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弹上电子产品起飞前工作时间折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IL-STD-810F等效公式,给出了弹上电子产品在导弹发射前通电工作时间折算为飞行任务时间的环境因子计算方法;论述了因发射前振动量级极小,发射前工作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提出了加速试验方式,使高可靠性、长时间工作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验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模型及弹托设计是开展弹道靶试验研究的基础。对用于再入物理特性研究的泰氟隆锥模型,采用了钨、铝作芯体配重的鞘套结构,而弹托采用了四瓣不封底和八瓣全包覆两种结构并选用了聚碳酸酯和超韧尼龙两种材料。发射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设计的泰氟隆锥模型和选用超韧尼龙做成八瓣全包覆弹托能实现泰氟隆锥模型的超高速发射,模型的发射速度达到5.7km s,且模型与弹托分离满足再入物理试验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指出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增长、验证试验应采用与实际使用现场相仿的综合环境条件下进行,并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综合环境试验的应用情况、经验和典型结果,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指出高效应力筛选是保证电子产品可靠性的有效途径。并结合号可靠性工程实际介绍了高效应力筛选的应用情况、典型结果和实践经验,并提出了开展筛选试验的注意事项和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下垂直发射航行体的弹道和载荷特性,通常需要开展大量缩比模型的弹射试验来进行辨识。开展水下发射航行体跨介质运动过程的数值仿真及试验验证研究,考虑航行体的弹性特性、与筒内减振装置的碰撞特性、航行体入水和出水冲击特性等,获得了俯仰角度和弯矩载荷随时间变化规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地较好。  相似文献   

6.
全尺寸内埋武器舱舱门铰链力矩测力试验使用真实弹舱模型,为了不破坏武器弹舱的完整性,它既不允许在模型上安装铰链力矩天平来完成铰链力矩的测量,也不允许在舱门表面加工测压孔,通过测压试验的方法进行铰链力矩的测量。根据对全尺寸内埋武器舱舱门的结构特点及受载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全尺寸内埋武器弹舱舱门铰链力矩的测量方法:专门设计的模拟短梁及加载装置,既可以实现单点加载也可以多点同时加载;在旋转作动器的耳片上粘贴 A、B 2组应变计,分别组成半桥工作模式;舱门安装前,使用模拟短梁及加载装置,对各个耳片单独施加力和力矩载荷,通过叠加法、均值法求取铰链力矩公式;舱门安装后,利用大小舱门间的转轴及加载装置,对舱门实施单点加载或多点同时施加不同载荷,通过迭代法验证铰链力矩公式的可靠性,较好地实现了真实弹舱舱门铰链力矩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机载设备可靠性试验归纳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可靠性振动试验的归纳方法中。可靠性试验时间取为典型的一次飞行所经历的时间。本文将时-频分析的思想引入到机栽设备可靠性振动试验的归纳方法中,以某型刚性模拟弹飞行实测数据为对象。获得了可靠性振动试验谱型和试验时问。结果表明,基于时-频方法确定的可靠性试验时间短于典型的一次飞行时间,提高了机栽设备地面试验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编后     
上文《试验工业1981与其后几年的发展趋向》中提到的《美国海军电子产品筛选大纲P-9492》,是从工艺上保证电子产品可靠性的指南性文件,作为一个经济有效的应力筛选方法正在海军系统及其合同商中广泛使用。该方法比较简单,由快速变温、短时保持的温度循环与缩时、高幅、宽谱的随机振动两部份组成,其激发元件、工艺缺陷的效率比其它方  相似文献   

9.
自由飞模型发射技术是自由飞试验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常规高超声速风洞,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对模型发射装置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分析,并采用典型外形模型在某高超声速风洞上开展了模型自由飞试验(试验马赫数6.0)。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发射效果良好,模型发射后姿态平稳;根据不同风洞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尺寸改造,发射装置能够广泛应用于常规高超声速风洞自由飞试验。在发射装置结构设计时,模型的发射压力与发射速度应作为重要参数加以考虑;模型夹持器需根据模型的不同外形进行适应性设计。  相似文献   

