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机机载信息系统作为机载网络与地面网络的机上连接终端,在带来机载信息与地面网络信息传递便利的同时,也对机载网络安全性设计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通过对机载信息系统与地面网络架构研究,分析了可能由地面网络技术引入的网络安全威胁,并针对这些威胁探讨了相对应的安全防护策略和机载信息系统研制应遵循的适航取证方法。  相似文献   

2.
依据民航对机载软件SOI的相关定义和指导性文件的解读,结合某型号民机审定经验,阐述了机载软件SOI评审的定义和执行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民用飞机项目中机载软件与电子硬件需满足额外的适航审定标准。针对这些标准,主制造商对机载软件与电子硬件也相应有一系列额外的技术评价任务。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若干国产民机项目过程中机载软件和电子硬件的技术评价活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民机项目主制造商对各类机载软件和电子硬件进行技术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已在若干民机项目型号的机载软硬件生命周期过程管控、表明符合性和支持适航审查活动中全面运用,基本形成高效、可为适航局方面接受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各类工具在国内民机机载软件研制中的大量使用,软件研制团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机载软件的适航审定要求,也要考虑所用工具的鉴定要求。以DO-178C和DO-330标准为基础,介绍了判断工具是否需要鉴定的流程、确定工具鉴定等级的方法、工具鉴定的生命周期以及工具鉴定的利益相关方和职责,并分析和研究了工具服务历史方法在机载软件工具鉴定中的应用,说明了对工具服务历史进行评估的要求和活动。最后,通过项目实例证明基于工具服务历史方法进行机载软件工具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国家适航法规要求、适航管理机制、民机研制过程、适航审定过程的基础上,对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过程相关适航工作要求开展分析,明确了民机起落架系统随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和适航合格审定一起批准(随机适航)过程中的适航工作目标和主要适航工作内容,并对起落架系统持续适航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随机适航工作虽然属于航空器适航取证工作的组成部分,但起落架系统研制单位仍承担其产品适航性的“第一责任”,研究内容对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单位开展项目策划和研制体系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民用飞机及其它大型飞机的试飞中常采用机载实时数据处理系统以实现数据的实时记录,处理监视。本文概要介绍我院研制的民机型机载实时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硬、软件结构及其特点,该系统已在Y7H-500和Y7-200A型飞机的合格审定试飞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全面的风险识别、准确的风险评估以及方便的风险管理是民机机载系统研制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以传统的WBS-RBS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基于ARP 4754A的WBS分解以及针对民机机载系统特征的RBS分解的风险识别方法,构建WBS-RBS风险判断矩阵,以适应先进的民机机载系统研制流程和风险特征并全面识别项目风险。针对识别的风险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项目风险登记表。为民机机载系统研制项目的风险分析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民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方式、适航要求、适航证件、适航文件体系和适航合格审定程序方面,介绍了我国和美国民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  相似文献   

9.
