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 0 3年12月30日,“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在长征2号丙新改进型火箭的携带下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球赤道区附近的倾角2 8 5°的大椭圆轨道。“双星”计划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简称。该计划由中国科学家于1997年4月正式提出。2 0 0 1年2月,“双星”计划正式启动。同年7月,中国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正式签署了“双星”计划的合作协议,使该计划成为第一个以中国为主的国际空间探测合作计划。“双星”计划拟利用运行于地球赤道区附近的大椭圆轨道的探测1号卫星和运行于通过地球两极地区上空的大椭圆轨道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中国应用卫星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航天技术是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本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之一,对人类发展的各个领域已经并正在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应用卫星,在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3.
首先建立空间军事优势的国家几乎肯定能够支配全世界。前空军参谋长托马斯·D·怀特上将在二十几年前就已认识到未来空间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他在“空军手册”中指出:“全世界的空军人员都懂得,现在只有控制地球表面上的空域,才能在陆上和水下自由行动。当我们进入空间之后,我确信只有控制空间才能保证在地球表面上以及在地球的大气层中自由行动”。  相似文献   

4.
杨嘉墀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航天科技专家,是国家“863”高技术倡导者之一和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我们的科学技术的引导者,也是我们尊敬的亲切的老人。我们宇航学会卫星应用工作委员会的全体同志深切怀念杨家墀先生!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06,(1)
发展载人航天,重在载人航天应用。何谓载人航天应用?载人航天应用有何等妙用?或许你正感叹某种新型药物的神奇功效,却不知道它来源于空间生命科学技术;或许你在抱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却对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及地球环境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福音一无所知……那么,请你走近载人航天,跟我们一同去“点击”载人航天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3,(4):8-9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前不久撰文,对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欧阳院士认为,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体现,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增强民族凝聚力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月球探测必将带动和促进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生要补充。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参与月球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此外,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全球性,国际合作的范围也极其广泛。因此,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必将有利于在国际外空事务中维护我国的权益及推进我国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绕月探测工程运行的步伐铿锵临近,集千宠于一身、凝聚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和希望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即将离别地球,飞向距离我们38万千米外的月球,在绕月轨道上展开为期1年左右的对月探测活动。当然,这次“嫦娥”一号的出访并不是单兵作战,它将与身后的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一起组成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既分工又合作地共同完成地球总部赋予的绕月探测任务,让这个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月球从此在世人的心目中不再遥远、神秘!  相似文献   

8.
胡杨 《航天》2012,(9):1-1
“这是一份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小世界的礼物。上面记载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影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正努力生活着我们的时代,进入你们的时代。”这是35年前,“旅行者”1号携带的一张铜质磁盘唱片上,美国总统卡特对“外星人”的问候。在这个送给“外星人”的见面礼上,录制了地球上人类55种语言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其中包括4种中国方言及中国古琴曲《流水》。  相似文献   

9.
迟惑 《航天》2013,(11):49-51
2009年,瑞士推出了科幻大片《太空运输》,这对美国之外的国家是不多见的。而且,这是瑞士历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因此颇值得我们玩味。太阳系的尽头 电影的背景依然是环保、“只有一个地球”之类的老套路。影片设定,在2267年,由于过度污染和瘟疫,人类只得放弃地球,全体移居到庞大的太空城市中。而一家名为柯伊伯的超级垄断公司启动了改造土卫五的工程,试图在这个距离地球数亿千米的遥远星球上再造世外桃源。柯伊伯这个名字的来源很有意思,这是一位荷兰天文学家的名字,他提出在太阳系边缘存在一个由冰物质运行的带状区域。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给这个位于太阳系尽头的领域命名。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8-128
据日本宇航探索局网站2012年2月13日报道,日本多功能实验室正与东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一颗50kg卫星(TSUBAME),用于观测地球和天体,计划于2012年12月左右发射这种超小卫星。该卫星可观测到宇宙突发性伽马射线喷射事件,并利用可见光照相机观测地球,可利用“控制力矩陀螺”(CMG)同时执行高速姿态改变和高精度方向控制。CMG系统具备一个超小型驱动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为响应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决议,在90年代分步建立一个卫星减灾系统是必要的。这个系统由多颗不同轨道、不同种类的地球观测卫星和地面应用系统组成,以获取地球环境和灾害信息。该系统同时具有全国性的灾害资料广播及救灾指挥调度通信能力。本文分析了卫星减灾系统在灾害监测预报及减灾抗灾中的应用,并且对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预估。  相似文献   

