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蕊  张磊 《卫星应用》2013,(3):41-46
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时空分辨率高、全天候、准实时的特点,有利于对震前各种"场"的异常变化信息进行捕捉,为地震监测与预测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研究表明,大震前会出现大面积、大幅度的热红外增温异常。本文首先对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以前人研究的汶川地震为例探讨了震前热红外异常演化特征,总结了热红外异常的典型特征、影响因素及机理。根据当前的研究思路和成果,重点对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天津地区地震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展开探讨,提出了天津地区开展热红外遥感监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天津地区开展红外遥感监测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震行业涉及的领域包括地震构造调查、震害评估、地震热异常监测等。随着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国产卫星数据正逐渐替代国外卫星数据,在地震行业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12月29日,中国首颗静止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为卫星地震应用提供了新的数据源。文章从地震热异常监测、区域地震构造研究、极震区宏观破坏识别三方面分析了"高分四号"卫星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地震三大主体业务中的应用潜力。还以2014年鲁甸地震为例,利用"高分四号"卫星数据对震后造成的大型滑坡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高分四号"卫星数据能够从空间上识别大型地震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位置,可为震后应急救援指挥决策提供及时和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在环境应用中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传庆  王桥 《卫星应用》2006,14(1):29-34
遥感技术是获取环境信息的强有力手段,能够对大面积、危害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分析。该丈从大气、水、生态、固体废弃物、重大工程和环境事故监测五个方面介绍当前中国遥感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一些应用,以及直接和间接产生的效益;并从社会和科技的角度对遥感技术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光谱遥感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光谱遥感技术是在成像光谱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因其高光谱分辨率及光谱和图像同时获取的能力,在大气探测、航天遥感、地球资源普查、军事侦察、环境监测、农业和海洋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文章对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回顾,详细介绍了典型的高光谱遥感仪器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参数,对比了不同时期各个国家高光谱遥感载荷的性能特点,分析了中国高光谱遥感技术发展现状,并归纳了国际上未来高光谱遥感技术发展计划。文章结合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对高光谱遥感技术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高光谱遥感技术探测波段进一步拓宽,时间、空间及光谱分辨率进一步提高,高光谱遥感技术种类进一步丰富,图像、光谱、偏振多元信息一体化获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小型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可为中国高光谱遥感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化和实用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环保总局对中国资源卫星的需求与分析(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是卫星遥感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和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越来越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所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掌握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把环境保护作为其研究和应用的重点来对待。由此,不但极大地促进了环境遥感技术的日趋成熟,而且也促进了卫星遥感环境应用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遥感技术是获取环境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具有其他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复杂多样的航天任务领域中,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文章以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为核心,调研分析了其在空间态势感知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概述了多源信息融合的定义、模型和理论研究现状;归纳了空间态势感知的信息源种类和典型传感器;分析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典型空间态势感知系统,包括美国空间监视网(SSN)、"轨道瞭望"(OrbitOutlook)计划、"印记"(Hallmark)计划和欧盟空间监视与跟踪系统(EUSST)等;最后对多源信息融合在空间态势感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文章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空间态势感知和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7,(6):167-171
高分三号(GF-3)卫星具有的全天时、全天候、多模式观测能力,既能够采用宽幅成像模式获取台风风场、台风路径的信息,也能够采用高分辨率模式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对台风登陆区域进行精细观测,可以为台风监测、预报及台风灾害评估提供有效数据支撑。文章介绍了2017年7月以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首次利用高分三号卫星对中国附近海域台风进行监测情况。论述了台风监测流程及台风监测专题产品生产方法,可为今后雷达卫星台风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聚海 《卫星应用》1999,7(4):34-38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利用调查与填图、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监测、土地质量退化与土壤侵蚀监测、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展望21世纪,随着卫星遥感数据分辨率的提高、有关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用应用需求的增长,应用规模将不断扩大,并为土地规划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9.
明星档案     
"风云三号"卫星A星:类别: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用途: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可为我国全国范围的天气预报,特别是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以及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监测等提供重要的气象参数。  相似文献   

