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ADS-B技术作为新兴的监视手段在新航行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多种数据链路并存但又互不兼容,而形成极大的"信息壁垒",成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三种不同体制、不同标准且又互不兼容的数据链路技术共存,已严重影响基于航空器之间的空空监视效果,制约着空管飞行流量和飞行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将ADS-B技术用于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可以在无法部署航管雷达的大陆地区为航空器提供优于雷达间隔标准的类雷达管制服务。  相似文献   

2.
ADS-B系统的应用及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即航空器自动广播由机载导航设备和GPS定位系统生成的精确定位信息,地面设备和其他航空器通过航空数据链接收此信息,飞机以及地面系统通过高速数据链进行空对空、空对地以及地面的一体化协同监视。ADS—B的精度和数据更新率比雷达高,除高度和速度信息外,ADS—B还提供经纬度和飞行意向等信息,尤其适合于西南地区的山区、高原、边远机场等不宜建设雷达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ADS-B(自动相关监视广播)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和地/空数据链通信的航空器运行监控技术。ADS-B系统应用于无雷达地区的远程运行监视,与传统的雷达监视技术相比,ADS-B技术具有使用成本低,精度误差小,监视能力强等明  相似文献   

4.
ADS—B应用中UAT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链路是ADS-B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播方式传输飞行器状态、位置、速度等重要监视信息,目前ADS-B技术可选的数据链技术有以下三种:Mode S1090ES,VDL MODE4,UAT。  相似文献   

5.
一、ADS-B介绍ADS(自动相关监视)的基本原理是飞机(航空器)通过数据链自动发送和接收机载设备所提取的监控信息,如识别位置(高度、经纬度)、速度及意向信息等。最初,"ADS-协议(ADS-C)"技术非常引人注目,它通过地址点对点的数据交换使飞机与地面使用  相似文献   

6.
ADS-B在美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先行者之一。继1991年,瑞典首次成功利用飞行座舱显示器(CDTI)演示ADS-B功能之后,美国从1992年就开始在芝加哥的O’Hare机场开展ADS-B技术的早期应用研究。进入21世纪,美国首先在阿拉斯加地区通用航空飞机上推广应用ADS-B技术。2002年,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终于出台了ADS-B数据链发展政策以及支持ADS-B技术发展的规划蓝图。一、美国的AD S-B技术发展规划(一)近期规划:(2002年—2006年)(1)定义ADS-B最初发展阶段的国内技术系统底层结构;(2)允许“袖珍型”(不具备上行广播…  相似文献   

7.
ADS-B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S-B由于给飞行人员和空中交通服务都提供了新的监视能力,而被视为在未来ATM环境中具有关键应用数据链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ADS-B数据链应用技术的综合评述(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采用全向广播方式,主要采用空对空报告,供空对空自我相互监视,起到了延伸驾驶员"肉眼视程"的作用,有利于实施"见到后避让"原则。近年来,国外多次试验表明其  相似文献   

9.
一、ATN地空网络简介 航空电信网(ATN)是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CNS/ATM)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一代航行系统的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航空电信网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七层通信模型。航审电信网主要由三个子网组成,即:地地通信子网、空地通信子网、空空通信了刚。目前ATN的地空通信子网主要由甚高频(VHF)数据链、航空移动卫星通信(AMSS)、  相似文献   