12.
龚念曾 《中国航天》1996,(11):40-43
发展载人航天的重要意义飞离地球,进入宇宙空间,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新阶段,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载人航天是扩展人类活动领域和进一步大规模开发与利用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月球会议开幕式的午宴后,我们有幸采访了欧空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让·雅克·多尔丹局长的健谈和对国际合作的丰富经验及热切渴望让我们印象深刻。这已经是他第十次来中国了,问及他对中国的印象,他说:“中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中国的太空计划令人记忆深刻!”同时他对中国航天界的工作成果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在太空领域是一个大国,在太空发展计划、地球探测及定位、航空航天、载人飞行等方面做得很好,并且努力地拓展项目的外延。  相似文献   

14.
黄志澄 《航天》2010,(2):8-13
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93个国家的领导人,长达十几天的会议,围绕“全球变暖”这一话题,讨价还价,争夺本国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和时间。与这次会议形成呼应的是一部名为《2012》的美国灾难片在会议开幕前全球公映,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展示了预言中地球大灾难令人恐惧的一面和美国人一如既往地“救世主”角色——带领世界各国打造“诺亚方舟”,成功逃生。2012年在向我们走来,面对可能的大灾难,人类的“诺亚方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10,(10):55-56
据日本媒体10月6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已在“隼鸟”小行星探测器的返回舱内发现了可能来自地外的微粒。该探测器在历经7年的丝川小行星探测之旅后于6月份回到地球。报道称,这些微粒具有不同于此前收集到的据信源自地球的尘埃和铝粉的特征.JAXA同NASA合作.于6月24日开始对“隼鸟”的多层样品收集容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美国和德国同意合作,以确保“全球鹰”及“欧洲鹰”无人机系统能够互用,这也为今年秋天达成预期意向的“欧洲鹰”风险降低合同铺平了道路。ESDS公司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及该公司防卫与安全系统部的CEO Stefan Zoller说:“这一举措是大西洋两岸国家六年来紧密合作的结果,是该合作关系的成功范例,它不仅将为德国空军提供满足其侦察需要的综合解决方案,还将给他们提供控制情报的手段。”Northrop Grumman公司综合系统部的主管指出,2003年“全球鹰”电子情报系统(ELINT)在Nord-holz的示范演示,是一个关键性的合作成绩,极大的鼓励…  相似文献   

17.
“陆地卫星”是美国七十年代初在侦察卫星和气象卫星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地球资源卫星,迄今已发射了5颗,并在23个国家设有陆地卫星地面站(见附表1)。陆地卫星已为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资源卫星系列,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见附表2)。  相似文献   

18.
“普朗克”太空望远镜(Planck),在完成对早期宇宙的巡测任务之后,将在两周内关闭。“普朗克”目前据地球160万千米,正在接受一些最终的工程试验。欧空局于2013年10月9日启动“普朗克”望远镜的推进器,使其进入一个远离地球的独立轨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巴西是同属第三世界的两个国家,两国在科技领域、尤其在发展和应用空间技术方面的合作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概要地介绍了中、巴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的情况,并描述了两国在空间合作方面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2年2月13日,据日本宇航探索局网站报道,日本多功能实验室正与东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一颗50kg的卫星“燕子”(TSUBAME),用于观测地球和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