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航天数据固态记录器设计问题(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航天工程数据固态记录器设计问题论文的第三部分。首先考察系统对于固态记录器的辐照加固要求与辐照试验方法,分析总剂量防护、单粒子翻转和单粒子闩锁的防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器件选用、容错设计和硬件与软件防护等方面,讨论固态记录器的辐照加固问题。给出固态记录器的核心部分存储阵列的可靠性计算公式。最后介绍固态记录器的3D封装工艺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
航天工程数据固态记录器设计问题第二部分,讨论空间辐射环境、单粒子效应及其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纵览对地观测卫星与载人航天领域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从系统应用的角度,评述空间磁记录器的特性,简介各种典型空间记录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磁光盘、固态存储技术在空间的应用,展望了国外未来载人航天任务的数据存储要求与空间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星上固态记录技术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系统应用和技术发展的角度,纵览空间探测、应用卫星特别是小卫星对于数据存储的需求。分析星上数据存储技术从传统的磁带记录向固态记录转变的必然趋势。评过近年来固态记录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展望了固态记录技术方兴未艾的发展前景。然后,介绍七○四所在发展固态记录器方面具备的技术基础,过去研制箭、星载固态记录器的情况,目前在研和计(规)划研制项目。以期在各级领导与总体系统的大力支持下,与各兄弟单位共同携手促进固态记录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为发展我国的应用卫星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航天遥测系统地面记录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梳理记录专业的发展主线,提出以记录设备信息架构升级和扩展数据融合处理功能为基础逐步实现航天遥测地面系统云平台的发展途径。探讨软件定义存储和开源存储技术对设计新型地面记录设备的影响,并针对三类软硬件平台,给出基于国产自主可控技术的地面记录设备研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的电子数据存储技术,已广泛用干航天飞杆盟各种遥测系统。文中介绍电子数据存储器的各种工作方式、使用场合和它的发展,并对存储器的设计要点作了说明。最后,列出七0四所二十年来设计的电子数据存储器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概述中国航天记录器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阐述航天记录器技术转型的十年过程,简要介绍目前航天记录器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FY-1C星传输系统的任务、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和组成。系统采用极化隔离加带外频谱抑制的方法,达到了信道隔离的技术指标。概述了星载记录器由磁带记录器向固态记录器转变的技术因素以及磁带记录器、FLASH和DRAM固态记录器的研制过程。简述了传输系统在轨测试和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七十年代,高密度数字记录(HDDR)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航空、航天、遥感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1972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发表了“多道磁带记录器系统的设计研究报告”;1975年美国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用 EPP协议扩展 ISA协议的方案 ,用于改进固态记录器数据检测方法 ,该方案采用 CPL D实现接口信号的转换 ,提供了原理、实现方法、仿真波形及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载荷数据的有效传输、处理、存储等是航天器的重要空间任务。针对某航天器多路数据复接下行和大容量固态存储的需求,设计基于NAND Flash芯片的大容量星载数据复接存储方案,利用FPGA芯片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控制灵活性,控制NAND Flash芯片进行数据读、写、擦除操作,进而提高存储器的吞吐率,实现对多个数据源按要求进行数据记录、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回放等功能。同时增加抗辐加固设计,满足航天飞行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材料基因工程的实施是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发展的新趋势。在航空航天领域,大数据计算、集成计算材料工程以及材料多尺度建模和模拟设计等大大促进了航天器零部件及系统的快速发展。文章对"NASA材料基因工程2040规划"中计算体系建设的目的、功能及共同主题进行阐述,并概述了我国材料基因工程的实施及发展情况,将材料基因工程理念延伸至航天材料的研制,倡导航天材料基因工程,针对航天材料基因工程总体方向、核心技术、发展路线提出思考,旨在对我国航天材料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发表谈话指出,这次试验的成功,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解放军官兵艰苦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全国大协作的结晶。试验的成功再一次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位负责人说,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开始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时代。载人航天一直是国际航天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高科技领域。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对促进科技进步,增强综…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航天电子机械工程的概念,讨论了航天电子机械工程发展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工程学术建设,促进载人航天领域学术技术交流,拟于2014年10月召开第三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本次会议围绕载人航天发展战略、载人航天工程技术、载人航天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载人航天基础研究、载人航天成果应用及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前沿技术等专题组织研讨交流。现将研讨会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范围征文应紧紧围绕空间站工程研制建设、空间站应用工程、载人深空探测等重点领域,突出创新性、学术性与工程应用。具体包括:(一)体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反映载人航天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闪速(FLASH)存贮器的特点,指出闪速存贮器芯片作为大容量、高速、高可靠数据记录器的存贮介质是很适宜的.介绍了我们新设计的二种闪速型数据记录器的组成、工作原理,阐述了它们的技术性能和突出优点。作者认为这两种闪速型数据记录器可广泛应用于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环境条件苛刻的场合。  相似文献   

17.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轨道设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嫦娥一号卫星航天使命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及月地空间进行多种遥感探测,航天使命设计的主要和基本的部分是卫星飞行轨道的设计,其中包括在飞行过程中的轨道控制策略的设计。嫦娥一号的这条飞行轨道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绕地飞行的调相轨道,它们由周期为16h、24h、48h的三段轨道组成;第二部分是关键的地月转移轨道;第三部分是200km高度绕月飞行的使命轨道。文章给出了整个飞行轨道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空间站时代的数据存储要求入手,介绍80年代旋转头磁记录的新成就,磁光记录在空间的应用,和传统纵向记录寻求新突破的踪迹。纵观星上磁记录器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讨论旋转头与固定头之争。最后,展望数据存储技术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航天工程研制特点和数字化需求为出发点,构建涵盖航天工程全周期、全系统的数据体系,提出航天工程多态全息模型的概念及具体组成,实现了包含全要素信息的完整产品数字化定义;构建航天工程全生命周期模型体系,体系化地表达了多态全息模型在任务层、系统层和功能层随时间的动态演化过程,以及相互耦合关系;开发了多态全息模型集成系统,并在典型的航天型号中开展了实践,初步形成了架构驱动的协同研制模式和数据驱动的产品状态管理模式,提升了研制效率效益,为其他领域复杂系统工程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航天系统的全天候发射任务需求,加强航天系统对于雷电环境的适应性,对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雷电环境对于航天系统产生的破坏效应,追踪了世界航天史上典型的雷击案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标准规范。针对运载火箭雷电效应数值仿真技术、雷电防护设计技术和试验验证技术,雷电气象监测预警技术,地面雷电防护技术和接地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追踪。在此基础上,从我国航天工程雷电防护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未来我国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技术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