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星座)是我国首个以防灾减灾和环境监测为应用目的的小卫星星座,应用环境减灾星座构建干旱遥感监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HJ-1A、1B卫星遥感器数据,分析其适用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辽宁省阜新市作为研究区,实现了基于HJ-1B卫星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数据的垂直干旱指数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环境减灾星座数据可以有效地实现干旱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依靠已有的气象、资源、海洋、环境减灾和高分等系列的民用卫星并利用其轨道高、覆盖范围广的优势,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但总体而言,我国现有卫星体系缺乏对自然灾害进行对地观测的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星座化高时效组网观测能力尚未形成,还不能满足多用户提出的减灾防灾需求。为此,本文在国家某民用遥感专项工程论证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用于防灾减灾领域的多用户对地观测遥感卫星体系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面向自然灾害应急的卫星协同观测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观测卫星因其宏观、快速、动态、准确的优点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自然灾害应急不可替代的全球观测手段。现有的卫星协同观测存在灾后有效数据不能完全覆盖灾区、亚米级空间分辨率数据匮乏等问题,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需求。为充分发挥在轨卫星效益,提高灾区灾后有效数据覆盖率,文章深入分析自然灾害观测环境复杂、时效性强、观测要素多、观测范围大、观测密集度高等特点,围绕空间分辨率和观测频次等关键指标,梳理典型自然灾害应急观测需求。之后,结合灾害目标特点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综合考虑星地资源状况和约束条件,提出一种自然灾害事件驱动的基于目标优先级排序和时空约束的多星协同观测策略,对解决自然灾害应急观测期间"灾后数据多,有用数据少"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等防灾减灾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重点防灾减灾建设项目。卫星系统支撑国家防灾减灾《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7,(1):127-131
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 SAR,高轨SAR)卫星集合了地球同步轨道和主动微波遥感观测的优势。文章分析了高轨SAR卫星在综合减灾中的应用潜力,包括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旱灾、雪灾等方面的应用。从减灾应用的角度,分别比较了高轨SAR卫星与可见光卫星和现有中低轨SAR卫星的优势。针对综合减灾应用,提出了4种高轨SAR卫星工作模式需求,包括灾害常规模式、单灾应急模式、多灾应急模式和区域灾害模式。文章的分析表明,高轨SAR卫星尤其适合于自然灾害的大尺度、全天时、全天候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在关于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论断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旨在整合分散的资源和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作为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技术支撑的空间技术,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灾害遥感监测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业务体系,建立了多渠道的数据获取协调机制,形成了常规与应急业务模式,开发了灾害遥感业务产品体系,并在我国及周边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时代,面临新使命和新要求,空间技术减灾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加强对外服务能力建设,有效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环境减灾-1A、1B卫星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环境减灾-1A、1B卫星,简称HJ-1A、1B卫星)是我国新一代民用光学对地遥感小卫星,具有48h对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实现无缝覆盖观测的能力.文章介绍了HJ-1A、1B卫星的主要技术方案、技术创新点和特点,以及在轨各种光学相机的使用效果和主要应用领域,可为我国后续环境减灾监测预报遥感小卫星系列发展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面向应急管理的天基系统需求与构建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应急管理对天基系统提出的增强现场灾情信息传递保障能力和尽快完善天空地一体化应急观测体系的需求,在分析天基系统应具备的先进感知使能、通信使能、导航定位使能及智能使能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天基应急管理支援体系构建设想。通过发射中轨观测系统、高分光学强机动星座,以及增加地面机动测控数传站,加强和完善灾害应急遥感观测能力;通过天地一体化应急管理云平台实现灾情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发。为了尽快实现天基应急管理支援体系建设,提出应发展高、中、低轨协同的天基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减灾A、B双星发射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两颗卫星9月6日11时2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实现灾害与环境的快速监测和预报,对我国的防灾减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环境减灾卫星国际服务模式探索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我国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9月6日,我国成功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两颗光学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1A、1B卫星”)。环境减灾-1A、1B卫星成功发射以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卫星在轨测试、运行管理、减灾应用、用户服务与宣传推广等工作。目前,卫星运行状态良好,各项指标正常。一年来,在成功应对国内数十场新发灾害监测与评估,积极开展国内应用服务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国际服务模式,拓展为国外救灾工作提供灾害监测产品服务,并先后成功应对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加拿大火灾、中缅边境火灾、海地特大地震等灾害应急监测与评估工作,在国际上获得好评,展示了我国空间技术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良好应用,树立了我国和平利用空间技术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防灾减灾信息化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导航定位和移动信息终端等手段,提高信息上报、远程会商、公众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减灾救灾领域的应用,对于完善国家综合减灾业务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带动地方减灾救灾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重大自然灾  相似文献   

12.
