲁棒性,在推力开环控制下能够获得良好的系统动态性能和战术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未来航空发动机需求,结合多电分布式控制特点和优势,基于先进算法,开展了多电分布式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关键技术研究。首先从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多电发动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和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搭建4个方面对国内外航空发动机多电分布式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进行梳理,总结了多电分布式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的关键问题;之后提出了多电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架构设计、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方法、双主动冗余电机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方案、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作动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方案和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搭建的关键技术;最后对航空发动机多电分布式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咸阳地区的电力负荷数据为背景,应用小波神经网络进行短期负荷预测工作,并详细介绍了其MATLAB的编程与仿真。利用MATLAB 7.0的神经网络及小波工具箱函数进行编程仿真,不仅编程简洁,而且收敛速度快。因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进行训练,介绍了在实际编程时所用技巧。  相似文献   

11.
惯性系统是一种电路种类多、电信号复杂的电子产品,电路信号的品质直接决定整个产品的质量,背板对于各个功能电路的高密度信号互连关系着整个系统的性能。提出了背板设计方法,将惯性系统中电气系统的功能模块电路进行合理划分,确定立体化布局。为模块电路所需的二次电源进行集中分配,对于生成二次电源的总电源进行针对性的电磁滤波,实现惯性系统敏感器、执行机构和模块电路的刚挠电气连接。刚挠背板的设计不仅实现了功能电路的三维布局、电路网络的相互连接,还对信号的质量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实践表明,该设计方法提升了电路的集成度,缩小了惯性系统的体积,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子装备小型化的需求,开展了对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系统级封装(SIP)技术研究.以一个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设计为例,采用芯片堆叠结构,将多个裸芯片管脚用键合线引至电路衬底上的连接点,辅以印制板电路,构成完整的电路系统.通过设计优化和信号完整性仿真分析来控制信号质量,试验验证了在保证电路板信号质量的情况下,采用SIP技术,面积缩小约80%,质量减少约70%.研究显示系统级封装技术是未来航空电子控制系统小型化、高可靠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软件凸轮通过对产生凸轮轮廓的软件控制步进电机实现机械凸轮的功能,根据类速度的概念,建立了软件凸轮通电脉冲频率与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之间的数学模型。使用AT89S52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运动,从而实现了在不改变硬件系统的条件下,通过改变AT89S52单片机应用程序实现从动件不同的运动规律,即软件凸轮。提出了将类速度的概念应用于建立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新设想,其可行性已被初步的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4.
机载电子电气系统雷电间接效应防护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道 《飞机设计》2009,29(6):48-51
越来越多的机载电子电气系统替代传统机电系统执行飞机关键/重要系统功能,而这类机载电子电气系统雷电间接效应防护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与完成预期任务.囚此,飞机系统雷电间接效应防护能力是基于飞机系统防护和机载电子电气系统雷电间接效应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状态机描述的光电编码器四倍频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增量式正交光电编码器的检测精度,提出了基于状态机描述的增量式正交脉冲编码器输出信号四倍频电路的设计方法,给出相应的VHDL语言描述与仿真结果,并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飞机航空电子系统设备级滤波电路对系统的正常工作有重要作用,从中选取28V直流电源滤波电路作为典型电路,结合印制线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s)图,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CST)对其进行场路协同仿真;最后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实际滤波电路进行了共模和差模插入损耗测试,验证了场路协同仿真的正确性,并通过实验和仿真得出每种类型的电气元器件对共模和差模插入损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与设计基于一种实用的三相高频斩波式AC/AC变换器的研制,以高频脉宽调制(PWM)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基频电压补偿技术,不仅减小了体积和重量,且提高了效率和响应速度。主要对控制电路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其中包括输出采样电路、闭环反馈电路以及驱动电路;并对控制电路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系统框图、传递函数以及波特图。在分析与设计中,通过稳定RMS值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采用有源滤波技术,减小了控制电路中的高次谐波干扰;利用齐纳二极管正温度特性,减小了系统的温度漂移,较好地补偿了采样电路中整流二极管的负温度特性;采用可编程调节死区的驱动电路,完全满足三相斩波式AC/AC变换器四路驱动信号的电器隔离和时序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制作一种由电子制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水冷系统和装夹工作台构成的冷冻强力吸盘。方法通过电子制冷器迅速降低或升高工作台的温度,可以达到粘结、固定工件或拆卸工件的目的。结果该装置的核心技术是使用半导体制冷技术,采用全电子控制,它既可应用于各种磁性材料工件的装夹,也可应用于各种非磁性材料工件的装夹。结论该装置性能可靠,快速高效,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9.
一种手持设备的低功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台手持系统的设计实践,介绍了MCS-51系列单片机低功耗系统的设计方法,给出了一种电源控制电路部分的实现方案及系统低功耗控制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王巍  郭宏  李艳明 《航空学报》2010,31(5):975-982
研究了绕组短路故障对直接驱动作动器(DDA)用电气/机械混合四余度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BLDCTM)性能的影响。基于电气/机械混合四余度BLDCTM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短路故障对电机电气参数造成的影响,并且建立了绕组匝间短路和相间短路这两种短路形式下的等效电路模型。电机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低转速电气/机械混合四余度BLDCTM某一相绕组出现匝间短路或某余度的两相绕组出现相间短路时,DDA系统依然可以正常运行。电气/机械混合四余度BLDCTM完全可以克服绕组短路故障的影响,提高了DDA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