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跳频通信抗干扰性能的评价研究始终是跳频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单纯利用数学分析或物理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很多情况下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建立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仿真模型,用一组实际跳频系统的数据参数验证了该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某个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评估,为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DS/FH(直接序列扩频/跳频扩频)测控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从效能评估角度出发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技术,建立了系统抗干扰性能评估结构模型,利用仿真结果确定判断矩阵,解决了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系统确定判断矩阵主观性强的弱点,最后通过权向量计算、一致性检测、层次总排序完成了系统设备抗干扰性能评估和优选。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能准确评估不同设备的抗干扰性能,可以有效帮助用户完成设备优选。  相似文献   

3.
在单片机测控系统中,抗干扰性能是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抗干扰设计是单片机测控系统研制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内容。通过比较探讨抗电源干扰、抗信号通道干扰、印刷电路板抗干扰以及软件抗干扰等四种单片机测控系统中的四种干扰类型,结合工业现场给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电视遥控制导武器的原理及其在航电综合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电视遥控制导武器进行深入测试的方法,论述了该方法应用到飞机平台中作为嵌入式训练系统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适应抗干扰技术展开研究,提出了易于FPGA实现的FFT自适应窄带抗干扰技术.这种方法减小了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的计算量,提高了系统处理的实时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实验表明在有宽带干扰存在的情况下,使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自适应检测并剔除窄带干扰.与GPS接收机的对接测试表明,该技术能大大提高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6.
面对未来信息化、电子化战争复杂的电磁环境和高速、超高速精确制导武器发展需求,传统GPS/INS组合导航技术很难满足武器性能指标的要求.而GPS/INS深组合导航系统能在高动态和复杂电磁环境下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稳定、可靠、精确的导航信息,实现精确制导武器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对目标的精确打击.因此GPS/INS深组合技术成为近来人们的研究热点.深组合技术除了传统意义上利用GPS接收机信息修正INS之外,同时,采用INS导航数据还能对GPS接收机载波跟踪环路进行外部辅助,剔除信号中的动态信息,减小GPS接收机载波跟踪环对信号的跟踪范围,压缩环路带宽,提高接收机在高动态环境下工作稳定性和接收机抗干扰性能,以保证组合导航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软件抗干扰措施是硬件抗干扰措施的一个补充和延伸,运用得法可以显著提高工控系统的可靠性和智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轻意外事故的发生。实时控制软件的自监视法、互监视法和常用方法等一系列软件抗干扰技术能很好地起到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类特殊系统(高可靠性成败单元串联系统)的Bayes可靠性评估问题。将系统可靠性验后分布函数渐近展开,利用此渐近展开式或以精确得到系统可靠性的Bayes置信区间,并且与基它方法进行比较。仿真计算表明,特殊系统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比采用通用的方法精度要高。  相似文献   

9.
战斗中的敌我识别(IFF)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应用问题,它关系到战争成败,故极为重要。实际上,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集团极需要一种廉价的 IFF 系统,以便在严重的电磁干扰环境下方便地识别敌人。本文提出一种使用现有的技术和器件建立起来的新的战术 IFF 系统。它论述的电子抗干扰问题如下:1.抗敌人的反辐射导弹;2.抗干扰性;3.抗敌人的欺骗和诱惑性;4.抗敌人的利用(窃听)性。这个系统概念是建立在所有参加单位的精确时间同步上的,它基本上改变现有的 IFF 方法。然而它保留基本的询问——应答手段。他使用扩展频谱,低数据率信号(这个信号基本上能阻止敌人的干扰,和使敌人进行欺骗与诱惑极为困难)。频谱技术包括:跳频、时间抖动及内部脉冲编码。用这些技术的结合,而不是过份地着重于某一单项技术,来使抗干扰及系统能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电子制导武器系统在其作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复杂的电磁环境(友方的和敌方的),本文介绍了一种能真实地评定系统对环境的易扰性的方法。文中给出了有关易扰性评定的一整套方法,本方法是在下列基础上进行的,即电磁环境预报、武器系统对电磁辐射敏感性测量以及武器系统飞行仿真。  相似文献   

