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禹  朱文山  牛睿 《上海航天》2016,33(3):23-29
在有较复杂外干扰力矩条件下,对一种基于飞轮角动量正反馈的外干扰力矩补偿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零动量卫星的三轴姿态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环境外干扰力矩对滚动-俯仰-偏航姿态的影响,设计了补偿方案:用低通滤波器的角动量正反馈对外力矩进行补偿,导出了控制器补偿项的数学表达式;引入磁卸载+磁前馈分别消除飞轮饱和及削弱磁力矩干扰的影响,给出了滚动-偏航、俯仰通道的控制模型和数学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三轴姿态角控制精度高,飞轮转速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削弱外干扰力矩对星体姿态控制的影响,提高了卫星的姿态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控制系统的性能,对直/气复合控制导弹的控制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以俯仰通道为例,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基于状态反馈的导弹俯仰通道控制回路,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获得控制律。给出了加权矩阵的选取方法:依次调整表征过载偏差、角加速度和角速度的权重,使求出的反馈增益系数满足要求。针对状态反馈控制律无法快速抑制直接力开启带来的干扰问题,用自抗扰控制(ADRC)理论改进了控制器,通过构建状态观测器在线实时估计外界干扰并予以补偿,快速抑制扰动。仿真结果表明:用最优控制/自抗扰控制设计的控制器跟踪速度快,动态过程平稳并具有较强的干扰抑制能力,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非旋转式导弹控制系统的模态解耦能力。证明了具有俯仰、偏航和滚动三个控制通道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俯仰、偏航两种运动模态对滚动运动模态的完全解耦。给出了模态解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对一种导弹控制系统进行了验证性设计,做了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4.
防空导弹通道耦合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防空导弹在高速、大攻角时通道存在严重耦合,研究了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对通道耦合进行抑制的方法。基于弹体动力学和弹体系过载模型,设计了两通道、三通道两种不同结构反馈线性化控制器并对控制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俯仰和偏航两通道结构反馈线性化控制器能有效实现线性化解耦,三通道结构反馈线性化控制器会出现错误控制响应。加入滚动角加速度补偿量可使两通道控制器进一步削弱耦合量。仿真结果表明:方法可有效提高反馈线性化控制器的抑制耦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发动机进气道关闭、进气道打开、发动机点火工作3个状态下俯仰通道气动系数和配平舵偏角变化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参考模型的自适应滑模攻角控制律.在滑模控制中引入了自适应参数调节律来逼近不确定的模型参数变化和外界干扰,有效地改善了飞行器俯仰通道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同时对于气动系数和配平舵偏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偏转头导弹建模及控制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王旭刚 《宇航学报》2008,29(3):878-882
针对采用侧滑转弯方式的偏转头导弹,设计了三通道独立控制方案,给出了俯仰和偏航通道的稳定回路和过载控制原理图,设计了控制器。将弹头驱动系统的输出与导弹数学模型输入转换关系作为一个模块加入稳定控制回路,可简化控制设计,提高控制精度。偏转头导弹运动模型的俯仰和偏航通道相互独立,而滚动通道与其余两个通道间存在耦合。将滚动通道运动模型中的耦合项视作扰动,采用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自动驾驶仪,控制律的设计基于被控对象参数摄动的上下界,增强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仿真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抑制外界干扰和参数摄动,可以为偏转头导弹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SAR卫星偏航导引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近极低轨道小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参数偏移,基于姿态控制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偏航导引控制对滚动和俯仰通道动力学耦合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的结果表明,其影响小于卫星所受的环境干扰力矩。在控制系统设计时,可视为干扰力矩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高速无人机是典型的复杂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系统,且各控制通道之间存在强耦合作用,这对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严峻挑战。针对其非线性特性和耦合特性,采用精确反馈线性化理论将无人机动力学模型解耦为3个独立的子系统,即滚转、俯仰和偏航通道;应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分别设计每个通道的姿态控制器。研究表明,上述线性化方法能够实现三通道解耦,所设计控制系统满足飞行控制性能要求,且对气动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直/气复合控制导弹的自抗扰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直/气复合控制导弹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建立有轨控式直接力装置和空气舵导弹的短周期运动模型,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分别设计俯仰、偏航和滚转通道的姿态控制器,给出了俯仰、偏航和滚转通道的控制结构。俯仰(偏航)通道中用俯仰(偏航)角速度环实现对俯仰(偏航)角速度指令的快速跟踪;用攻角(侧滑角)环实现对攻角(侧滑角)指令的快速跟踪;用法向(侧向)过载环实现对过载指令的快速跟踪。滚转通道中采用了有角速度环和角度环的双闭环结构,内外环均采用自抗扰控制器。设计了直接力开启逻辑。用Lyapunov法证明了设计的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对用该方法设计的某直/气复合控制导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可保证设计的导弹姿态稳定且具良好的过载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0.