10.
体系化战场环境下,飞行器需要利用数据链实时共享目标属性(图像、位置、数量、危险等级等)、外部威胁环境、各自的健康状态等战场态势信息,实现飞行器间战术的配合。文章研究了飞行器协同自组网数据链信息集成设计要求,定义了信息集成系统组成,包含单体飞行控制系统以及自组网数据链系统两个组成部分,分析了飞行器自主信息与飞行器协同信息两类协同信息及其信息流向;研究了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流程,并详细规定了软硬件设计要求;此外,还规定了信息集成系统试验验证的设计要求。可为飞行器协同数据链信息集成系统设计提供有效指导,为飞行器体系化协同组网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站多目标无人机数据链系统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备链系统抗干扰能力提升的遥控数据信息融合方法,在分析无人机遥控信息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对多条链路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拆分、融合等处理,设计了多目标无人机数据链的机载遥控信息融合策略。对采用该方法的数据链系统拉距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无人机高动态环境下的主备链路状态不稳定时,大幅度减小系统整体丢帧率,提升数据链系统信息传输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空空导弹推力矢量和气动复合控制与一般气动控制方式,讨论了新一代近距格斗型空空导弹的一种控制模式,并参照某型导弹的数学模型及有关气动参数对两种控制方式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在新一代格斗型空空导弹上采用复合控制方式可明显地改善导弹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空空导弹导引头在有噪声和干扰的环境下获得目标精确信息存在时间延迟,且新一代目标的机动能力更强,不对导弹加以补偿会造成较大脱靶量,所以需对目标状态有效预测。针对新一代目标规避空空导弹常用的大机动模式,为满足新一代空空导弹发展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复合导引律。从目标自身出发,研究高机动目标规避导弹采用的典型机动形式,对机动轨迹进行离线建模,构建具有扩展能力的目标机动模型库。设计自适应滤波器对测量噪声进行降噪。同时,利用模型库设计了机动辨识预测器,对目标实际机动进行在线辨识。基于在线辨识的结果对目标机动进行预测,并对时间延迟进行补偿和修正,实现对高机动目标的精确打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机动目标均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命中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IP网络庞大复杂且资源信息频繁动态变化的事实,提出了一种扩展OSPF路由协议以支持QoS路由的算法。该算法根据用户需求资源的不同,在OSPF域中预先计算出到达各目的节点的最优路径,同时生成一个新的路由表,并通过链路状态广播机制,动态更新该路由表,以达到在对现有OSPF协议影响最小的情况下,引入QoS机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星间链路自主定轨算法稳定性差,故障无法自主恢复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天文导航信息导引算法,以提升星间链路自主定轨算法的稳定运行能力。算法利用天文导航极高的稳定性与完全自主性,确定星间链路建链指向,以保证星间稳定建链。并且,算法在天文导航中加入强跟踪滤波环节,使在轨道信息出现偏差以致星间链路中断时,具备快速的自主轨道确定及建链恢复能力。经仿真测试表明,卫星平稳运行时,利用本文算法,星间链路仰角及方位角指向误差均小于0.1°。而在轨道机动产生链路中断后,算法可使卫星快速恢复链路建链。仿真测试验证了天文导航信息导引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真空热试验网络架构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现有真空热试验网络存在的数据链路可靠性低、发生故障时主/备数据链路切换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架构的改进方法,即网络核心层采用虚拟交换系统(virtual switching system,VSS)架构,利用以太网通道(multi-ethernet chanel,MEC)方式与汇聚层堆叠设备互联,汇聚层设备到接入层设备利用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ACP)作链路绑定,实现关键设备和数据链路的冗余,网络单节点或单链路的主/备设备数据链路切换无时延。该架构已在真空热试验网进行了验证,运行效果良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激光通信、太赫兹通信和量子通信等新的通信频段及通信体制在天基信息传输分发体系中的应用前景。激光通信链路可用于构建未来空间骨干网,附加在激光链路上的量子光通信链路可以极大提升链路保密性能,太赫兹通信链路可能在未来卫星星座及伴随飞行集群内部高速数据交换场合提供大带宽及灵活组网的通信能力。各种新形式的链路技术结合起来,可以为天基信息传输分发系统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空-空导弹随动扫描系统的模糊控制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长生  刘芳 《宇航学报》1995,16(1):84-89
本文研究了一种空-空导弹随动扫描系统的模糊控制问题,给出了系统的结构和设计。同时,用数字仿真证明了所设计的系统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良好的解耦能力。  相似文献   

19.
《Acta Astronautica》2001,48(5-12):401-409
NTT started development of a multimedi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provide a medium for Internet access in 1995. This system, which entered commercial service in 1998, uses a hybrid network consisting of a high-speed satellite forward link and terrestrial access links.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low-cost and ubiquitous access links, a second-generation system equipped with satellite transmitting functions is now being developed. The user terminal design calls for a DTH-sized receiver antenna and a transmission power of less than 0.1 W, which will make it suitable for use in homes and small offices. The access link signals from the user terminals are superimposed onto the high-speed TDM forward link signal for efficient use of the frequency band. The transmission power from the user terminal is significantly low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forward link signal, a nov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A channel assignment scheme called “channel reservation with rapid release” is introduced for both efficient use of the channels and higher transmission throughput. The forward link signal is completely compatible with the first-generation system, and the data rate is about 30 Mb/s.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s configuration, the central earth station's configuration,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radio system and access control system.  相似文献   

20.
实时遥测数据处理系统借鉴了事后处理中多站原始数据对接设计思路,实现了实时遥测原始数据对接。实时对接数据处理具备了实时处理的速度和事后处理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全程连续的结果,并能克服部分设备数据散乱造成的参数误解问题,更好地满足了任务需求。实时对接技术是实时遥测数据处理系统中的亮点和难点,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以遥测数据帧为粒度的实时多站遥测原始数据对接方法,分析了实时对接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难,给出了方法实现的关键步骤、核心算法和具体流程,并指出了与事后对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难点。最后,对方法的应用效果分别同单站设备结果、事后对接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比对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有效性和鲁棒性。该方法已多次应用于实时任务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