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云子 《西南航空》2010,147(6):48-51
“贵州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赛苏杭,贵阳花溪桃李茂,黄果树瀑布闪银光。”这“闪银光”的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关岭两县境内北盘江支流、打帮河上游的白水河和坝陵河上。这里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素有”天下奇景”之称。  相似文献   

2.
公务休闲     
《今日民航》2014,(Z1):96-96
三潭映月(白先)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相似文献   

3.
廖蕊 《西南航空》2013,(11):50-52,54,56
闻名于世的喀斯特旅游胜地大部分为喀斯特石漠景观,而贵州的荔波喀斯特森林则把千姿百态的山光水景、地下溶洞与碧绿的森林景色揉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片盎然绿意。荔波喀斯特森林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性较强的残存森林。  相似文献   

4.
《西南航空》2004,(2):32-36
二亿四千万年前,这里是巨浪滔天的汪洋大海.二亿四千万年后的今天,我站在浪尖上,闭上眼睛,却听不见涛声……是岁月太长太久了么,让海涛都凝固成石浪?还是时间走得太累,在这里歇歇脚,开个玩笑,让浪尖化作石峰,将波谷变成幽峡,更把海水深处看不见的漩涡变成地底数不清、也走不完的溶洞……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传承造成了东西方人群在审美情趣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设计和开发同类型的旅游景点时不同的设计理念、游览模式、游客体验等等。溶洞旅游在自然旅游吸引物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桂林又是以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溶洞资源闻名于世,因此以溶洞为例,探讨中西方旅游文化的不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研究溶洞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6.
萧云从  刘志林 《西南航空》2008,122(3):94-97
攀西大裂谷被称为地质博物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天坑,地漏、溶洞.石林、温泉、暗河无所不备,世间所有的地质奇观,人们几乎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的龙洞石林.就是大自然垂青而特意为这个地质博物馆开设的一个奇石展厅。  相似文献   

7.
千年古都洛阳,历经九朝兴衰。其中唐朝在这九个王朝中算是最灿烂、最耀眼的一颗明珠,而龙门石窟则是这个明珠中的奇葩。如今的洛阳,除了地下商周遗址,龙门石窟便是识别这座古都的不变景象了。100年前大漠中的莫高窟震惊了世界,而位于中原地带的龙门石窟一千三百多年来静静等着人们,来这里拼凑出古都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西南航空》2013,(7):102-103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地质独特、生态唯美,丰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大自然在几千万年的进程中还为丰都造就了一处鬼斧神工的大作——拥有四个世界之最、享有"地下北国风光,洞中高峡冰川"美称的"雪玉洞"丰都雪玉洞游记(一)来到丰都的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我却顾不得前一天游览"鬼城名山"的疲  相似文献   

9.
朱勇钢  王永  罗勤 《西南航空》2010,144(2):30-36,38-40,42,43
我瞪大眼睛望着脚下这片银灰色的建筑,犹如望见外星人飞碟一般吃惊。它似乎不应呆在这里,这里是广阔的高山草场。有帐篷、牦牛和五颜六色的经幡,这就足够协调了。而这片建筑实在是太炫目。片片石板相叠、相衔,犹如鱼鳞般构成了屋顶的“瓦”。众多的屋顶又挤在一块,从山坡上望去,很难看到其间的空隙。这么大片“鱼鳞”被一个四方的长墙箍着,伫立在宽广的草场上,既显突兀,又有几分壮丽。  相似文献   

10.
成睿 《西南航空》2007,112(5):54-58,60
十多年前,这里仿若世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大箐林将她与世界隔开,法国《费加罗杂志》周刊的记者经过3天的徒步跋涉才来到了这里。当看到妇女们那巨大的头饰时,他觉得那真有“殿下”般的气派。这里就是梭戛,这里生活着一支古朴而神秘的苗族分支——长角苗人,他们散布在这里的12个自然村寨,共有4000多人,独特的长牛角状头饰是他们的标志。如今,中国与挪威在这里合作,建起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长角苗这个奇特的群落渐渐地向世人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展示着她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会理老城     
刘汐  黄红 《西南航空》2005,(10):94-97
凉山州的会理城在历史上是川滇化的交融地带,先秦两汉时期,这里曾是古蜀先民迂徙的途经地,有不少人与当地土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从地下出土的物可以证明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并且也曾是白族先民的重要地域,历经中原明与南昭明、大理明的影响,会理成为多元化的荟萃之地。  相似文献   

