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嫦娥4中继星"鹊桥"搭乘长征4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2点(简称地月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2018年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4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2月8日,"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的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两器一星,即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着陆器)、月面巡视探测器(巡视器)、"鹊桥"中继卫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5个半分系统的研制任务,包括巡视器移动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综合电子分系统移动/机构控制与驱动组件、着陆器一次电源分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一月球探索现状1中国月球探测进展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截止2018年底,先后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试验器、"嫦娥"四号5个探测器(不含"鹊桥"中继星),顺利完成了无人探月三步走的"绕月"和"落月"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7月6日23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第一代数据中继系列卫星圆满收官。"天链"一号05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第四颗装备星,其使命是维持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完整性,保证系统的覆盖率和服务能力不下降;为航天器用户和相关平台等其他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信息传输和测定轨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嫦娥"四号任务概述"嫦娥"四号任务是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2016年1月14日,"嫦娥"四号任务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工程任务中的运载火箭系统、"嫦娥"探测器系统及"鹊桥"中继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通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我国将实现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第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1月21日13时42分,"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吉林"一号光谱01星、02星和2颗搭载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十一号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太阳同步轨道和近地轨道中小型航天器的单星和多星组合发射,700km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420kg。此次发射是"长征"十一号火箭继2018年12月使用去任务化飞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南纬45.5°附近的预选区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1月3日22时22分,巡视器踏上月球表面。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正常,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至此,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连战连捷"。  相似文献   

8.
根据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展月球背面探测的中继通信需求,基于地月系平动点特性,建立考虑三体引力的高精度动力学模型,给出不同飞行阶段的轨道求解方法。在动力学模型和求解方法基础上,结合嫦娥四号"鹊桥"中继卫星的轨道设计,提出了最佳轨道方案和轨道控制策略。"鹊桥"卫星的飞行实践结果表明:动力学建模及轨道设计结果正确,满足中继任务需求,相关模型和方法可为未来平动点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3月31日23时5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巨大轰鸣声中,"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随后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颗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实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的探月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又有了新的更宏伟的目标,那就是考察从未有探测器涉足的月球背面。由着陆器、巡视器和中继星构成的"嫦娥"四号任务经过近两年的论证,于2016年1月获得了国家批准,开始了工程研制工作。由于在月球背面探测器无法与地面站直接进行通信,中继通信成为"嫦娥"四号任务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艰辛研  相似文献   

11.
正据航天新闻网报道,2018年5月,作为二级载荷与NASA"洞察号"火星着陆器一同发射的"火星立方体一号"(MarCO)立方星,在"洞察号"着陆火星的过程中实时传回着陆信息,验证了立方星在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可行性。MarCO立方星(MarCO-A和MarCO-B)最初是作为技术验证而设计的,目的是在着陆过程中提供来自"洞察号"的实时遥测中继,如果没有它,控制人员要经过几个小时才能知道探测器是否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12.
“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发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和着新年的钟声,"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重庆"发射了。这颗在2018年被外界高度关注的卫星,搭上了该年度中国开往太空的最后一班专列。"鸿雁"星座发射首颗试验星2018年12月29日,"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在酒泉实施发射。它和首飞的"远征"三号上面级一起,以"一箭七星"的方式,让2018年中国宇航发射圆满收官。鸿雁首星"重庆"是幸运乘客之一。  相似文献   

13.
据欧空局网站2012年6月14日报道,第二批两颗"伽利略-在轨验证星"已经完成真空与太空极端温度试验,预计将于2012年9月28日发射升空。这两颗卫星与2011年10月21日发射的第一批两颗"伽利略-在轨验证星"几乎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6月5日21时7分,我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H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将与在轨的"风云二号"E、F、G星开展组网观测,对于保证我国两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接续有着重要的意义。完成在轨测试后,H星将进行轨道向西调整,定点于东经79°赤道上空,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的监测能力,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监测服务,为构建人类命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6月5日21时07分,我国"风云"二号H(FY-2H)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与在轨的"风云"二号系列E、F、G卫星开展组网观测。"风云"二号03批卫星与02批卫星形成了"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保证了组网观测业务的连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国际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在中继卫星(鹊桥号)的支持下,顺利实现了巡视器(玉兔二号)与着陆器的分离,两器互拍和有效载荷工作。目前,两器一星平台及所有载荷工作正常,巡视器累计行驶近300米。各类载荷正在不断开展各类科学探测,为科学家逐步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积累宝贵数据。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将"海洋"二号B星发射升空,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海洋"二号B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将接替目前超期服役的"海洋"二号A星。"海洋"二号B星不受天气、光照等客观条件的干扰,能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的不间断服务,可持续对海面风场、海浪、海流、海面温度、海上风暴和潮汐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5月23日,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使用"猎鹰"9-1.2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其"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60颗试验卫星。这是该公司首次专门针对"星链"项目进行"一箭多星"发射。发射曾定于5月15日进行,但当天的发射尝试在倒计时进行到距起飞还差约13min时因高空风超限而取消。SpaceX公司次日又宣布,为完成软件更新工作和对各系统进行"再三检查",发射要再推迟一周。此次发射采用了之前飞过2次的一枚旧的第一级火箭,编号B1049.3。这枚箭在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11月20日7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并同时搭载发射了"天平"一号A星、B星,"嘉定"一号卫星,"软件定义"卫星共4颗微小卫星。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D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迄今为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发射了101枚"长征"系列火箭,其中  相似文献   

20.
小力 《中国航天》2013,(8):22-23
欧洲"维加"小型运载火箭5月6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进行了第二次发射,将欧洲"星上自主性项目-植被"(PROBA-V)、越南"越南自然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VNREDSat)1a和爱沙尼亚"爱沙立方星"(ESTCube)1送入各自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次发射曾拟在5月3日进行,但因天气因素而推迟。PROBA-V为对地观测与技术验证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