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葛佳昊  刘莉  董欣心  田维勇  陆天和 《航空学报》2021,42(1):523877-523877
针对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FFSR)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RRT*算法的FFSR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FFSR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将系统模型伪线性重构为状态空间模型,并设计了考虑位姿调整时长和能量消耗的加权目标函数;然后,针对机械手初末位置间的障碍,简化避障方法,提出了机械臂避障与机械手避障两层次避障策略,提高碰撞检测效率;接着,给出了多体系统的动力学RRT*逼近最优轨迹的方法;最后,为验证算法有效性并不失一般性,选取平面2连杆FFSR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并用经典RRT*算法和高斯伪谱法与之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以较快的速度生成可行的机器人移动轨迹。  相似文献   

2.
陈卫  伍越  黄祯君  王磊  袁竭  胡江华  王茂刚  朱涛 《航空学报》2019,40(8):122841-122841
电弧风洞是进行防热材料和防热结构考核与研究的必要设备,也是高超声速地面试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电弧加热器的电极烧蚀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流场污染,影响试验准确性。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通过对20 MW级片式电弧加热器内部流场中Cu原子809.25 nm跃迁谱线进行实时测量,研究了电弧风洞流场中Cu污染情况和电极烧蚀情况。在获得Cu原子该谱线低能态数密度基础上,估算了运行功率分别在7.3、8.7、10.0和11.7 MW时流场中Cu组分(原子态和离子态)总数密度平均为10.6×1013、11.2×1013、11.7×1013和16.4×1013 cm-3,同时得到平均电极烧蚀率约为1.65×10-5 g/C。试验还发现,TDLAS信号在高温流场建立阶段起伏变化明显,并且在功率跃变时也会出现突然增强而后迅速回落的现象,表明电弧抖动会使电极烧蚀严重加剧。  相似文献   

3.
贾庆轩  王宣  陈钢  孙汉旭  郭雯 《航空学报》2018,39(8):422000-422000
为了使太空机械臂在关节锁定故障后仍能继续完成后续任务,提出一种基于位姿可达空间的太空机械臂容错路径规划方法。基于牛顿-拉夫逊法计算太空机械臂关节人为限位,完成满足任务需求的退化工作空间求解,通过构造姿态可达度指标,在退化工作空间的基础上建立故障机械臂基坐标系下的位姿可达空间。通过在代价函数中增加最小奇异值代价项改进传统A*算法,基于改进A*算法在所建立的位姿可达空间内完成太空机械臂容错路径规划。所提方法综合了位姿可达空间与改进A*算法各自的优势,实现了关节锁定故障太空机械臂同时满足避奇异与位姿可达要求的轨迹搜索。通过建立7自由度太空机械臂运动学模型开展数值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容错路径规划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TiBw/TA15复合材料板材在900~960℃、5×10-4~10-2s-1条件下的超塑变形行为。结果表明,TiBw/TA15复合材料流变应力随拉伸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在940℃、5×10-3s-1变形条件下获得的最大超塑性伸长率为439%。利用Zener-Hollomn参数和Arrhenius方程所建立的峰值应力本构方程为ε·=3.55×108[sinh(2.0×10-2σ)]1.99×exp(-6.381×105/RT),其变形激活能Q=638.1kJ/mol。复合材料超塑性变形组织与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密切相关。高温低应变速率有利于基体α相的动态再结晶以及晶须与基体处孔洞的愈合,低温高应变速率下,孔洞更易萌生于增强相与基体结合界面的端部。动态再结晶对复合材料超塑性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太空环境下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如川  葛一凡  魏松  姚旗 《航空学报》2018,39(Z1):722227-722227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载人探索计划的提出给载人登月和载人火星等带来了机会和风险,NASA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正在开展在月球或火星表面利用当地提炼的材料进行原位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ISFR)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太空环境下应用的优势和潜力。然后,根据所用原材料和成形工艺原理的不同,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又分为电子束熔融(EBM)和电子束自由成形制造(EBF3)技术两个分支,分别介绍了这两个分支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以及采用该技术研制出的零件的性能,结合硬件设备的情况介绍了在太空环境下应用的适用性,同时也详细介绍了NASA利用兰利研究中心的C-9抛物线飞行试验系统进行电子束原位制造微重力试验的研究成果、试验数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中国未来空间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关于发展太空环境下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智慧  牛公杰  钱建平  刘荣忠 《航空学报》2021,42(3):223855-223855
为研究HTPB/AP复合底排药(CBBG)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准静态(233~301 K,8.3×10-5~8.3×10-1 s-1)和冲击(233~323 K,1 200~8 000 s-1)加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各工况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均有明显的屈服点,初始模量、屈服应力及后屈服阶段形态均呈现显著的温度和应变率相关性。在不可逆热力学框架内,推导了热力学力表达式和内变量演化法则,结合初始模量和屈服应力模型,建立了黏弹-黏塑-损伤本构模型。根据HTPB/AP CBBG宽泛温度和应变率实验数据,利用一维形式的本构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描述黏弹性阶段和后屈服阶段。不同工况下的损伤演化律表明,冲击加载和低温均有利于损伤扩展。  相似文献   

