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二、一次性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尽管实现可重复使用是航天运载器技术发展的目标,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航天发达国家也在通过一系列计划推动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但由于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难度大,牵涉的关键技术多,所以近期还无法取代一次性运载火箭。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国仍会继续重视发展和改进一次性运载火箭,并以其为主执行各类航天发射任务。与此同时,各种型号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将在提高运载能力和可靠性的同时,着力降低发射成本。(一)航天发达国家的主流一次性运载火箭仍在纷纷更新换代,大直径、少级数和大运载能力是主…  相似文献   

2.
我国航天运输系统60年发展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航天运输系统包括一次性运载火箭、重复使用运载器、轨道转移运载器3个领域,目前一次性运载火箭仍是我国满足进入空间需求的主体。我国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共研制了17种运载火箭、9种上面级,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和不同有效载荷的能力。对我国航天运输系统60年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与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工程持续推进,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和航天工程陆续启动,对航天运载火箭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体火箭发动机(简称液体动力)是航天运载器的心脏,其  相似文献   

4.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航天飞机(美国)孙广勃60年代初,美国几乎所有的宇航公司都开展了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火箭的研究。这期间的研究、试验与开发活动(如戴纳索尔以及X系列火箭飞机方案)探讨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技术可行性,为60年代末可复用航天运载器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美国政府目前正在和工业界联合实施 X-33和 X-34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计划,一些私营企业也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可复用运载器方案。在航天活动日益频繁、对运载火箭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欧洲应该如何应对?法国一些工业界官员认为,欧洲不仅要搞可复用运载器,而且还要赶紧大力研制技术验证机,否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1999,(6):22-23
美国政府目前正在和工业界联合实施X-33和X-34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计划,一些私营企业也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可复用运载器方案。在航天活动日益频繁、对运载火箭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欧洲应该如何应对?法国一些工业界官员认为,欧洲不仅要搞可复用运载器,而且...  相似文献   

7.
在运载火箭技术不断发展,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航天大国都在积极研制新型运载火箭及其动力装置,以提高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降低运载成本、增加可靠性和任务适应能力。本文介绍了俄罗斯新型安加拉系列火箭的研制情况,对其研制的总体思路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防预研计划局(DARPA)将协助航天数据公司研制和验证一种新型航天运载器。这种运载器是由MX导弹第一级和有翼的飞马座运载火箭部件组合而成的。 研制这种运载火箭的目的在于为美国国防部提供发射第一个快速反应军用卫星的能力。 这种新型火箭称作金牛座标准小型运载火箭(SSLV),是  相似文献   

9.
石卫平 《中国航天》2003,(9):25-28,33
从1957年前苏联使用东方号运载火箭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世界运载技术的发展已走过了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以美国、俄罗斯、欧洲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研制了数十种运载火箭,进行了3000余次发射。运载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日益提高,从早期的由地地战略导弹改造的小型运载火箭发展到今天的大型商用运载火箭,运载能力逐步增强,发射成本逐步降低,可靠性逐步提高。目前,世界航天大国竞相发展新一代航天运载工具,多项新计划正在进行之中,多种新型号陆续投入使用,21世纪运载技术将进一步取得巨大发展。21世纪初,我国运载技术的发展也…  相似文献   

10.
<正>液氧煤油发动机在运载火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研究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历时三十余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完全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并形成了系列化、型谱化发展路线。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运载火箭主动力装置,是大规模、低成本进出空间的首选动力装置,在国家重大航天运载项目、商业航天运输系统、重复使用运载器领域占有重要位置,是国家实现航天强国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11.
航天运输领域发展的核心目标包括提高运载能力、降低发射成本及减少发射准备时间等。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推进技术,先进推进技术采用新能源或新机理,旨在从根本上满足未来对有效载荷、发射成本和发射周期的要求。对国内外组合动力装置、核聚变动力推进、离子推进、激光推进、核子脉冲推进、太阳帆推进、磁场帆推进、布萨德喷气推进、反物质推进等先进推进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可行性分析,并给出了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文龙  李平  邹宇 《宇航学报》2015,36(3):243-252
为研究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技术在中国的后续发展和未来应用方向,对比分析煤油、甲烷和丙烷等典型烃类推进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特性,简要介绍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在一次性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高性能上面级推进、无毒空间推进和吸气式推进领域的发展动态及应用状况。当前国内外航天动力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表明,以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液氧甲烷发动机为代表的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将引领未来高性能低成本航天推进系统的发展趋势,依照中国液氧/烃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进展和技术水平,以其为核心的新型动力体系在中国未来的天地往返、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等多任务适应性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The reliable and intelligent propulsion pressurization system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new Chinese generation launch vehicles; a high reliability desig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uccess of laun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liquid launch vehicles in the area of propulsion pressurization system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demonstrating the reliable and intelligent propulsion pressurization system of the Long March 7(Simplified as LM-7) has been raised. By applying a full chain redundancy design, setting proper pressure control bandwidth and control mode reconstruction under extreme fault conditions, the reli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propulsion pressurization system has enhanced significantly. In addition, the complete system has been verified by the first two flights of LM-7.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9种最具代表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特征、研制过程、地面试验和飞行情况,这些发动机分别应用于中国的探空火箭、运载火箭上面级和应用卫星变轨系统。文中还简要地评述了中国固体推进各单项技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NASA has created a plan to implement the Flexible Path strategy, which utilizes a heavy lift launch vehicle to deliver crew and cargo to orbit. In this plan, NASA would develop much of the transportation architecture (launch vehicle, crew capsule, and in-space propulsion), leaving the other in-space elements open to commercial and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pace exploration strategy that reverses that philosophy, where commercial and international launch vehicles provide launch services. Utilizing a propellant depot to aggregate propellant on orbit, smaller launch vehicles are capable of delivering all of the mass necessary for space exploration. This strategy has benefits to the architecture in terms of cost, schedule, and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16.
统计了近10年来欧洲、日本、美国的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系统分析了这些火箭使用的固体发动机性能参数,梳理了其发展脉络。这些国家和地区固体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低成本的技术思路、模块化的发展方向、自动化的生产条件、完备的寿命评估体系,能够为我国运载火箭固体动力系统现阶段的使用、改进,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个新的化学火箭推进领域--低温固体推进技术,叙述了这种新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形式、特点和有关技术问题,近年来国外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及应用于航天运载火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能量分析方法,对天地往返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入轨方式、发射方法和动力系统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requirements of access to space for the future, the required methodology, key technologie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ode. Firstly, the mission requirements and the challenges of current technologies to access to space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solutions and related key technologies to realize large-scale and low-cost access to space(L2 AS) are presented here, including the low-cost design of expendable launch vehicles and a reusable 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terface standardization, and new conceptual launchers. The mission modes based on launch vehicles to realize L2 AS and three futur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modes are presented. Lastly,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