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扼要阐述了飞行器外挂物连投试验中用微机控制的测控自动化系统的原理、性能、软硬件设计和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扼要阐述飞行器外挂物投放试验中微机控制的测控自动化系统的原理、性能、软硬件设计和主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3.
常规的仿鸟扑翼飞行器在飞行时机翼只是单纯地上下扑动.为提高扑翼飞行器横航向和航迹控制的品质,设计了一种机翼在扑动的同时可差动扭转的仿鸟扑翼飞行器;在低速风洞中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测力试验,研究了可差动扭转扑翼飞行器的升力、推力特性,以及机翼差动扭转角、扑动频率、风速、机翼柔性对滚转力矩系数的影响;对设计的扑翼飞行器做了飞行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并与常规扑翼飞行器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可差动扭转扑翼可以用于扑翼飞行器的横向控制,并且可以提高其抗风能力和航迹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4.
变体飞行器在航空、航天和兵器等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前景。智能变形与飞行控制技术是包含众多学科和应用的综合性技术。首先归纳了变体飞行器的具体分类及特性,分析了变体飞行器的变形结构和智能材料发展状况,研究了变体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与飞行控制技术,总结了变形技术在微小型飞行器、无人机、高超声速飞行器以及导弹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全局高度仿生化和高速跨域化、结构与控制耦合影响机制、智能材料和变体结构驱动一体化等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高速飞行器在服役期间面临着严酷的高温环境,引起飞行器薄壁结构屈曲失稳,从而严重影响飞行器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本文开展瞬态热环境下薄壁结构热屈曲行为的试验研究,首先,结合红外测温和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建立温度/变形耦合测试方法,根据温度场分布及热膨胀系数除去虚应变,获得了机械热应变,并利用此方法研究了典型薄壁结构热屈曲行为特点;随后,把温度/变形耦合测试方法的精度与中温应变片进行了比对,验证了此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位移随温度变化曲线和应变随温度变化曲线研究热屈曲临界温度判定方法,为航天飞行器薄壁结构抗屈曲性能设计以及航天飞行器结构的强度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航天飞行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空间环境条件,分析了高能粒子辐射环境中的地球辐射带、银河宇宙线和太阳宇宙线对飞行器运行安全的影响;对单粒子翻转、单粒子锁定、单粒子功能中断、单粒子烧毁事件、单粒子瞬态脉冲等类型的微电子器件单粒子效应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飞行器抗空间单粒子效应的防护技术,为开展相关技术设计和试验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CARLA)飞行器动力模拟器校准箱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校准箱测控系统、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引射式动力模拟器和TPS在校准箱中首次试验的结果和讨论.结果表明,CARIA校准箱是先进的飞行器动力模拟器校准设备,可以满足对动力模拟器推力和质量流量的精确校准.  相似文献   

8.
航天飞行器脉动压力数值计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飞行器以高马赫数飞行时,由于边界层的复杂流动将产生强烈的脉动压力环境。由此会引发仪器设备强烈的振动与噪声环境,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甚至导致飞行失败。长期以来,国内外在飞行器脉动压力预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计算流体力学和脉动压力计算方法的日趋成熟,数值方法正日益成为脉动压力环境预测的主要工具。针对飞行器脉动压力环境的基本特征,对目前常用的脉动压力数值计算方法和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对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扑翼式微型飞行器的虚拟仪器测控系统结构,以及为避免多线程中死锁的关键问题,建立基于安全队列的多线程技术的动态实验测量系统.以微型飞行器风洞动态实验为对象,解释了基于安全队列的多线程技术应用于动态测控实验的优势.通过某扑翼式MAV进行吹风试验和频率谱计算,进一步验证了动态测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空天飞行器轨迹线性化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一种新的空天飞行器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轨迹线性化飞行控制方案。轨迹线性化控制是一种新颖有效的非线性跟踪和解耦控制方法,但空天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存在的建模误差和外界干扰等不确定因素将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为了满足空天飞行器高精度高稳定控制的要求,本文利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进行估计,其输出用以设计新的补偿控制律,从而使当前轨迹线性化方法的控制性能得到改善。最后利用该方案设计出空天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通过高超声速飞行条件下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热试验中的混合温度控制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在热试验测试中,采用接触式测温(热电偶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红外测温)结合的混合温度控制进行加热控制的试验方法,通过分析和试验验证表明:混合温度控制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明显提高试验控制温度,是未来试验温度控制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姿态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航天器三轴动力学和四元数姿态运动学方程。在分析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型最优法解出航天器姿态角速度与姿态角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得到滑动平面。在此基础上,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仿真,并与PID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滑模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和稳态性能,体现了变结构控制的突出优点,对系统摄动和外加干扰具有极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FL-3风洞喷流试验高精度数字阀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介绍了FL-3风洞喷流、带涡轮动力模拟器(TPS)试验中用于流量和压力控制的数字阀系统的设计,包括技术指标、总体方案、通断阀门的类型和喷管的气动设计等。地面调试结果表明:数字阀系统设计合理,喷流流量绝对控制精度小于±5g/s,且控制时间快、效果平稳,满足了FL-3风洞喷流、TPS试验流量压力精确快速控制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4.