7.
Long term timing stability of present atomic clocks can be considerably improved by simple numerical algorithms which correct both the inherent frequency bias and the effects of supply voltage variations and outside temperature. Rubidium units are demonstrated to operate with less than 100 ns errors per week or any sensible longer interval corresponding to relative uncertainties of 10-13. Often a linear subtraction of frequency offset which can be realized by a microprocessor controlled digital delay line is sufficient. A cesium clock could be run at 10-15 level, but reliable and reasonable real-tim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do not yet exist  相似文献   

8.
孔金星  陈辉  何宁  李亮  姜峰 《航空学报》2014,35(7):2063-2071
研究纯铁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并建立其本构模型是开展纯铁材料工程应用和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利用Instron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对纯铁材料进行了常温下不同应变率(10-3~5×104s-1)和应变率为104s-1时不同温度下(200~800℃)的动态力学性能测试,获得了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纯铁材料的塑性流动应力对应变率和温度非常敏感,具有明显的应变强化效应、应变率强化和增塑效应以及热软化效应。基于Power-Law本构方程,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了纯铁材料的动态本构模型参数,拟合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能较好描述纯铁材料在动态载荷下的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Ground-to-satellite laser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s between the optical ground station located in Koganei, central Tokyo, and a low earth orbit (LEO) satellite were jointly performed by the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 18 trials during three non-consecutive months, the satellite was acquired and tracked 61 % of the time, when clear or partly-clear conditions were predominant. The optical link was maintained for about 6 minutes when the satellite was visible in spite of the high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satellite. In 3 of the 18 trials, the link was not interrupted due to clouds during the six-minute transit. The failures (39% of the time) occurred when cloudy or rainy conditions were predominant. Fluctuation in the uplink received signal power was minimized by using multiple laser beam transmissions. The measured uplink and downlink bit error ratios were 10-7-10-4.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free-space laser communication for not only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LEO optical links but also ground-to-LEO optical links.  相似文献   

10.
陈跃良  张柱柱  卞贵学  张勇  黄海亮 《航空学报》2020,41(10):423709-423709
38CrMoAl钢是飞机某频繁经受冲击载荷结构的主要材料,为了获得该钢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和失效参数,本文对38CrMoAl钢开展了准静态试验、应变率从650 s-1至5 500 s-1的动态力学试验以及应力三轴度试验,对材料的金相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微观观察分析,最后基于试验结果确定了材料的修正强度模型和失效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38CrMoAl钢具有较强的应变率敏感性,材料屈服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具有正应变率强化效应,应变率在10-3~5 500 s-1的范围变化时,屈服应力从450 MPa上升到了1 085 MPa,应变率为5 500 s-1时材料的屈服应力达到了准静态条件下的2.41倍。对材料组织的微观观察分析发现材料主要由呈现颗粒状的回火索氏体组成,材料在高应变速率加载下其塑性发生了下降,断口由韧窝型塑性断口向局部解理断面发生转变,韧窝尺寸也随着应变率的升高而变小。对Johnson-Cook(J-C)强度模型中的应变率强化项进行了修正,使修正后的本构模型可以更有效地描述38CrMoAl钢的动态力学行为,最后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材料的J-C失效准则参数。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舱外航天服手动温度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已有的航天服自动温控方案。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以氧气的消耗量、全身出汗量、心率、液冷服的出口水温及出入口的水温差等5个参数作为输入,以液冷服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为输出,建立了舱外航天服的自动温控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讨论了反向传播算法及网络构造。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为解决舱外航天服自动温度控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空间站无线局域网是空间站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WiFi头戴是基于空间站无线局域网进行话音通信的一个重要应用,不仅可以为舱内航天员提供便捷的无线话音通信服务,还可以为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提供无线话音通信服务。研究和分析了空间站无线WiFi组网和应用的技术可行性,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空间站使用的WiFi头戴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该方案采用现有的专用集成芯片,技术上支持802.11 n标准,性能指标先进,可以满足空间站无线话音通信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NASA 二级轻气炮设备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日益频繁,地球轨道上空间碎片总数逐年增长。航天器表面空间碎片防护工作受到各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航天器针对毫米级空间碎片主要采用被动防护方式。超高速撞击实验是防护方案设计工作的基础。NASA 在毫米级弹丸超高速撞击实验中采用的主要发射装置为二级轻气炮。本文对美国 NASA 和相关单位二级轻气炮设备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介绍,同时对我国相关单位超高速撞击实验设备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舱外航天通风系统传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舱外航天通风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了通风气体、液冷通风系统及环境间的换热过程,给出了通风系统传热数学模型。通过舱外航天液冷通风系统与人体的联合热生理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为舱外航天服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于晓强  郭继峰  赵毓  颜鹏 《航空学报》2021,42(1):524153-524153
为提高月面巡视机器人自主探测任务的效率及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月面数字高程地图的大范围自主探测快速安全路径规划算法。首先根据获取的月面数字高程地图设计了一种地形可通过性分析方法,并生成了欧几里得距离地图(EDM)为安全路径规划提供参考。然后针对A*算法解决月面巡视探测问题时搜索速度慢、未考虑路径安全性的问题,提出了FSA*算法,改进了A*算法的搜索机制以适用于月面大范围路径的快速搜索,并结合EDM地图设计了一种安全启发式函数,可使生成路径尽量远离危险区域,提高了巡视机器人自主探测过程的安全性。最后选取月球艾特肯盆地区域作为仿真场景,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崔培玲  杨珊  李海涛 《航空学报》2016,37(3):916-927
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MSCMG)框架伺服系统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的复杂系统,针对耦合力矩对框架系统速率伺服性能的影响,以及框架系统动力学解耦之后存在残余耦合、卫星运动引起的牵连力矩和非线性摩擦的问题,提出了微分几何法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相结合的高精度控制方法,在线性化解耦的基础上对残余耦合、牵连力矩及非线性摩擦进行观测补偿以提高框架伺服系统解耦及速率跟踪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由耦合力矩引起的内、外框架速率波动最大值分别从0.18(°)/s和0.12(°)/s减小到5×10-3(°)/s和4×10-3(°)/s,内、外框架正弦角速度跟踪误差分别从0.18(°)/s和0.19(°)/s减小到0.005(°)/s和0.004(°)/s。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了框架伺服系统的动力学解耦以及非线性摩擦和牵连力矩的补偿,提高了框架系统的解耦性能和速率伺服精度。  相似文献   