现代机载设备广泛使用了复杂电子硬件(CEH),这对于适航性设计和审定带来了挑战。在ARJ21-700项目中,中国首次采用了RTCA DO-254作为机载复杂电子硬件的适航符合性方法,但标准的应用仍遇到许多困难。以ARJ21-700飞机机载电子硬件的审定经验为基础,梳理了复杂电子硬件的设计和审定过程,补充并解析了DO-254标准中未明确的简单电子硬件、商用现成产品(COTS)、验证标准等关键问题的审定要求,并就部分要求给出了建议的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这些方法也在型号合格审定过程中得以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机载共性技术是机载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促进机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针对共性技术在民机机载系统研发中的应用问题,通过对国内民机机载系统研制现状的分析,明确机载系统研制对共性技术的需求,对共性技术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服务支持模式、产业集群模式、产业社区模式三种在不同发展阶段机载共性技术的应用模式,并对三种模式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存在的问题和工程实际应用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机载分布式异构网络中,系统间的通信面临着复杂的网络环境.为了实现高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传输,需要通信中间件的支持.以数据分发服务(DDS)为基础,对发布订阅模型进行研究,将不同网络间的通信映射为数据分发服务中的跨域通信,引入路由服务实现跨域通信,扩展DDS原有的传输插件,用以支持不同的网络,实现了机载分布式异构网络通信中间件.通过实验对跨网络通信的时间延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信中间件能够适应机载分布式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民机地面最小操纵速度试飞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民机地面最小操纵速度(vMCG)的合格审定要求和原理,结合ARJ21飞机模拟器试验对飞行试验中影响vMCG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提出了ARJ21飞机vMCG的试飞方法,可为ARJ21飞机型号合格审定试飞和其它民机试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集起落架设计、制造、试验、服务于一体的民机起落架系统集成供应商,在型号合格审定过程中,面临间接的信息传递、交错复杂的审定流程、紧张的审定资源等难题。通过对现行适航管理机制的分析,针对民机起落架系统集成供应商适航核心能力的发展需求,研究了民机起落架系统集成供应商适航人才队伍、适航技术能力、适航管理体系和适航理念文化四维适航核心能力构建方法,对国内民机起落架研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飞行控制系统作为民机机载设备中的飞行关键和安全关键系统,其安全性设计对民机运营安全至关重要。基于适航安全性要求,梳理了民用飞机机载系统安全性的定性及定量需求,分析了民用飞机飞控系统适用的安全性设计依据和标准;对先进民机飞控系统安全性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从飞行控制系统架构、控制律、复杂电子硬件、作动器和高安全等级软件设计5个方面提出了安全性设计技术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技术(Model-Based Development,简称MBD)具有可视化建模与仿真、自动生成符合适航要求的代码等特点,已在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研发领域被逐渐推广应用。越来越多使用MBD技术开发的机载软件的涌现,给民机机载软件适航符合性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于2011年底发布了DO-178C作为民用航空界认可的机载软件符合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了DO-331作为专门针对机载软件MBD技术的适航符合性要求的补充说明。通过对DO-178C和DO-331标准中MBD软件适用目标的研究,结合工程实践,总结归纳了一套民用飞机主制造商对MBD软件供应商的软件研发过程管控要求,用于在向适航当局表明符合性时提高适航置信度,以期对主制造商和供应商在处理MBD软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射频识别技术的无可视需求、动态读写能力及在苛刻环境下同时读入多个标签识别的能力使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机载设备和零部件管理。总结了RFID在民机上应用的领域和应用方式;分析了机载RFID设备的适航要求并给出了针对性的符合性方法,有助于RFID设备在我国民机产品上的应用及获得适航批准。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CMR(审定维修要求)在民机适航审定中的应用,分析了CMR在SSA(系统安全性评估)中的作用和形成过程,最后结合实例给出了CMR候选项及对应检查间隔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民用飞机机载电子设备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世纪末民机机载电子设备[摘 要]2 发展动态、新产品和研制方案、制订标[摘 要]3 准工作的开展、专家论坛和有关信息综述21世纪初民机机载电子设备[摘 要]4 的发展方向。主要趋势可以归纳为三个面向:一面向CNS/ATM的功能要求;二面向综合模块结构(IMA);三面向机上信息的扩充和综合利用。最后列举了CNS/ATM功能指[摘 要]5 配和结构对设计思想所应考虑到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与航空器适航审定申请人审查资源共用冲突、起落架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起落架研制任务与审查成本增加等压力与挑战,民机起落架研制单位发展企业适航委任代表既有助于提升企业适航能力,更是履行法定义务支持适航当局适航审定体系完善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民机起落架适航委任代表自身内部优势、劣势和面对的外部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民机起落架研制单位适航委任代表发展和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顶层飞行任务场景是民机机载显示系统需求捕获的重要来源,显示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通过自顶向 下的飞行任务场景分析,识别显示信息内容,开展信息内容设计,继而开展样式设计、交互行为设计与接口设 计等工作。本文以导航页面为例,综合运用层次任务分析和场景用例分析法,阐述了机载显示系统人机界面的 设计约束和过程,可为民机机载显示系统人机界面的正向设计过程提供借鉴。 [ 关键词] 机载显示系统;导航页面;任务场景;人机界面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