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志文 《卫星应用》2004,12(1):32-33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描绘了最早于2015年之前,最晚不迟于2020年重返月球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
人体研究项目是2005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根据美国"空间探索新构想"而启动的一项研究计划。人体研究项目主要通过国际空间站医学研究、空间辐射、航天员健康对抗措施、探索医学能力、空间人的因素和适居性、行为健康与绩效这六个方面的研究来减少航天员健康和绩效的风险,并以此建立航天员航天飞行健康标准的依据基础。几年来,NASA人体研究项目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人体研究项目的主要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13,(1):9-10
据NASA网站2012年11月8日报道,利用NASA开发的“中断容错网络传输”(DisruptionTolerantNetworking)协议,NASA与欧空局(ESA)借助一种实验版本的星际互联网,成功地演示了在国际空间站上操纵地面上机器人的技术。这种演示的技术有可能使未来空间飞行器与另一个星球上居住设施之间开展互联网式的通信。  相似文献   

4.
美国“龙”飞船国际空间站对接试验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杰 《中国航天》2012,(8):24-29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5月31日上午11时42分,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分离后再入大气层,溅落在距美国加利福尼亚西海岸约900千米的海面并被成功回收。至此,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空间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国际空间站(ISS)对接飞行试验结束,任务获得成功。本次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5.
2007年,NASA在空间探测、地球认知以及国际空间站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航天飞机三次成功飞行之后,国际空间站的规模再度扩大,这为NASA“重返月球”建立永久月球基地以及母终的火星旅行奠定了基础。在这一年里,NASA启动了火星和小行星带空间探测计划,同时,地球科学卫星也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如发现南极冰流下的水路如何影响海平面和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冰架变化。  相似文献   

6.
叶子 《航天员》2014,(4):38-39
众所周知。采用波长极短的光波进行空间卫星通信。是实现高码率通信的最佳方案.甚至被认为是唯一手段,尤其是在空间卫星日益拥挤的今天。6月6日,NASA利用激光束把一段高清视频以50Mbps(兆位/秒)的速度从国际空间站传送回地面。  相似文献   

7.
七○八所拥有最新NASA现行有效标准化文件资料3300多项,包括NASA本部、九个中心(爱姆斯研究中心、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格伦研究中心、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约翰逊空间中心、肯尼迪空间中心、兰利研究中心、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斯坦尼斯空间中心)  相似文献   

8.
, 《航天器工程》2012,21(6):86-86
据ESA网站10月17日报道,ESA和NASA正在测试一项空间网络通信协议。据此协议,航天员可在“国际空间站”上控制环绕行星或小行星轨道的机器人。这次测试为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后续实施遥控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1,(1):150-155
据新浪网2010年12月24日报道,美国NASA近日通过其官网回顾了2010年度NASA的重要事件及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11,(6):10-11
据美国航空周刊网站11月30日报道,NASA有迹象表明:《空间法案协议》的运用将有更多限制。自2006年起,NASA开始使用以研发为导向的签约运载器,为的是加快商业货物与人员运输服务的研发,以支持后航天飞机时代的国际空间站活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在NASA庆祝成立50周年之际,“凤凰”.号圆满完成火星任务,“哈勃”发现绕遥远恒星运行的行星,而且国际空间站建设接近尾声,NASA与印度合作进行探月科学任务并在重返月球任务上取得较大进展。在地球,NASA研究人员观测到了北极海冰持续减少、“战神-1”火箭通过重要设计关口、发现了引起北极光闪亮亚暴的原因并且为研制最新技术水平的泳衣提供了帮助。以下是2008年NASA十大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2.
美国空军和NASA最近达成共识,同意继续对建造联合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RLV)试验机进行评估。在一项为期4个月的研究中,通过对美国空军和NASA进入空间的技术和需求等方面的仔细分析,研究小组建议空军和NASA一起研究建造联合操作试验机的可行性。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13.
空间微小碎片环境比较复杂,其来源包括人为产生的碎片及微流星体。空间微小碎片不仅速度较高,而且数量庞大。它们频繁撞击航天器外表面,包括舷窗部位,特别是对航天飞机舷窗已造成巨大危害,使长期服役的国际空间站舷窗玻璃存在安全隐患。文章简要介绍了空间微小碎片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舷窗玻璃的损伤状况,以及NASA对此做出的改进措施,这些跟踪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长寿命、高可靠航天器舷窗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际空间站(ISS)安装有一值得称赞的主动、被动辐射测量体系。该系统用来参与实时的飞行任务,提供乘员辐射剂量数据,及包括国际空间站内、外辐射场的详细信息。在主动辐射监测方面、目前NASA在国际空间站上有两套在站仪器,第3套计划在2002年4月随SO-Truss部件发射到ISS上。  相似文献   

15.
张叶 《航天员》2014,(5):64-67
1969年美国将第一位人类送上了月球,1973年,他们又将自己的第一个轨道空间站——天空实验室送入太空,其不仅为NASA取得了一系列空间科研成果,对于人类的空间探索而言更是意义非凡。1973年5月14日,NASA用土星五号火箭把无人天空实验室送入近地轨道,同年先后又发射了3次“阿波罗”飞船对接任务,分别称为天空实验室2、3、4号任务,恰逢天空实验室发射41周年之际,在此再次回首其辉煌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云帆 《卫星应用》2004,12(1):31-31
欧洲、印度、俄罗斯和日本的航天部门负责人表示,NASA的新太空探索战略将为人类打开一幅期待已久的画卷,它将超越国际空间站,激起公众对太空的新的激情。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14,(2):51-51
NASA和白宫官员1月8日宣布,耗资1000亿美元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时间将至少再延长4年,即延寿至2024年。NASA主管载人探测与运行任务署的副局长格斯顿梅尔称,  相似文献   

18.
《航天员》2009,(6):7-8
据澳大利亚每日航天网站11月16日报道,NASA工程师为国际空间站设计、建造并测试了5个新型快速后勤运输装置(ELC)。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在需要自己的亚轨道载人飞船吗?(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发树 《中国航天》2004,(10):15-19
从单级入轨可复用运载器到新空间运输战略计划 1994年8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并颁布了新的国家空间运输政策,指定由美国航宇局(NASA)负责可复用运载器(RLV)的关键技术开发,目标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单级入轨运载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10,(4):46-46
波音公司3月5日正式将已在轨的国际空间站美国部分移交给NASA。在当天的验收评审委员会会议上,NASA和作为国际空间站美国部分主承包商的波音公司核实,合同所要求的所有软硬件已完成运送、组装、集成和启动。波音主管官员说,通过了NASA验收表明,花10年时间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美制部分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