17.
材料微观结构表征与重建(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MCR)可用于建立加工-结构-属性(Processing-Structure-Property,PSP)关系,已成为计算材料学与材料设计的研究重点.通过阈值分割将多相非均质材料的金相照片识别为由...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和峰值选择法的高效网格变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其  李春娜  谷良贤  龚春林 《航空学报》2016,37(7):2156-2169
基于径向基函数的网格变形方法因其具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气动外形优化设计等领域。对于大规模网格或复杂构型,该方法所需计算量是难以承受的。为了提高网格变形效率,可以通过减少建立插值模型所需支撑点数目来实现。为此,提出一种高效的选点算法--峰值选择法。该算法在选点过程的每个迭代步中对边界节点处的误差进行分析,从物面节点中选取多个峰值点来更新支撑点集,减少迭代步数,提高选点效率。在该算法的基础上,实现了网格的高效变形。三段翼型的网格变形算例证明:该方法可以在保证网格质量的同时实现复杂网格的变形。以DLR-F6复杂模型(约1 000万网格)的刚性运动和弹性大变形为算例对该方法的变形效率和变形后网格质量做了进一步评估:当相对误差设置为5.0×10-7时,在保证变形后网格质量的前提下,该方法变形效率最快比传统贪婪算法提高了13倍,其中在选点效率方面最快提高了31倍。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一阶PPF的垂尾振动分数阶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文超  李斌  高振宇  王巍 《航空学报》2018,39(8):221884-221884
针对传统正位置反馈(PPF)与一阶PPF控制器控制效果与鲁棒性不足,难以适用于结构动力学特性存在摄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和一阶PPF的分数阶(FOPPF1)控制器,增加了一阶PPF控制器的可设计空间。综合考虑随机响应的频域特性与整体波动强弱,构造了控制器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以粘有宏纤维压电复合材料(MFC)压电片的垂尾模型为被控对象,设计了相应的FOPPF1控制器。该控制器在控制目标频段内的相频特性变化平缓,可有效实现控制相位补偿,且闭环极点对参数摄动不敏感,使得控制器的鲁棒性强。通过试验研究了FOPPF1控制器对于自由振动与窄带随机振动的抑制性能。相比一阶PPF控制器,对标称垂尾模型,FOPPF1控制器在自由振动抑制试验中的等效阻尼系数提高了约50%。当给垂尾模型的一阶弯曲固有频率引入一定量的离线摄动或在线摄动后,窄带随机振动控制试验的结果表明,FOPPF1控制器的鲁棒性、控制效果及控制能耗率明显优于经典的一阶PPF控制器,因此对垂尾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具有良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新特点,有效支持空间站量化风险评价工作,调研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载人登月、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等载人航天项目的概率风险评价(PRA)工作,对比分析了PRA方法在不同载人航天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空间站工程的特点,初步提出了基于PRA的空间站工程量化风险评价方案与工作思路,对该方法在我国空间站实施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方法规范、数据收集等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为我国空间站量化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