主要针对应急管理应用需求,研判国内外发展情况,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应急管理相关卫星基础上,面向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发展需求和目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低、中、高轨相结合的多要素应急观测卫星星座设计方法,对不同配置的卫星进行合理搭配,实现了多种不同观测手段、多要素观测卫星的高效协同运行。最后,按照发展目标对卫星星座建设提出了发展阶段建议,按阶段给出了星座对于所关注区域应急观测的效能仿真结果,可作为"十四五"我国应急卫星星座发展和规划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于2008年9月6日发射入轨,到2018年9月已经运行十年。十年来,作为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首个专用卫星星座,双星一直在为我国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及其他行业提供连续不断的可见光、红外及超光谱遥感数据信息。文章分析整理了十年来双星在轨星座运行情况、卫星供电情况及其他卫星主要功能状态,简述了成像任务及应用情况,分析提出了星座主要技术成果,总结了双星设计与在轨运行的成功经验,并对环境减灾后续卫星技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高分四号”卫星观测能力与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四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中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地球同步轨道上第一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它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极高时间分辨率、多种谱段选择、广阔的观测范围等特点。为使"高分四号"卫星充分发挥观测能力,成为灾害监测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工具,文章对应典型遥感应用,总结归纳出了五种观测模式,分别是凝视模式、跟踪模式、巡航模式、签到模式、夜间模式,并分析给出各种模式下相应的观测策略。文中还以现有国产遥感卫星为例,讨论了影响"高分四号"卫星应用的两种重要因素,即数据连续性和数据稳定性,其中针对巡航模式对数据连续性的潜在影响提出了"高分四号"卫星在轨使用建议,针对数据稳定性提出了一种评价模型。该文对于有关方面应对多种观测需求、合理使用"高分四号"卫星在轨观测能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分四号”卫星数据产品减灾服务时效性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四号"卫星数据产品应用服务的时效性是工程建设、管理和应用部门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评价灾害应急阶段"高分四号"卫星数据产品快速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文章针对"高分四号"卫星及其有效载荷成像特点,在分析不同卫星成像模式下减灾应用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分四号"卫星凝视、区域和机动巡查模式下,数据服务时效性测试方案以及减灾应用产品生产的时效性测试方案。结果表明,"高分四号"卫星具有很强的机动灵活性和高时效观测能力,最快能在1个半小时以内实现从需求申请到产品生产的全链路数据产品服务。通过测试发现,观测计划编排和卫星应急观测时长较短,反应速度较快,但地面数据处理、分发和传输的时长受多因素影响,时长伸缩性大。随着"高分四号"卫星长期在轨稳定运行,数据服务工作日趋稳定成熟,全链路数据服务的时效性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中的数据应用服务支撑作用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对地观测系统事业的快速发展,国产遥感卫星数据服务与应用的国际化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环境减灾A、B卫星地面系统泰国站实现了我国整套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出口零的突破。自2011年4月1日地面站交付以来,环境减灾A、B卫星为泰国提供了广泛的数据服务,并在防灾减灾、自然资源、农业、教育等应用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中泰两国,乃至中国-东盟地区的航天技术合作做出了成功示范,也为国产遥感卫星数据服务和应用的国际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遥感卫星系统灾害监测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归纳中国在气象、海洋、农业、减灾、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九类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对空间遥感的应用需求,绘出了九类重大自然灾害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上的相应分布图;介绍了中国遥感卫星系统的发展现状,绘制其对九类重大自然灾害监测的能力满足度曲线,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未来遥感卫星系统的灾害监测能力包线应具有的能力,提出了中国未来遥感卫星系统的能力配置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为响应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决议,在90年代分步建立一个卫星减灾系统是必要的。这个系统由多颗不同轨道、不同种类的地球观测卫星和地面应用系统组成,以获取地球环境和灾害信息。该系统同时具有全国性的灾害资料广播及救灾指挥调度通信能力。本文分析了卫星减灾系统在灾害监测预报及减灾抗灾中的应用,并且对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预估。  相似文献   

19.
环境减灾-1B卫星红外相机数据减灾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外相机是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环境减灾-1A、1B(HJ-1A、1B)卫星的3种主要载荷之一,具有宽覆盖、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的特点。文章介绍了以红外相机数据为主,并结合其他遥感数据在我国西藏东南部雪灾、华北地区雪灾、黑龙江火灾、中国北方大范围旱灾以及澳大利亚火灾等灾害预警、灾害监测和灾情评估等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红外相机数据在国内外雪灾、火灾、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评估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A、B星(简称“环境减灾A、B星”)发射以来,卫星在轨测试、运行管理、减灾应用、用户服务与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常规与应急业务运行模式的应用,并列举了环境减灾A、B星在国内外灾害风险评估与监测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