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北京时间10月19日9时2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2号C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2.
王程 《中国航天》2005,(8):10-12
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遥感卫星。气象卫星按轨道不同,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以获得全球气象信息,如我国的风云(FY)1号气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连续气象观测,如我国的风云2号气象卫星。两种类型的气象卫星相互补充、协同观测。目前除中国外,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都先后发射了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9,(3):9-12
短期预报的主力 为了极大地改善区域性短期天气预报,中国还积极研制了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并于1997年6月10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2号A。该卫星是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遥感卫星,采用东方红2号甲卫星平台。星体外形呈圆柱体,高1.606米.直径2.1米,  相似文献   

4.
云帆 《卫星应用》2004,12(4):56-56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10月1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5.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发展的现状。对国内外静止气象卫星的平台能力和探测仪器性能进行了对标与分析。根据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应用需求,给出了所需的新型遥感仪器的需求。讨论了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趋势。介绍了静止气象卫星采用光学成像星、探测星(光学、微波)、降水测量星组合配置,在同步轨道上同位或异位进行观测的发展设想,以及需配置的先进可见光红外成像仪、闪电成像仪、高光谱垂直探测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X-EUV成像仪、地球静止轨道先进微波探测仪、地球静止轨道降水测量雷达等的主要功能与性能。  相似文献   

6.
武园 《中国航天》1997,(7):22-24
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的发展武园由于从地球静止轨道上只需要三四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所以目前的通信卫星大都运行在该轨道上,移动通信卫星也不例外。使用静地轨道具有星座控制简单、不需要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及星间链路便可以完成远距离通信等优点。地球静止轨道移动...  相似文献   

7.
地球静止轨道商业通信卫星与空间保险业的初期发展费雅佳自从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商业通信卫星晨鸟,即国际通信卫星1投入使用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商业通信卫星无论是在通信容量、功率,还是在设计寿命上都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成功地研制了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射计静止轨道遥感试验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对大气进行微波遥感探测尚无先例。为验证静止轨道微波探测仪器关键技术,研究高轨微波辐射传输特性并积累遥感数据,研制了微波探测试验载荷,搭载于风云四号A星进行在轨试验。微波探测载荷采用真实孔径圆周扫描体系,配置双频段(183,425 GHz)五通道。载荷在轨试验中,各项指标正常,183GHz频段灵敏度优于0.5K,425GHz灵敏度优于1.9K,性能稳定并超过3个月考核寿命。对微波探测载荷183GHz与极轨载荷先进技术微波辐射计(advanced technology microwave sounder,ATMS)进行亮温交叉比对的结果显示,两者亮温相近,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探测数据的有效性。载荷还在静止轨道获取了极轨无法探知的3K/h量级亮温变化,并在风云四号A星姿态调整期间完成了静止轨道微波遥感成像。验证了在静止轨道上进行真实孔径体制微波遥感探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寿命末期离轨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于寿命末期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根据弃星轨道高度的计算公式(ΔH≥235 1000C_rA/M)计算了卫星寿命末期离轨的燃料需求,对化学推进和电推进两种离轨方案进行了比较,并详细叙述了卫星离轨后必要的钝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发射短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顺利升空 2009年4月15日0时16分,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新型长征一3C运载火箭,准确进入轨道。之后,卫星太阳翼和天线相继展开,卫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由此拉开了北斗导航星座部署的序幕。该星首次采用东方红三号改进型平台,经过大量技术创新研制成功,卫星设计寿命为8年。它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卫星,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见本刊封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