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激光多普勒测速方法研究超声速冲击射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超声速射流噪声的产生中,喷嘴出口的激波栅格结构有关键的作用,激波栅格的间距是推测激波噪声基频的基本参数。应用激光多普勒测速方法对对缩喷嘴欠膨胀射流垂直冲击平板的流场进行了测量,获取了射流轴线上的速度分布,从该轴线速度的起伏推算出自由射流段的激波栅格间嘘民前人用接触测量方法得到的经验公式基本一致,但是比该经验公式值低5%以上,表明由该接触测量所得的经验公式描述的激波栅格间距可能大于实际的激波间距。  相似文献   

2.
采用全息干涉技术在高速流态试验装置(激波管)上研究了激波过弯道绕山坡到达三维物体的整体过程的流场,还采用传感器压力测量技术对三维物体表面的压力分布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表明,激波对三维物体与山坡的接合部、物体背风面及其拐角位置的影响是最大的;对于研究爆炸冲击波在复杂地形下对建筑物的冲击载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直接测定驻室温度,以预混于实验气体中微量四氟四烷CF4在高温下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分析为基础,采用一个快速单向进样阀于喉道前部对反射激波后的气体进行采样,通过气相色谱方法检测反应终产物四氟乙烯C2F4的浓度和为温度指示,测量激波风洞中反射激波后驻室的温度。应用于最新研制成功的爆轰驱动激波风洞驻室温度测量的结果显示其采样技术及化学温标方法是适用的。讨论了用氢氧爆轰驱动产生的管壁凝结水对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灵敏度莫尔偏折法及其在激波风洞流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莫尔偏折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工作和测量原理。并把这种方法用于高超声速激波风洞中流场的显示和测量,获得了几种特殊模型流场的清晰莫尔偏折图,定量计算了高超声速激波风洞中带有凸起物模型三维密度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喷管内二次喷射的激波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赖川  郜冶  陈步学 《推进技术》2000,21(3):26-29
研究了不同喷射位置、喷射马赫数和喷射角度的气体二次喷射混合流场的弓形激波形状。在二维矩形喷管内进行二次喷射试验,用纹影仪拍摄得到激波照片。将由照片换算得到了激波半径与用爆炸理论计算的结果相比较,证明爆炸波解在计算激波半径方面提供了与实验较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SM-2100瞬态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是从日本引进的大型成套设备。文简述了该系统的内部结构、分析功能和外部设备,并指出了它们的应用特点,着重介绍了在信号分析、炮风洞和激波管的参数测量、建筑物的振动分析及讲师标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有实际例证,尤其在炮风洞和激波管参数测量方面的应用,反应了该系统在快速、瞬态信号测量方面的应用价值,从而为进一步开发该系统的广泛应用领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在引进,消化,吸  相似文献   

7.
针对脉冲爆轰发动机在水下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燃气射流问题,搭建了水下爆轰燃气实验系统,研究了第一个爆轰循环在水下的燃气泡发展变化过程。建立了基于气液两相双流体模型的脉冲爆轰发动机水下喷射模型,采用时-空守恒元和求解元方法,模拟了爆轰波退化为激波在水中的传播及衰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燃气泡前期受外界水环境阻滞作用呈现“豌豆状”形态,充分发展阶段气液交界面逐渐失稳,在达到最大尺寸后开始收缩并在中心轴线位置出现凸出的射流;水下爆轰燃气射流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脱离燃气泡的水中前导激波和管口燃气泡内的高压区两部分,水中前导激波在传播过程中压力迅速衰减至常压量级,而管口燃气泡内则一直保持较高压力;中心轴线区域气液交界面处反射激波的回传使管口附近出现回击现象,并导致前导激波波阵面上压力峰值逐渐出现在30°方向上。  相似文献   

8.
航行体在波浪条件下高速入水的运动响应和载荷特性是其研发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对该问题进行精准预测,采用无网格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周期性波浪边界技术,利用四元数法计算物体六自由度运动,建立了波浪条件下入水模拟的数值水池。通过对静水中方块体垂直落水和航行体倾斜入水运动轨迹和冲击载荷的模拟,对比于实验参考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计算精度。随后,在SPH数值波浪水池中对航行体在不同波浪相位角下的高速入水过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航行体弹道稳定性受到波浪相位角影响显著,0°相位角入水时弹道最为稳定。该新型SPH数值水池能够实现航行体波浪中入水过程的精确预报。  相似文献   

9.
崔村燕  洪延姬  王广宇 《航空学报》2009,30(9):1566-1570
流场演化过程是揭示激光推进机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利用纹影系统和PCO-HSFC 高速相机,首次拍摄了自来水诱导CO2激光击穿空气产生的激波向空气和水中的演化过程。阐述了产生两次气蚀空穴的原因:初始时刻产生的空穴为激波作用于水面所致,第二次空穴出现在相机被触发后约8 μs 时,是激光烧蚀水蒸气作用于水面所形成的低压区。实验结果表明:击穿后流场向激光入射方向(空气中)演化较快,激波初速度较大,约为6 km/s;流场向水中演化相对较缓,激波初速度约为3.33 km/s。两者都服从指数衰减,分别在约73.368 μs 和41.649 μs 时衰减到声速。研究结果对于把水作为工质应用于激光推进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用电子束辉光法测量高超声波平均密度,速度以及密度变化特征的物理原理和过程,对此法用于平板上激波层稳定性问题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作了分析。内容通过风洞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张华  邓学蓥 《航空学报》1995,16(3):89-92
建立了激波/边界层干扰脉动压力测试系统。对一组后掠压缩角产生的激波/边界层干扰脉动压力流场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脉动压力时均值及其分布与静态测量得到的结果一致。测量还发现在实验的锥形干扰范围内,未出现类似于二维干扰中由非定常低频振荡激波引起的间歇现象。  相似文献   