12.
北海道之韵     
韦娜 《西南航空》2010,147(5):92-101
日本的北海道与长春、新西兰、马赛处在同一纬度上,但这里的四季更为分明。春天的松前町樱花烂漫;夏天的富田农场薰衣草香飘四野;秋天,洞爷湖畔层林尽染;而到每年的11月,北海道迎来了最美的季节——冬季。  相似文献   

13.
麦田圈  邓平模 《西南航空》2008,122(3):28-33
春夏时节,泸沽湖的水蓝蓝的,清清的,与它相连的草海的水也是蓝蓝的、清清的。只是从岸边看过去,草海是绿绿的,好像一望无垠的草原。只有坐在猪槽船上,在草海里缓缓滑动,你才会发现水与草相依相伴。而草的绿也是不一样的,先是嫩嫩的绿,从水面上慢慢地冒出来,渐渐地变得油油的绿,逐渐长高,将水藏在了草丛中。湖水中漂浮的白色“菠叶海藻花”,就是春天里的“雪绒花”,明亮而美丽。而草海湖畔的摩梭人依然在这里延续着他们“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  相似文献   

14.
《西南航空》2004,(4):29-29
明月峡,距广元城30公里,以峡中有巨石.夜放光泽清辉如月而得名,又有说法是取自李白“清风清秋月明”之句。这里山势奇险,嘉陵江蜿蜒流淌于其间清风习习,风光明媚,巍峨的石壁耸立于两岸。这里又有称呼为朝天峡,缘天宝末年唐明皇避安史之乱奔蜀至此,蜀中百官于此接驾朝拜天子。  相似文献   

15.
竹之食     
秦风  江静 《西南航空》2005,(5):46-49
可以说;大熊猫和老饕是四川的两大“特产”,这里是大熊猫的故乡,也是老饕们的天堂。看上去,深藏于山林的大熊猫与生活在市井的老饕似乎八竿子也打不着——除了熬夜过多会留下一双“熊猫眼”,其实,这两种动物有一个共通之处:“食竹”,同是“食竹”,大熊猫吃箭竹的干和叶,而人则显得“饥饿”多了,从竹笋、竹叶到竹筒皆被用于饮食之中,且殃及大多数竹类。  相似文献   

16.
前言在克服了高速飞行器的音障问题之后,又遇到所谓“热障”问题。这里主要指气动加热对飞行体结构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从40年代末至今一直有人对此进行绵延不断的研究。当前“热”已作为一种載荷条件列入了设计规范,成为飞行器设计必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飞行器在试飞之前,都要进行地面模拟试验,这里仅就有关热结构试验的几个问题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7.
柏舟  吕仕友 《西南航空》2010,147(6):56-57
“洞深十丈锁云烟,谢监栖迟二五年。采木使臣归未得,山中开青已成田。”清代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的这首诗是关于最早发现赤水十丈洞大瀑布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8.
金麟  孙志江 《西南航空》2012,(12):53-54,56,52
哈尔滨,是我国冬日里极具诱惑力的城市之一。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让这里的夏季凉爽短促、冬季严寒漫长。而冬日那持续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天气,让整座城市被冰雪雕塑成了一座美丽的“冰城”。  相似文献   

19.
雪蒿 《西南航空》2006,(3):48-51
地球上超过8000米海拔的14位冰雪巨人中,最让人生畏的就是乔戈里峰了,这座又名K2的世界第二高峰有个恐怖的外号——“食人峰”。超过4700米的垂直高差和暴虐的天气将这里贴上了生命的封条,1:7的下撤死亡率让所有登山者谈“K”色变。长年以来,这座横亘在中巴边境的喀喇昆仑山脉主峰就像苍穹下的白色金字塔,其雪白的峰尖一直是人类仰望的终极巅峰。  相似文献   

20.
丹丹  孙超 《今日民航》2011,(7):86-89
传说很久之前,一个苏格兰牧羊人在回家的路上闲得无聊,用牧羊棍把路边一颗圆圆的石子击进兔子洞中,这个经典的"挥杆"动作成为历史的定格,成就了高尔夫。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特征下,高尔夫更多的是一个阶层的生活与社交方式,而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