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整星隔振平台的被动隔振性能及星箭耦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卫星的隔振要求,提出一种新型半主动整星隔振平台,采用磁流变(MR)阻尼器作为半主动作动器。为增加平台的横向转动刚度,提出一种套筒式防摇结构。建立新型整星隔振系统的详细有限元(FE)模型,对隔振系统进行基础随机激励下的响应分析和隔振平台的振级落差分析,并建立星箭系统的详细有限元模型,分析星箭结合后对整星隔振性能的影响情况,以及加入新型隔振平台后对火箭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整星隔振平台具有优良的被动隔振性能;火箭的动态特性对新型隔振系统的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当火箭和隔振平台结合处的刚度较大时,影响较小;加入新型隔振平台后,在火箭点火时到一级分离时,火箭整体的动态特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张尧  徐世杰 《航空学报》2012,33(9):1643-1654
为实现星上光学有效载荷的高成像性能,对星上光学有效载荷的两级隔振进行了研究。所谓两级隔振,即除了对控制力矩陀螺群(CMGs)等执行机构振动源进行隔振外,还在光学有效载荷和星体之间加入隔振装置。首先建立了含有两级隔振系统以及CMGs和太阳帆板的整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ADAMS工程软件验证了所推导模型的正确性;其次,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简化模型,分别求得由扰动源到星体和有效载荷的传递函数矩阵,分析CMGs隔振平台参数变化对姿态控制系统的影响,选择合理参数分析两级隔振系统的频域特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两级隔振系统在星上应用的可行性,并通过频谱对比分析两级隔振系统对光学有效载荷姿态稳定度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整星隔振器刚度设计(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卫星适配器由于其刚度非常大,导致其不具有任何隔振效果。所以提出了一种新型整星隔振器,这种新型整星隔振器可以对刚度进行设计以满足卫星、隔振器耦合系统对固有频率的需要。基于可靠性理论和实验数据,讨论了这种整星隔振器的刚度特性。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都表明,通过修改隔振器肋板及相应参数,卫星-隔振器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可以控制在很大的范围之内。同时,也论证了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9月29日12时1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VRSS-1("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遥感卫星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服务,也是中委双方继2008年成功发射"委内瑞拉通信卫星一号"之后的再度合作。  相似文献   

5.
樊茂  汤亮  关新  张科备 《航空学报》2023,(11):166-179
超精超稳超敏捷卫星在航天器星体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二级控制主动指向超静平台(ASP)实现了载荷的振动隔离与敏捷机动。载荷与卫星平台之间的附加连接可能导致系统指向精度与隔振效果的下降。为此,利用仿真与试验分析研究了线缆、热管等附加连接对主动指向超静平台控制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超精超稳超敏捷卫星多级动力学模型,将线缆、热管连接等效为附加刚度,建立附加连接的力学模型,为分析附加连接对系统产生的影响提供动力学基础。其次,仿真分析了附加连接对系统隔振效果、稳定性的影响,为实际卫星的设计与测试提供理论支持。为进一步掌握附加连接的刚度特性和对系统控制性能产生的影响,设计对主动指向超静平台开展控制系统的全物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试验中线缆、热管的装配布局对主动指向超静平台控制的稳定性、指向精度与稳定时间均无明显影响,试验中线缆、热管的装配布局对整星的安装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最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预设性能非线性控制器,解决了附加刚度存在下平台与载荷之间的耦合与振动抑制问题,数值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自适应预设性能控制改善了载荷与平台之间的动力学耦合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载荷的敏捷机动...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中继卫星系统组网备份策略问题,在分析国外中继卫星系统有关情况,尤其是美国中继卫星系统组网备份策略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中继卫星系统组网备份的途径,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目前宜采用发射备份星进行备份的策略,后续应考虑具备轨位漂移能力实现系统重构的备份策略。分析了我国组网备份的技术能力,研究了轨位漂移、多星共位控制和规划调整等技术手段,提出了为具备漂移能力而带来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并指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11月19日,"长征二号丙"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将"环境一号"C卫星(HJ-1C)送入预定轨道,同时还搭载发射了1颗新技术验证卫星XY-1和蜂鸟试验载荷FN-1。HJ-1C卫星是1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与2008年9月发射的"环境一号"A、B星组成"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形成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灾害与环境情况的动态监测预报能力。"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由2颗光学小卫星(A、B星)和1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C星)组成,拥有光学、红外、超光谱和微波多种探测手段,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  相似文献   