模糊控制技术在运载火箭姿态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模糊控制理论用于运载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以俯仰通道为例,给出了模糊控制系统框图、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其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运载火箭姿态模糊控制系统简单,对内外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类俯仰轴负向安装有偏置动量轮的重力梯度稳定的三轴主动磁控微小卫星,在分析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俯仰通道与滚动-偏航通道解耦,分别给出了仅用磁强计测量数据确定各通道姿态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并进一步分析了滤波系统模型的周期性,探讨了实现周期滤波增益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滤波算法的有效性以及采用周期滤波增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三轴稳定遥感卫星姿控系统故障情况下的系统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三轴对地稳定遥感卫星姿控系统中部分轮子或部分陀螺故障情况下的姿控系统重构。文中论述了只在俯仰通道有一偏置动量轮正常工作,而滚动和偏航通道轮子故障条件下的系统重构。另外还论述了偏航陀螺故障,姿控系统其它部件正常情况下,控制系统采用Whecon原理与PIM控制相结合的设计。以上两种系统重构拟用于实际系统中,经过数学仿真验证,姿控系统在故障情况下能够完成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为消除火箭弹在倾斜转弯(BTT)时俯仰与偏航通道的强耦合,根据建立的火箭弹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微分几何方法和二次Gauss/回路传函恢复(LQG/LTR)设计了一控制系统,给出了控制器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侧滑角近似为零,滚转命令能快速响应,设计的解耦控制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简要论述了精密温控在全液浮惯性仪表中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仪表温度场的设计要素及精密温控线路的选择。重点阐述了在温控线路中采用光电隔离直流脉冲调宽方案。该方案具有精度、可靠、功耗低,且对系统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多模式、多带宽脉宽组合的雷达系统调试测试时通道误差提取与补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道误差随参数变化的自适应补偿技术。该方法可在通道误差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各工作模式所设定的带宽、脉宽组合自适应生成幅相误差补偿曲线,并以回波模拟器通道误差自适应补偿为例给出了误差模型获取与自动生成的具体步骤。通过某雷达系统测试过程中的试验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幅度误差提取结果相比逐次提取结果偏差小于0.02dB,相位误差提取偏差小于0.2度,满足通道误差补偿的需求,不仅适用雷达系统调试测试,还可应用于其他通道特性稳定系统的通道误差补偿,避免繁杂的手动操作,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丘淦兴 《上海航天》1998,15(2):9-12
在导弹研制过程中,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是基于计算得到的导弹气动参数作出的,为了提高其计算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利用飞行试验数据校验导弹滚动气动系数的方法,为此,首先建立了辨识所需的导弹滚动运动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了利用飞行试验数据对导弹滚动气动系数进行辨识计算的方法,由外干扰元法测量,而且是导弹滚动运动的重要驱动因素,因而也被作为一个未知参数的加以辨识,最后给了利用辨识结果校验滚动气动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Simulink的导弹控制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用Simulink对导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仿真的步骤和方法。以某导弹俯仰通道控制系统设计为例,应用最优化技术,通过建立被优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和选择合适的最优化求解方法,利用Simulink Response Optim ization模块对导弹控制系统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出的导弹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很好地满足了战术技术要求,证明了应用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导弹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8.
姚勤 《上海航天》2009,26(3):56-61
在不改变原硬件组成的条件卞,对某舰空导弹模拟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改进进行了研究。用模拟化设计将连续控制系统转为离散控制系统,给出了数字俯仰回路,以及非线性自动驾驶仪软硬件组成。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数字控制系统性能与模拟系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防空导弹大攻角飞行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催生  张科  田进 《航天控制》2006,24(2):14-16
针对防空导弹大攻角飞行这样一个非线形、时变、耦合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时变全程滑态变结构控制方法,分别针对滚动通道、俯仰/偏航耦合通道进行了设计分析,最后进行了六自由度仿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