10.
无人机气液压发射原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液压发射起飞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一种先进的无人机发射方式,适用于中小型无人机的发射起飞.原理试验研究为无人机气液压发射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试验基础,并为发射装置的工程研制提供设计依据.气液压发射是将气压储能与液压传动相结合以产生作用力,使无人机加速至起飞速度.以滑车为无人机的模拟试验件进行原理试验,并对蓄能器油压、钢丝绳牵引力、滑车速度等参数进行动态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气液压发射原理切实可行,增加充油压力能明显增大发射装置的做功能力.气液压发射原理在工程应用中进一步得到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11.
根据美国航天飞机驮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轨道器/驮机空气动力学的高阶面元法理论计算,风洞模型试验,仿真和飞行试验。风洞模型试验是建立轨道器/驮机气动数据库的基础,仿真是确定分离程序和训练驾驶员的有效方法,飞行试验是轨道器/驮机的驮运、分离和进场着陆气动性能的最后验证。研究试验表明:飞行试验与风洞试验和仿真结果符合得较好。合理地改装现有大型运输机,可以较好地完成航天飞机轨道器的驮运和进场着陆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12.
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直升机仿真实验系统,并以UH-60直升机为对象实现了考虑非理想噪声干扰的仿真飞行实验。建立了非理想噪声数学模型并基于增广最小二乘法设计 了一套同时考虑模型参数和噪声参数的综合辨识算法,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实验数据实现了UH-60直升机纵向飞行动力学模型的辨识与验证。最后,通过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  相似文献   

13.
非定常气动力建模涉及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飞行控制等多个领域,是完善飞机大迎角气动数据库的关键。传统的气动数据库模型为动导数模型,由静态气动力、旋转天平、动导数等数据构成,无法精细表征过失速机动状态下的非定常效应。循环神经网络(RNN)结构是一种处理和预测序列数据的神经网络结构,在人工智能领域运用广泛,与非定常气动力一样都具有时间序列依赖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循环神经网络在非定常气动力建模中的应用,利用单自由度俯仰振荡的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建模。使用强迫运动试验与虚拟飞行试验2种方法对非定常模型进行验证:在强迫运动试验中,通过直接对比气动力曲线,对具有实战意义的眼镜蛇机动进行了验证;在虚拟飞行试验中,通过对比试验与建模仿真的运动参数曲线,验证了气动力模型的准确性。2种验证方法均表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比传统动导数模型更接近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航天电子对抗设备的可靠性验证属国内外可靠性工程界的一个难题——极小子样长寿命或高可靠电子系统的可靠性验证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工程方法。该方法先采用元器件应力分析法从工程上计算出系统在一定应力条件下的失效率,参考能反映该产品可靠性的历史数据,初步评估出其任务可靠性和基本可靠性。然后,根据初步评估过程中得到的整机在正常应力与设定加速应力条件下的失效率,求出整机加速验证试验的加速因子和总试验时间,据此来设计并完成加速试验。最后;根据加速试验得到的数据,结合初步评估结果,综合评定系统的实际可靠性水平,文末给出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及一个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实现直升机飞行参数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数据采集装置、飞行参数维护子系统、飞行参数信号处理与分析子系统、智能故障诊断子系统、虚拟飞行再现与评估子系统五个部分。阐述了各个子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对于直升机飞参记录系统校验维护、直升机技术状态监控、飞行质量评估和飞行安全及事故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说明大型火箭系统级CERT技术是一种低成本的可靠性保障技术,它解决的问题是发现火箭的偶然故障模式,以便改进,从而提高可靠性。本文阐述了试验的基本原理;基本试验要求,列出具体试验效果,并被飞行试验证明,作为理论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和机载电子系统设备对轻型飞机电源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轻型飞机的安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轻型飞机的小功率组合式航空发电机方案。这种新型的“永磁─—内封闭导磁体”组合发电机既有永磁发电机的体积小、重量轻、无电刷等优点,又有内封闭导磁体发电机电压可调的优点。在发电机体积重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免除了复杂的直流变换器,使电源系统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并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采用晶体管脉宽调制激磁控制方式,使电源系统的稳压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种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的偏离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某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的偏离特性,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回流式低湍流度开口风洞中进行了飞机模型的大迎角静态测力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充分挖掘,利用横航向静稳定性判据、侧滑偏离判据、横向控制偏离参数以及Weissman组合判据进行分析,获得了飞机的大致初始偏离迎角和偏离区域,并对飞机的尾旋敏感区进行了预测。同时,利用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进行三自由度释放验证。结果表明:该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的横向静稳定性较差,在很小的迎角下就可能出现非指令滚转运动,这也是造成偏离发散的主要原因;而虚拟飞行试验对偏离现象有较好的复现,与通过稳定性判据得到的偏离特性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验证了虚拟飞行试验在偏离特性研究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