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深空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自古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了解太空,探索地球以外的物质,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梦想。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宇宙的目光越走越远;而探索更深更广的太空,则成为了现代人类航天活动的一个主要方向。深空探测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3,(3):47-47
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进行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载人航天由载人航天系统实施,包括载人航天器、运载器、发射场、回收设施和测控网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3,(3):31-33
从1961年初人类首次乘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4.
靳颖 《卫星应用》2013,(5):32-35
载人航天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是进一步大规模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载人航天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带动众多科技学科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和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载人航天所形成和带动的相关产业推动了太空经济的发展,世界上主要航天大国都把载人航天作为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广义地说,“航天”是活动,指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的活动;狭义地说,航天是技术,用于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含地球以外的天体)的高技术。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是人类实现飞天梦想的重要途径,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尖端、最复杂的太空活动之一.由于载人航天具有极高风险,稍有闪失就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因此对载人航天产品无不提出了极高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动态     
《航天员》2014,(6):47-48
航天员刘旺作客中北大学 10月16日,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出席了中北大学第68期中北大讲堂,并作了题为《人在太空》的讲座。讲座中。航天员刘旺以人类对太空的向往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了太空环境、中国载人航天系统构成、神舟九号太空飞行活动和人类航天的未来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征服太空的旅程中,航天员走出密闭的座舱,到太空中和到其它星球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航天活动之一。在载人航天的不同时期,出舱活动的目的也不同。在载人航天初期,出舱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人能否在宇宙真空中生存和工作,了解需要提供哪些装备和条件才能保证出舱活动的顺利进  相似文献   

9.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将航天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在世界上实现了首次载人航天,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宇宙的新纪元。前苏联共发展了五个型号的载人飞船和两个型号的轨道站,此外还有两个型号的货运飞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连续飞行最长记录为366天,并首创了多项载人航天记录。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应用分析吴国兴前言载人航天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梦想。自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卫号载人飞船成功地飞上太空,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以来,载人航天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30多年中,人类曾多次登上月球,研制出可多次使用的航天飞...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0月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NASA火星征程:制定太空探索的后续步骤》,阐述本世纪30年代人类到达火星空间、最终登陆火星并开展可持续探测的战略目标,提出以载人登陆火星为总目标的空间探测实施战略、原则和挑战,循序渐进地迈上"依赖地球"、"试验场"、"独立于地球"三个台阶,指导未来载人火星探测活动。载人火星探测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提出的规模最为宏大的航天工  相似文献   

12.
胡杨 《航天》2011,(4):F0002-F0002,1
2011年4月,堪称载人航天的“黄金月”,人类载人航天历史上三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分别迎来了自己的“生日”: ——50年前的4月12日,载人航天的先驱者加加林一鸣惊人,乘坐东方号飞船踏上了人类首次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13.
龚念曾 《中国航天》1996,(11):40-43
发展载人航天的重要意义飞离地球,进入宇宙空间,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新阶段,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载人航天是扩展人类活动领域和进一步大规模开发与利用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2011,(6):33-34
从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至今,载人航天发展已有50年的历史。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它是实现空间装配、回收、补给及维修等高级空间操作的先决条件。目前世界上有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研制的飞行器分别完成了与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2007,(1)
■甘肃天水读者杨易问:何谓载人航天?航天员回答: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等往返飞行活动。实现载人航天必须突破三大技术难题:第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技术,把非常重的航天器送上近地轨道;第二,卫星安全返回技术;第三,良好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宇宙飞船、载人空间站和航天飞机3类。载人航天是一项复杂的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必须保证航天员在往返的航天活动中的安全、健康和高效。  相似文献   

16.
庞言 《航天》2011,(4):38-41
由于空间站具有寿命长、容积大等优点,是开发太空资源的理想基地。所以,在1969年美国载人登月成功后,苏联放弃了载人登月计划,而把建造载人空间站作为未来航天计划发展的核心和一项国策。经过艰苦的努力,苏联终于在1971年4月19日用质子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第1个空间站——礼炮1号试验性空间站送入地球轨道,它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人类有了在太空长期驻留的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3,(10):3-6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刻。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长征2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神舟5号载人飞船,也托举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直刺蓝天,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12分钟后,飞船准确入轨,发射取得成功。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之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主着陆场上,航天员平安返回。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50年前,苏联首飞航天员加加林驾乘“东方”号飞船,勇敢地摆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进入荒芜寂静的太空,人类第一次离开了其繁衍生息的地球摇篮,世界自此开始进入了崭新的载人航天时代。这次飞行任务充满未知、风险和挑战,加加林出发前在想什么呢?2011年9月在俄罗斯举办的太空探索者协会的年会上,主办方首次披露了加加林飞天前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白树民 《航天员》2013,(1):52-53
载人航天活动是人类探索浩瀚宇宙奥秘的伟大创举。然而,太空环境对人类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过程都是在地球1G的重力场中进行的,人类也不例外。人进入太空后,为了适应全新的环境,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这些变化将对航天员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甚至在执行完航天任务后,这些变化还将继续对航天员的健康构成威胁,航天员还需要面临时间远长于太空飞行的再适应(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安慧 《航天》2011,(5):36-39
在纪念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的时候,回顾美国载人航天近30年的历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载人航天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让我们为载人航天发展的曲折和艰辛而感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