飞轮贮能系统在未来航天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蓄电池贮能系统由于其比能量小、可靠性低的固有缺陷已难以满足未来航天器的总体性能发展要求。近年来,随着高性能磁轴承、高强度轻重量的复合材料、电力电子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发展,使得飞轮贮能系统取代目前航天器中镍氢电池贮能系统成为可能。文中系统地阐述这一未来的航天器贮能系统,其中具体介绍了飞轮贮能系统的高比能量、长寿命、高效率等优越特性以及在航天器应用中独具的位姿控制附加功能,并对飞轮贮能系统的结构组成、多功能集成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最后介绍了目前飞轮贮能系统在航天器中应用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非最小相位系统输出跟踪的最优预测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一类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非最小相位系统广泛存在于机器人柔性结构控制、飞机的飞机控制和航天器发射等实际问题中。由于非最小相位系统内部动态的不稳定性,传统的一些输出跟踪方法将导致系统的某些变量发散。文中通过讨论系统的有界理想状态轨迹,将期望跟踪的输出进行了扩充,利用预测控制方法研究了一类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从理论上证明了利用预测控制可以使非最小相位系统稳定地渐近跟踪期望输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高超声速风洞引射器阀门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的设计思想和原理框图。在软件和硬件设计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功地在风洞中实现了微机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弄清燃烧延迟时间,非线性活门结构对歼击机动力装置转速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也较详细地研究了不同非线性活门结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获得在保证该系统正常工作条件下所允许的燃烧延迟时间及较理想的非线性活门结构。本文应用连续系统离散相似法对该系统进行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风洞供气试验所需的指标越发苛刻,模拟调节阀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同时针对目前PCM数字阀和PWM数字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PCM+PWM数字阀,通过PCM数字阀提供基准流量,PWM数字阀在基准流量的基础上再进行脉宽调节,以满足供气试验的要求。文中介绍了数字阀的研究现状、设计指标、喷嘴的类型选择和结构设计、喉道面积的分配、电磁阀参数计算和型号选择,以及基于PID的流量调节运算方法,并通过多次调试、优化参数,性能测试,最终开展了多项供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数字阀在风洞供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是成功的,试验流量绝对控制精度优于±3g/s,且响应时间短、调节范围宽和可靠稳定等特点为风洞供气试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一种主动控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首先利用计算机辅助识别技术结合振动测试技术,绘制出系统导纳图,得出特征参数,求出了五自由度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求出优化参数,进行主动控制,得出闭环患联校正函数,经降阶后进行数字仿真表明可以极大地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从辐射模态角度来研究封闭空间结构声的有源控制同题.导出了耦合封闭空间内的辐射模态,将封闭空间内的声势能解耦分解成互不影响的独立项,每项由一阶辐射模态单独形成;提出了以前G阶辐射模态的声势能作为控制目标的有源控制策略;给出了控制力的最优控制模型.对长方体封闭空间内结构声的有源控制仿真表明:一个控制力可以控制一阶辐射模态的声势能,而4个控制力控制前4阶辐射模态可以有效抑制低频范围内的声势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