8.
时杰 《国际航空》2002,(12):58-59
美国桑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用3年时间研究和验证了专用于国家安全航天任务的一些关键的“纳卫”星”技术。“纳卫星”技术可大大减少发射费用和增强军事与情报部门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围绕中继卫星应用于航天发射测控的跟踪控制技术,重点研究了对运载火箭的高精度指向控制计算方法,并通过对仿真发射弹道的模拟跟踪,完成了中继卫星星间天线对运载火箭高精度的跟踪指向控制计算。研究表明采用中继卫星系统可以完成对运载火箭的高精度指向跟踪任务,满足航天发射测控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某型机为背景机,利用大型有限元标准通用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反共振隔振装置的隔振原理进行了分析,为新型旋翼/机身隔振装置(NSRFVI)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Parameter analysis of PAF for whole-spacecraft vibration isol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ole-spacecraft vibration isolation, which is implemented by modification of the existing PAF (payload attach fitting), is a direct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ward improving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that a spacecraft experiences during its journey to the orbi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Craig–Bampton component modal synthesis and theory about modal effective mass, both the condensed model and the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whole-spacecraft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are obtained. By these models, effects of the PAF's parameters, i.e. stiffness and damping, on the transmissibility from the bottom of the PAF to the bottom of the spacecraft and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bottom of the spacecraft ar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merely increasing the damping of the PAF can effectively attenuate the peak transmissibility, decreasing the stiffness of the PAF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erformance, and can avoid resonance with the launch vehicle by adding enough damping in the PAF. Furthermore,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first lateral or longitudinal mode and their peak transmissibility of the spacecraft-PAF structure can only be estimated by the modal effective mass and the residual mass rather than the rigid body mass of the spacecraft.  相似文献   

12.
系统需要控制多个执行器或多个设备,每个执行器或设备又要求控制相对独立,避免单个执行器或设备失效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基于此需求,很多系统要求各个执行器或设备的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与控制器相互隔离。从应用需求出发分析了各种隔离方式的特性、隔离点和隔离接口选择的优缺点,阐述了基于SPI接口隔离实现不同单元模拟量采集的设计原因,以某发射控制系统的电源电压采集单元作为示例,验证设计方案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Air & Space Europe》2000,2(3):61-63
Carlo Gavazzi Space, with its 20 years experience in space market,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small satellites activities for the last 10 years. Initially working on R&D in the MICROSAT project, it has gained experience in real satellite building in the SAFIR-2 programme, becoming finally responsible of the ASI satellite programme, MITA (Small Italian Advanced Technology satellite). The first launch is planned in July 2000, while the second launch, with the AGILE payload, is currently planned for the year 2002.  相似文献   

14.
卫星测控站站点设置的基本原理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卫星发射和运行过程中,如何设置测控站以实现全程跟踪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所有测控站与卫星运行轨道共面的情况进行研究,采用相邻站点测控区域相切的思想,获得了对卫星全程跟踪所需最少测控站数目的函数关系式。针对卫星高度为300、1000、2000km三种情况分别进行求解,结果需要设置的最少测控站数目依次为13、7、5。  相似文献   

15.
先进钎焊技术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惠中 《宇航材料工艺》2000,30(3):11-13,37
简略地介绍了先进钎焊技术在航天器部件,例如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室和涡轮转子,人造卫星的钛导管,空发动机喷注器和波导器件,载人飞船的反射器,导管和蜂窝壁板,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喷管和预燃以脑空间站的管路系统等的广泛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搭载星与运载火箭分离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分离条件恶劣的搭载星为对象,对其与运载火箭分离的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物理模型的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方程;通过对各种干扰因素的分析,计算了共同作用的扰动力矩,最终得到卫星分离的速度、卫星姿态参数和星箭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17.
傅瑜  陈功  卢宝刚  郭继峰  崔乃刚 《航空学报》2011,32(9):1696-1704
随着空间发射任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为了满足运载火箭的机动性、灵活性以及卫星高精度人轨的要求,需要研究制导精度更高、适应能力更强的自适应制导方法.本文总结了运载火箭大气层外最优轨迹的解析解;基于牛顿迭代法,研究了一种不同于以往迭代制导思想、适用于大姿态角范围的迭代制导方法,并推导了其雅可比矩阵的解析式;最后对该迭代制导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