12.
火箭燃气喷流的数值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了21和9火箭发动机燃气喷流流场。数值计算采用激波高分辨率、二阶精度TVD格式,得到包括射流边界、桶形激波、反射激波、Mach盘和滑移线的清晰的流谱。实验测试应用F-P激光干涉仪和自动测压系统,得到流场F-P干涉照片和压强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激波对血液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行研制的无膜激波管,研究在一定强度激波的作用下,激波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分析了激波与血液作用时的波系结构,得到了作用在血液上的透射激波速度和透射波波后压力的表达式,共对24组新鲜血液进行了对照实验,实验后的医学化验表明:激波对血液有相当强的作用,其中尤为明显的是作用后的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多、血小板数减少,结果还表明这些变化跟激波作用的次数有一定的关系。文中对造成血液破坏的机制也作了初步的分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高超声速进气道唇口激波/附面层干扰诱导的肩部流动分离,从膨胀波及激波理论出发,推导出了膨胀波效应影响下的斜激波附面层干扰理论公式,获得了影响斜激波诱导分离的主要因素:膨胀角梯度、激波角及波前马赫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膨胀波效应影响下的流动分离控制研究,给出了膨胀波效应影响下斜激波诱导分离的判别及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增大激波入射点处膨胀角梯度,可以显著减小甚至消除肩部流动分离;随着激波角增大,激波强度及逆压力梯度增加,分离区尺寸显著增大。而波前马赫数对分离区尺寸的影响不显著;在进口马赫数3.57~5.18,唇罩角度6°~10°范围内,当激波入射点处逆压比梯度小于250 m-1时,斜激波诱导的流动分离消失,可为改善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流道流动分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常思源  白晓征  刘君 《航空学报》2020,41(8):123626-123626
在激波捕捉求解器计算的可压缩无黏流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探测并识别二维激波干扰模式的新算法,从3个层面详细介绍了该算法的实施流程。首先,采用基于当地流场参数设计的传统激波探测方法,辨识出激波附近的一系列网格单元;其次,通过经典的K-means聚类算法将这些激波单元划分成许多簇,并根据簇的相邻信息定义每个簇的类别;最后,设定相关准则对某些紧邻的簇进行合并,进而确定各个激波干扰点的位置,记录各条激波分支所对应的簇,采用Bézier曲线拟合算法分别对其聚类中心进行拟合以获取更加光滑的激波线。数值试验表明,该算法不受网格类型的限制,不仅可以保证最终拟合的激波线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还可以清晰地识别出流场中多激波干扰的模式,同时对分析非定常流场中激波的运动与演化过程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可视化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特片变量型的隐式NND格式计算了五种类型的高超声速激波-激波干扰流场,得到了清晰的流场结构图画。激波和剪切层等分辨得很清楚。计算的物面压力与实验甚为吻合。借助于激波极曲线,对第4类激波干扰结构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干扰引起物面压力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用于爆震引燃的激波聚焦无反应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春  司徒明  韩肇元 《推进技术》2003,24(2):156-159
通过对用于脉冲爆震引燃的内楔表面激波聚焦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角度内楔表面在激波聚焦时流场结构的不同特点。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对于大内楔角的情况,激波进入内楔角之后产生规则反射,温度的大幅度升高发生在激波于内楔顶点反射之后;对于小内楔角的情况,激波进入内楔角之后产生马赫反射,温度的升高在入射激波到达内楔顶点之前就已经发生,而在入射激波于内楔顶点反射之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还对不同角度内楔的反射激波后气流温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运动激波在波前同向气流中传播时与壁面附近力界层发生的相互作用,既不同于定常的激波边界层干扰,也与普通激波管中端壁波与边界层的作用有很大差异。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表明,激波与边界层作用后,波面在壁面附近发生了明显弯曲,且触及壁面;弯曲的激波与壁面进一步作用后发生反射,由于波前气流速度不同,这种反射存在规则反射和马赫反射两种类型;由于激波反射,波后壁面附近形成了一个高压区;激波与边界层  相似文献   

19.
运动激波和旋涡相互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平面运动激波和单个旋涡二维相互作用的实验。实验在方截面激波管中进行,实验中拍摄了激波和旋涡相互作用全过程的纹影照片,实验结果发现,运动激波通过涡核时发生激烈变形并在波后流场中产生圆柱形声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时均N-S方程和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计算了典型拉伐尔喷管内正激波与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方法可准确地预测激波结构,激波与边界层干扰区流动特征,激波位置、激波前马赫数和壁面压力分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