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2m量级亚跨超声速风洞对某型飞机机头模型进行了DPIV高速选型实验,通过实验获得了两个机头模型的流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巡航马赫数条件下,机头顶端速度分布平滑,不存在流动分离和超声速区;在快速巡航马赫数条件下,机头顶端存在局部很小区域的超声速区,强度很小,不存在流动分离.实验数据符合气动规律,实验数据可以作为机头气动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高速风洞气动力测量为研究手段,开展了弹舱开启对飞翼布局飞机气动特性影响及其流动控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飞翼布局飞机,弹舱开启主要影响飞机阻力特性,巡航状态下,弹舱开启后使得全机阻力增加60%~110%,Ma=0.8时全机升阻比降低34%.通过在弹舱前缘安装扰流片,对弹舱腔口剪切层施加流动控制,巡航状态下弹舱开启附加阻力最多降低20%,Ma=0.8时全机升阻比提高12.6%.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定常气动力引起的飞行失控在造成民机空难事故诸因素中名列前茅,已经成为困扰国际民用航空运输发展的一个聚焦点。大气飞行气动力环境本质上是非定常的,而迄今飞机均按定常空气动力学和线性飞行力学原理设计,这就决定了现有民机在真实飞行中必然存在飞行失控之类的安全缺陷。简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飞行失控造成民机发生重大飞行事故的情况,着重阐述采用非定常气动力和非线性飞行力学高新技术减少飞行失控、改进现役民机飞行安全性的研究思路和主要技术途径,旨在推动我国尽快实现减少民机空难事故这一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波音747-400F的性能数据比较,探讨了滑行、起飞、爬升、巡航、下降、进近、着陆等各个飞行运行阶段的节油策略,以及为了某些飞行目的而优化的飞行方法对降低燃油消耗,减少碳排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重心(CG)和高度对飞机的纵向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深入了解不同的重心位置和高度时飞机操纵特性的变化,能使飞行员在飞行包线之内做人工飞行时准确把握操纵输入量。现代客机除了高速、安静和舒适之外,还具有良好的气动效率。例如,所有的波音运输机都采用后掠形机翼以减少高速巡航时的飞行阻力。这使得飞机能以接近临界马赫数的巡航速度飞行(当飞机达到临界马赫数时,机翼上开始形成局部激波且阻力会突然增加)。 在飞机操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引进,飞机其它气动性能的改善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由于这些改善会影响飞机的稳定性,飞行员应当明白重心和高度怎样影响自己所驾驶飞机的性能和操纵特点。这就要求飞行员很好理解下列三个主要概念:  相似文献   

6.
由于天气变化都发生在对流层中,尤其是主要集中在对流层的中低层,因此为了避开不利天气区,现代飞机的巡航高度一般都设计在8000~13000m左右,大大地减少了恶劣天气对飞行安全的威胁。但是,根据飞行事故及飞机观测表明,飞机颠簸是威胁在该高度上飞机飞行安全的又一重大因素,具体表现有:(1)在对流层顶内部飞行时,飞机会出现周期性的颠簸;(2)在对流层顶的上下部飞行有强度较大的颠簸出现,且对流层中的温度为逆温分布时的对流层顶上下部出现颠簸是等温分布或温度随高度缓慢下降时的2.5倍;(3)在对流层顶坡度较大的区域下部飞行时,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数值模拟了超声速飞行物体与爆炸波相遇后产生的两波干扰流动,采用了激波捕捉、有限差分法和LU-TVD格式。同得到的实验结果对比,计算结果反映出了两波作用后的复杂流动,并且可清楚地看到飞行体头部产生的弱接触面,与实验符合较好,同时进一步模拟了飞行体以-5°攻角飞行时与爆炸波相遇后的流动。  相似文献   

8.
采用尖拱细长旋成体模型,在犕=0.4~1.2范围内,通过表面压力测量和 PIV 流态观测手段,对高速情况下模型头尖部微扰动与大迎角非对称涡流动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此高速范围内,尖拱细长旋成体的大迎角流动仍然呈现出非对称多涡结构,头部微扰动对非对称涡有影响,但对模型的非对称气动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自从C172飞机用于我院飞行训练以来,由于对贫富油调节的方法错误而出现了几起严重的空中发动机抖动事件,危及了飞行安全。本文从使用的角度分析了飞行的几个阶段:地面运行、起飞爬升、巡航下降及着陆关车贫富油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飞行器在大迎角飞行状态下,细长体头部背风区流场演变复杂,会出现非对称旋涡,产生随机侧向力,对飞行器的机动性和敏捷性影响很大。针对细长体大迎角非对称涡控制问题,采用顺流向布局的滑动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结合测压和粒子图像测速(PIV)等手段,对细长体模型开展了风洞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激励电压10 kV是流动控制开始生效的阈值电压;当来流速度10 m/s(雷诺数0.8×105)、迎角45°时(激励电压16 kV,归一化脉冲频率1.96),获得最佳流动控制效果,侧向力系数最高可降低83.48%;随着来流速度继续增大,流动控制效果逐渐减弱,预测在来流速度26 m/s时将完全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