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做北斗导航定位产业化领先者”,“北斗导航产业领导企业”,“打造GPS/北斗导航产业链”,“致力于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参展企业表明了共同的愿望。在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的卫星导航技术成果展览展示会上,24个展位的50余家参展企业和单位代表了致力于“北斗”应用产业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伴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产生了大量直接或间接与卫星导航相关的专利。从事北斗导航系统各类型业务的厂商和其他机构通过专利申请和不断拓展专利布局,提升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从专利角度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梳理,可以摸清北斗卫星导航相关技术发展的具体动向、了解拥有重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6日,为期4天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北斗主题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国际合作与投资论坛等活动,与东盟各国就北斗应用服务、北斗企业走出去等合作事项进行了洽谈,圆满完成了在此次博览会的首秀,拉开了北斗走进东盟的序幕。通过此次东盟博览会,了解了东盟国家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各种需求,北斗也将在公共安全、位置服务、应急减灾、交通运输、海洋渔业、船舶管理、精细农业、高精度勘测等领域为东盟提供优质服务,并努力培育北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的战略与技术策源地,北京市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资源丰富、产业链完整,产业初具规模,具备北斗应用示范的良好基础。按照《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的要求,北京市在城市运行、市民数字生活、企业网络运营以及政府综合服务等方面的智慧行动都需要导航位置服务的有力支撑,为北斗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北京市北斗  相似文献   

5.
结合卫星导航及北斗卫星发展状况,分析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介绍国内卫星导航标准现状,提出我国卫星导航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掀起了北斗产业发展的热潮,业界称2012年为"北斗导航产业"元年。几年来,伴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各地卫星导航产业联盟纷纷成立,卫星导航产业基地、产业园不断奠基,上海、重庆、南京更是要建设以北斗导航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基地。这些举动无疑是看好了卫星导航产业巨大的商机,特别是北斗导航在此市场中的巨大潜力。但是在发展热潮下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相关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广泛,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在介绍国内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国内市场状况基础上,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相关产业发展趋势,从组合导航、增强系统、时钟同步和定向解算等方面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成果,并讨论了有助于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度的相关辅助技术的发展情况。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内卫星导航系统相关技术特点,给出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汶川地震救援对卫星导航定位及应急通信的需求,简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功能及导航卫星特点,总结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这次汶川地震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建设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飚 《卫星应用》2013,(5):40-43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5月中旬在武汉闭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区域服务近半年来,很多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都表达了对北斗产业新机遇期到来的欢欣,同时也表达了对北斗企业乃至北斗产业面临严峻挑战的忧虑。新的机遇期,北斗企业将如何应对挑战?他们又将有哪些作为?本文将从政策、技术、应用、专利等方面介绍北斗产业在此次年会上展现的最新现状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北斗导航产业化渐成规模,但在系统集成、芯片、终端和运营服务等方面与GPS产业和应用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本文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的建议,最后介绍了中国卫星实施北斗导航产业化的体会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北斗卫星导航国际标准化工作现阶段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立足顶层全面分析当前卫星导航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形势,结合北斗面向国际的应用推广实际需要,给出需全面开展北斗国际标准化的整体工作思路,并提出后续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北斗系统和北斗产业的现状及趋势1.北斗已完成区域组网基本系统建设从2000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到2012年2月底,我国共发射了11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了区域组网基本系统的建设,并于2012年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9月5-9日,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七届年会暨中国北斗应用大会在绵阳市举行。孙家栋、沈荣骏、陈俊勇、范本尧、许其凤、刘经南、陈学庚、杨元喜等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国内外北斗及相关产业技术机构和骨干企业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了4颗北斗试验导航卫星,建成了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定位试验系统。2007年4月14日、2009年4月15日、2010年1月17日,相继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工程建设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在未来几年里,中国还将陆续发射数颗导航卫星,2012年首先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2020年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一、CNSS时代的北斗导航 当今世界已拉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代的序幕。GNSS时代的北斗导航.既要顺应GNSS的发展潮流.又要坚持有所作为。GNSS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北斗导航的时代要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北斗导航接收机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逐步完善加快了北斗导航接收机产业的发展。在研究北斗导航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接收机的硬件设计方案。该方案以北斗卫星导航性能需求为基础,以射频模块、FPGA和DSP为核心器件,集成各部分完成了接收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基础上,设计了DSP的驱动程序。最后与接收机软件配合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正确捕获跟踪北斗卫星信号,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位置和速度等参数输出,可实现实时高精度定位。  相似文献   

17.
当下,一提到卫星导航系统,人们就会不由地联想到美国的GPS,它几乎成为导航的代名词。GPS以其高精度的定位服务、精准的授时服务和发达的应用开发,大大拉近了太空与普通人的距离。如今的全球卫星导航市场虽然仍是GPS一家独大,但考虑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俄罗斯在加速恢复、欧洲在积极部署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和"伽利略",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是基于这一背景开始组网建设的。从2000年开始组建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到日前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入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组网情况进展如何?在导航应用过程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北斗"距离GPS还有多远?如何推动北斗导航事业的发展?记者就此专访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和技术部副主任郭树人。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北斗位置服务平台是以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为核心、集合GPRS、3G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导航、通信、位置监控等服务。用户包括公众用户、行业用户以及政府用户,提供的服务包括大众位置服务、行业用户的业务运行服务、政府的应急服务等。随着北斗产业规模的扩大、行业应用的深入,北斗位置服务平台建设在省级、地市级逐步开展,包括北斗(上海)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北京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中山市北斗位置服务平台、福建省北斗卫星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等均在政府的倡导下,启动建设运营。本文在研究了目前几大区域北斗位置服务平台的建设主体、技术特点、运行模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解读了GPS、Galileo和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在第11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所做的大会报告,包括各大系统的星座部署、系统状态、定位精度、信号精度、星基增强以及系统发展等内容。分析并提出配置激光星间链路、提供安全可信导航服务、细分民用导航信号、导航与通信业务融合以及建设弹性系统是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5项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卫星导航系统的热点,文章还给出了保证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以及保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先进性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面向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应用,提出建设基于北斗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平台(BeidouCORS),该平台具有多种工作模式,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重要的地面应用和有效补充。给出了平台的总体框架结构和通信链路的设计方案,论述了RTK,RTD和PPP等多种服务模式下的系统工作流程,介绍了参考站、控制与数据中心和数据处理算法等关键部分的建设。基于提出的平台建设框架,结合上海区域特点,给出了上海北斗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平台的示范应用,并设想了平台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