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FY-2C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及其在轨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桂林  栾炳辉 《上海航天》2005,22(Z1):21-27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静止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性能、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为适应将3通道改为5通道而完成的5通道焦平面、光学系统、结构、电子学、红外探测器、辐射致冷器、光学薄膜和第二扫描结构等主要设计改进.卫星的在轨测试和运行结果表明,C星扫描辐射计在第一代自旋静止气象卫星上实现了包括中波红外的5通道同时对地观测,图像质量总体优于同类GMS5,METEOSAT-5静止气象卫星,与目前应用的GOES9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2.
国内动态     
正风云二号H星发射6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星。风云二号H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将与在轨的风云二号E、F、G星开展组网观测,对于保证我国两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接续有着重要意义。风云二号H星运行于高度约360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主要载荷为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监测器。(新闻来源:卫星应用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3.
FY-2C星云图成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花 《上海航天》2005,22(Z1):16-20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星上成像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云图的生成与传输,以及数传与转发技术.阐述了以太阳为基准采用星上预同步、地面同步/数据缓冲器(S/DB)进行精同步的同步成像技术的卫星成像系统设计原理.分析了卫星姿态动力学对自旋轴定向稳定的影响、扫描辐射计扫描机构步进对自旋周期稳定度的影响、卫星摇摆运动造成的云图几何畸变等产生成像误差的因素,以及采取的补偿修正方案.飞行试验结果表明,C星的云图网格配准精度优于1个可见像素,章动角和摇摆角也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董瑶海 《上海航天》2004,21(4):1-11
简要说明了风云一号(FY-1)极轨气象卫星的总体情况。介绍了FY-1C星运行5年。D星运行2年后的测控、电源、热控、敖传、扫描辐射计和星载数据收集与分发(DCDS)分系统、有效载荷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以及姿控和星载计算机的在轨运行情况。在轨测试结果表明,两星的在轨运行、功能和性能符合任务书的要求。最后总结了长寿命高可靠稳定优质业务运行的FY-1C,D星的创新点、主要成绩,并给出了部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5,(3):138-143
<正>风云二号G星交付用户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5年4月30日报道,风云二号G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风云二号G星是风云二号03批业务卫星工程的第二颗星,于2014年12月31日成功发射。根据在轨试验大纲,相关部门对风云二号G星和地面应用系统进行了全面试验,在轨试验结果表明,星地系统接口协调、匹配,运行稳定,实现了原始云图获取,展宽云图生产、广播,数据收集和太空环境监测等全部业务功能。除卫星4年工作寿命尚待在轨考核外,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研制要求,总体性能优于03批第一颗卫星。风云二号G星的投入业务运行,对于保障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  相似文献   

6.
《上海航天》2005,22(Z1)
风云二号02批卫星是业务应用静止气象卫星,计划发射三颗,在卫星研制生产中依次定名为04星、05星、06星,入轨后分别改名为C星、D星、E星。C星是风云二号02批第一颗业务应用静止气象卫星,它是在01批A,B两颗试验试用卫星基础上经重大改进而成的。卫星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领导下,由八院、五院、四院、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北京科学与应用研究空间中心和中电集团公司天津18所等单位共同研制。风云二号C星本体高度3.076 m,含远地点发动机高度为4.378 m,太阳电池壳外径2.1 m。卫星起飞质量1 382.6 kg,定点后质量约为621 kg。卫星的设计寿命为3…  相似文献   