10.
郑伟  刘诚 《上海航天》2017,34(4):73-78
对利用风云三号(FY-3)卫星数据对洪涝灾害监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用FY-3卫星中分辨率成像仪(MERSI)和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对薄云下和薄雾覆盖的水体判识的原理,以及洪涝信息检测中水体最大淹没面积和淹没时间信息的获取方法。给出了用FY-3卫星微波成像仪(MWRI)通过微波指数法反演洪涝信息的方法,可进行连续、全天候的大范围洪涝灾情监测。2011、2016年由其他卫星获得的洪涝水体信息表明:风云卫星的洪涝水体监测精度可达90%以上,甚至优于EOS卫星的MODIS和NOAA卫星的AVHRR的精度。近年来,风云卫星在国内外洪涝灾害等重大灾害监测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业务上以国外卫星资料为主进行洪涝灾害监测的局面,同时也提升了FY-3卫星在国际上的地位。展望了我国风云卫星在洪涝监测中的发展方向,指出随着风云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洪涝灾害监测评估精度将会提高,为洪涝灾害防灾减灾提供更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钟劭南 《卫星应用》1999,7(3):48-52
介绍了航天、航空等多种遥感手段在1998年洪涝灾害监测评估的应用情况,讨论了其中多源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的技术方法,论述了遥感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遥感技术防洪减灾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的遥感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遥感影像日益呈现出多源、多类型、海量、分布式的发展趋势,为遥感技术研究及深入应用提供了更广阔、更丰富的海量大数据。这些大数据隐含着巨大的社会、经济、科研价值,被誉为未来世界的"石油",已成为企业界、科技界乃至政界关注的热点。这些宝贵的数据能否发挥价值、发挥多大价值,则取决于从遥感数据到可利用信息的转换过程;而遥感数据的价值,则需要优秀的遥感应用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遥感数据  相似文献   

13.
资源一号卫星(ZY-1)的成功发射和运行,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没有自己资源卫星的历史。以长株潭城市群为试点,应用资源一号卫星数据提取城市专题信息、更新城市数据库、研究城市热岛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表明资源一号卫星可为我国城市扩展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地球表层三大地物(水、土壤、植物)之一,水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又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活跃因子之一.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对地面水体进行动态监测,是水资源-环境-灾害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遥感应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20年来,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水域面积、水位以及蓄水量的动态变化,使得陆地水体的动态监测具有广阔的前景,卫星遥感数据在大范围水体监测中已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随着电子技术、信息记录和信息传输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继50年代红外扫描仪成像技术、60年代的多光谱扫描仪成像技术之后,一种以传统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相结合的光电固体成像遥感技术——CCD成像技术悄悄崛起。这是人类成像遥感技术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21,30(1):57-63
针对蜂窝夹层复合材料航天器结构双侧的脱粘损伤辨识与成像问题,文章提出了单侧激励下的夹层结构超声导波信号溯源解析和脱粘损伤成像算法。经过有限元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单侧激励下导波的传播机制受波长与厚度比影响显著。随着导波波长的减小,面板中的导波测试信号中将出现由结构内部反射产生的尾波成分,直达波和尾波的信号特征差异可为辨识脱粘损伤内部位置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超声阵列传感器,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方法,可准确实现双侧损伤的溯源与成像,研究结果可为航天器蜂窝夹层结构的智能传感方法和健康监测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司衡 《卫星应用》1999,7(4):26-29
该文简要介绍了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的”签署的背景下,确定了我国荒漠化监测的范围和监测体系的框架;强调了3S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在荒漠化监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概述了中国荒漠化监测中心近年来应用遥感技术的实践,并以实例分析了遥感应用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的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业务化系统于3月1日开始试运行,使我国可以实现稳定、可靠、规律的沙尘暴服务体系,也使老百姓可以像看天气预报一样,通过气象部门在网络、电视等媒体发布的信息,了解沙尘暴的运行状况,及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我国从1993年开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沙尘暴进行监测,气象部门能在48小时内对大风和沙尘暴天气作出预警、但沙尘暴源地多是荒凉、偏远的无人区,常规气象资料难以捕捉、跟踪沙坐暴的踪迹,给气象部门建设集监测、预警、跟踪于一体的沙尘暴监测体系带来困难。中国气  相似文献   

19.
序言     
<正>当前,遥感技术正朝着定量化、智能化、网络化、实时化的方向发展,遥感已不再是传统的测图、制图,它应包括制图与非制图遥感。我国的遥感技术发展,正由"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由"面向中国"到"面向全球",由"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方面转变。"高分二号"卫星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负责研制的两台1m全色/4m  相似文献   

20.
在轨实时引导多星成像任务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遥感卫星在轨自主任务规划的强时效需求和依赖地面系统的现状,通过分析卫星的轨道特性和多载荷工作配合的方式,提出了一种面向在轨实时引导成像的多星自主任务规划方法。文章首先根据成像的要求,将卫星载荷对目标的可见性,统一转化为"时间-姿态"信息,在保留有效信息的前提下对轨道递推模型合理简化,设计了卫星成像的无冲突任务序列生成方法,并为优化成像收益设计了临机调整策略。仿真结果表明:面向在轨实时引导成像的多星自主任务规划方法能实现将多目标向多星系统的分配,增加临机调整策略后,可实时地通过用高收益目标替代低收益目标的方式提高整个规划方案的成像收益,所提出的方法有效,研究结果可为多星在轨自主任务规划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