11.
主动雷达制导型空空导弹的火控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雷达制导型空空导弹是当今战斗飞机最重要的空战武器。一般均采用复合制导模式;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可以远距拦射,也可以近距格斗。主动雷达制导型空空导弹具有许多重要的特点和优点。本文讨论主动雷达制导型空空导弹的火控攻击算法,内容包括:攻击瞄准向量方程及其求解,主动末制导段起始点目标位置角验算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可拓学中物元的可拓性、分合链与蕴含系方法。通过建立导弹武器系统能力的物元模型,对系统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分析过程的符号化与形式化,使系统能力的分析层次更清晰。将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导弹武器系统能力的数学计算模型相结合,为武器系统的论证、研制、使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导弹装备保障活动技术复杂、保障能力评估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 cess,AHP)与改进的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WM)结合,修正主观赋权导致的可信度较低的实际情况,综合确定各要素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定出各保障要素优劣等级及导弹装备保障能力水平。通过实例分析与评估,得出了该单位导弹装备保障能力与实际相符合的结论,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指出了该单位保障能力短板及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导弹精度评估的非参数Bootstrap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目前导弹试验的实际状况,讨论了小子样情况下精度指标的置信区间估计的非参数Bootstrap方法。介绍了Bootstrap方法的基本概念,综合比较了非参数Bootstrap抽样和参数Bootstrap抽样的特点,对基于传统百分位法的改进区间估计方法进行了简要说明,包括迭代Bootstrap方法、Bootstrap-t方法及纠偏百分位方法;最后,通过大量仿真计算初步分析了各种非参数Bootstrap区间估计方法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并给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舰艇编队的区域防空,要求舰空导弹具有超视距协同制导能力。针对这一问题,在比例导引剩余时间估计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遭遇点预测的舰空导弹超视距比例导引制导方法。在多平台接力制导过程中,为避免由多种误差因素造成的导弹控制指令的突然变化,引进平滑因子,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制导指令的平滑交接。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灰色理论的导弹装备故障间隔时间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导弹装备的故障间隔时间是其可靠性参数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导弹装备的特点,建立了故障间隔时间预测模型.考虑到导弹装备的故障数据量有限,用一般方法准确地预测很困难,因此提出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建立了GM(1,1)预测模型并用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可用于装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测和估算.  相似文献   

17.
以捷联式半主动激光导引头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应用在旋转弹上制导信息的提取方法。根据坐标转换关系得到旋转弹惯性系视线角解耦模型,由于导引头和速率陀螺仪具有测量误差特性,直接解耦得到的制导信息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基于视线角解耦模型的非线性,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方法对测量信息进行滤波处理,估计出目标的位置,从而得到捷联式半主动激光导引旋转弹的制导信息。将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与α-β滤波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捷联式半主动激光导引旋转弹制导信息的估计精度更高,收敛更快。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时滞不确定理论的导弹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毅  刘皓  刘皓 《航空学报》2011,32(3):473-479
针对含有参数不确定性、干扰和响应延迟的控制系统鲁棒性设计问题,采用状态反馈控制方法设计控制系统,使得闭环控制系统在保证渐进稳定的同时满足H∞性能指标要求.建立导弹控制系统的线性离散模型,将提出的基于时滞不确定理论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导弹俯仰-偏航通道的自动驾驶仪设计.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提出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在气动参数摄动...  相似文献   

19.
针对防空导弹拦截群目标的任务需求,提出了多弹协同作战框架。考虑到实际拦截过程中弹目相对速度和角度较大的问题,建立了导弹拦截目标的能力预测模型,以确保分配结果处于导弹攻击能力范围内,并采用了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任务分配。然后为了兼顾协同制导和命中精度的要求,基于弹道成型和偏置比例导引的思想,结合一致性理论,设计了多弹时间/角度协同制导律。最后通过4枚导弹拦截3个目标的典型场景仿真,证明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导弹武器系统的快速发展,仿真在导弹综合试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缩短导弹系统的研制周期,提高效费比的关键。本文叙述了雷达型空-空导弹的特点和导弹仿真系统的设计,并介绍了导弹与机载设备的综合试验程序,最后对导弹截获目标概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