7.
中国气象卫星技术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卿  董瑶海 《上海航天》2008,25(1):1-10
概述了我国风云一号(FY-1)极轨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FY-2)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概况与成就.介绍了即将发射的新一代风云三号(FY-3)极轨气象卫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以及配置的10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26通道红外分光计、20通道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微波成像仪、紫外臭氧探测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和空间环境监测器等仪器的用途.给出了FY-2静止气象卫星的基本任务、主要探测性能和技术特点,以及在研的新一代风云四号(FY-4)静止气象卫星的关键技术和遥感仪器.分析了国外新一代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与栽荷配置.总结了我国气象卫星业务系统的应用和取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前言     
《上海航天》2005,22(Z1)
风云二号04星(C星)于2004年10月1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于10月29日上午11时成功摄取了第一张可见光云图,11月20日11时又成功摄取了第一幅3个红外和1个水汽图像,至今已稳定运行一周年。尤其是在2005年汛期采用可每天摄取48幅图的运行模式,为汛期的准确预报、监视灾害性天气,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风云二号C静止气象卫星是一颗完全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应用卫星。经过对01批两颗试验试用星经验教训的总结,02批卫星在探测性能指标、技术状态、可靠性设计试验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8,(2):16-16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1月15日宣布,风云二号C星投入运行已满3年的设计寿命,目前卫星运行稳定、图像清晰、星地系统协调匹配,达到相关标准.这标志着我国静止气象卫星的质量水平和寿命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计红外探测通道红外辐射定标系统设备的性能特点,并介绍了扫描辐射计在此设备内进行红外通道性能检验和辐射定标的过程和结论。该设备的辐射定标精度达到了与美国目前正在运行的第三代业务气象卫星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FY-2C星热设计的优化及其在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风云二号(FY-2)C气象卫星有效载荷扫描辐射计及其他星上仪器的热环境温度,采用前太阳屏增加散热面、二次分离环提高散热能力,以及重组与补充热控电加热器方案对其热控分系统进行了优化,并用仿真分析和局部试验替代了热平衡试验验证.C星飞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热控分系统具有良好的调控和适应能力,工作稳定,性能指标全部满足要求.说明C星的热设计优化正确有效,为扫描辐射计光机提供了优良的热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12.
胡文宽  何兵哲 《上海航天》2005,22(Z1):42-47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分系统的功能、组成,以及频率配置、传输信号特性和增益与功率等主要技术指标.给出了C星分系统转发器的技术改进.阐明了采用的收发多工器、射电天文保护滤波器、固体功率放大器(SSPA)和功能转换开关等关键技术.测试结果和在轨运行状况表明,C星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的性能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在轨运行正常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气象卫星电源分系统的组成、技术指标和工作原理,以及太阳电池阵、Cd-Ni蓄电池组和电源控制设备等主要部件的设计和改进.遥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C星太阳电池阵功率裕度优于设计要求,采用BSFR太阳电池对方阵工作温度影响不明显,地影轨道72 min地影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减小,涓流态第三极电性能信号与A,B星-致.在轨运行结果表明,C星电源分系统各部件状态良好,能满足任务要求.国内首次用于地球静止轨道空间电源工程的BSFR太阳电池方阵性能稳定,蓄电池组容量增大,简化了地影期卫星地面管理,改善卫星地影期环境工作温度;解决了A,B星进出影电源分系统自主转电时全调节母线电压的负冲.  相似文献   

14.
FY-2气象卫星的数据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健民 《上海航天》2005,22(Z1):82-86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静止气象卫星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图像配准与定位、定标与辐射的大气订正,以及产品定量处理等的原理和过程.给出了FY-2C星的主要定量产品.  相似文献   

15.
FY-2C星辐射定标及其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如意  王玉花 《上海航天》2005,22(Z1):31-35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星发射前后红外与水汽波段的地面真空辐射定标、星上黑体定标和地面辐射校正场定标,以及可见光波段的地面太阳定标、积分球定标、地面辐射校正场定标和太阳像的原理与方法.给出了C星不同波段不同定标法的结果.分析表明,C星采用的定标方法均有效,并互为补充和验证.为进一步提高定标精度,还可对环境温度模拟、二次曲线拟合、减小积分球定标误差和光谱响应等作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指令控制与数据接收站、数据处理中心、卫星运行控制中心三大组成部分以及三者之间的信息流程,最后介绍了由该系统输出的气象产品。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及其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军 《航天器工程》2008,17(3):23-28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至今,我国已先后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1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2静止气象卫星,顺利完成了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从试验到业务卫星的跨越。由“风云”气象卫星获取的地球大气和地表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与分析等多个领域。文章介绍了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地面应用系统组成、“风云”卫星产品及应用,最后展望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