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针对航天器总装过程的特点,提出了航天器总装的可靠性评估理论.首先,提出了航天器总装可靠性的概念,然后对航天器的总装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阐述了航天器总装的可靠度分配原理以及总装FMEA评估方法,从而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航天器总装的可靠性理论,以此有效的控制航天器的总装质量,查找出总装过程中的潜在故障失效模式,从而达到提高航天器总装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航天器总装模块化生产思想,建立了航天器总装生产模式成熟度模型,提出模块化是提高航天器制造企业管理柔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针对航天器总装实施特点对航天器总装生产模式进行了模块化构想,根据专业化试点取得的经验提出专业化建设对于加快航天器总装人才培养、优化资源配置等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在总装阶段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将会对航天器研制质量、进度、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提高航天器产品总装的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必须建立总装过程风险识别和安全防护的工程方法,对总装过程重要环节的安全性进行正确评价。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航天器总装安全性评估模型,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借助多级模糊综合判断和直接打分相接合的方法,分析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计算出关键活动的风险值。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总装工艺流程优化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航天器批量生产任务的需求,对现有航天器总装生产模式进行适应性优化、强化过程控制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研制周期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现有航天器总装工艺设计模式的分析,提出了进行流程优化与重构的要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航天器总装看板数据为依据,运用模糊数学知识,建立总装班组健康状况及型号健康状况模糊综合评价的一级模型。文中对总装管理过程中的量化标准进行研究,确定7个评价因素,并对各因素进行量化打分,最后按权重确定评价的模型,以服务于航天器总装班组优秀评比和动态管理量化。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总装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航天器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目标,文章在梳理出导致航天器总装过程质量异常的工艺、操作、设备及材料等方面原因和总装生产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应用风险控制理论对各单步工序进行风险点识别和评估,使用多品种、小批量质量统计方法进行过程质量闭环控制,使得航天器总装生产质量得以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探月工程二期航天器总装工艺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在航天器总装工艺设计中的应用,以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的总装工艺设计为对象,对航天器虚拟总装环境的建立过程和方法进行了具体描述,对虚拟仿真技术在总装工艺流程设计、实施方案设计、工装优化设计以及人机工效分析等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实施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虚拟仿真技术有助于航天器总装工艺方案和流程设计的优化,能增强工艺设计的可实施性,提高地面支持设备设计的合理性,并可降低工艺设计过程对工艺人员个人经验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静电防护是卫星总装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高航天器总装过程的静电控制水平,文章以某型号卫星为例,针对卫星总装实施特点,对卫星的总装过程进行了静电防护的相关试验和分析研究.首先使用FMEA分析表格,提出静电防护的关键项目,再利用静电检测手段,对这些关键项目进行静电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数据分析,查找出卫星总装过程中静电防护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静电控制措施.这些研究成果为航天器总装静电控制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是对航天器总装过程静电防护深入研究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航天器总装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各总装作业单元的危险程度及危害性,阐述了总装工艺安全性设计的方法和意义,建议构建安全控制要素基础数据库,进行工艺安全分析和安全技术评价,以期为航天器总装的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虚拟仿真技术在载人航天器总装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章基于载人航天器总装工艺设计中虚拟仿真原理及应用体系,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装工艺设计为背景,对载人航天器虚拟总装环境的建立过程和方法进行了具体描述。对基于仿真的总装工艺规划以及总装工艺方案仿真分析的概念、目的、方法、工具和应用对象进行了阐释,对虚拟仿真技术在总装操作现场和在总装工装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具体实例。实际应用表明,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降低工艺设计人员对个人经验的依赖,提高工艺设计的效率和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空运包装箱的研制及其运输试验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前,国内航天器空中运输方式已经在逐步替代传统的铁路运输方式,采用空中运输方式具有时间短、外部环境好等优势。基于某型号自主研制的新型航天器空运包装箱,文章介绍了该包装箱的设计研制特点和空运试验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空运包装箱满足航天器的安全运输要求,也证明了包装箱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数量有限的物理跑车试验无法满足减振与保温性能测试需求的问题,提出一套航天器运输包装箱动力学与热学仿真验证方法,包括:建立适用于包装箱系统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系统,通过结合线路条件测试生成的动力学系统外部激励,实现减振性能虚拟跑车测试;建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包装箱热学模型,通过模拟自然对流和空调控制,实现包装箱保温性能虚拟跑车测试;基于C/S架构和导航式流程设计思想,建立航天器运输包装箱仿真验证平台,通过实际案例证明该平台仿真结果与实际跑车测试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载人航天商业运输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蕊 《航天器工程》2011,20(6):86-93
研究了美国载人航天商业运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美国在取消星座计划之后,实施商业乘员和货物项目,将依靠商业运输器实现"国际空间站"的乘员和货物运输,以缩短"后航天飞机"时代(航天飞机退役后)运输的断档期。美国商业乘员和货物项目包括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商业再补给服务(CRS)计划和商业乘员开发(CCDev)计划...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关于旋转轴在贮箱的非对称轴上且远离贮箱的几何中心情况下,流体在微重力环境中由重力梯度加速度诱发的晃动特性,建立了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高级X射线天文物理实验卫星(简称AXAF─S)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由旋转运动引起的重力梯度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晃动问题的数值计算以与卫星固连的非惯性坐标系为基础,目的是寻求一种较为易处理且适合于流体力学方程的边界和初始条件。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流体作用于卫星贮箱上的力和力矩。  相似文献   

15.
固-液相变装置传热性能数值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星内安装的某些设备在轨长期工作时要求维持较恒定的温度,特别是热容较小的设备受外热流影响温度波动会比较大,文章在传统热控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变装置,利用焓法建立了设备、蜂窝板、相变装置统一的控制方程,研究了空间环境下相变装置的热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相变装置有助于提高散热面的等温性,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的温度波动范围,为航天器内设备的热控设计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卫星部组件热真空试验设备制冷系统提供试验设备的冷黑环境。文章介绍了复叠制冷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系统组成,说明了制冷系统的性能特点。为了满足试验设备的长寿命性能,对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设计。复叠制冷系统可以应用于卫星部组件热真空试验设备、高低温试验箱以及医用低温箱等。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贮箱内液体晃动阻尼研究(二):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为  李俊峰  王天舒 《宇航学报》2006,27(2):177-180
针对航天器贮箱中燃料晃动阻尼进行估算.在液体晃动阻尼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容器壁面、液体内部以及受污染的自由液面处产生的耗散,建立了一套计算刚性容器中液体小幅晃动阻尼的有限元计算方案,并将计算值与实验值以及经验公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大部分情况下的实验值落在两种极端情况的计算值之间,此外如果将液面污染的Stokes边界层阻尼以一定的加权因子引入,可以获得与由实验数据拟合的经验公式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This report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of synthesizing algorithms for controlling the attitude manoeuver of a transport spacecraft aimed at injecting the spacecraft into a closed terminal domain of “heading-range” phase coordinates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descend to the landing aerodrome region in accordance with a spiral trajectory tracking pattern. The descent trajectory is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roll angle. The principal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he suggested method of transport spacecraft lateral motion control resides in guiding the spacecraft to a terminal curve and in providing an automatic transfer from roll control to interacting control of roll angle and angle of attack.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 under transient conditions are considered in detail.Algorithms controlling the longitudinal range by var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roll angle and lateral range by selecting the respective sign of the roll control angle are thereafter synthesized separately. The major problem in designing the angular motion control system of transport spacecraft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high-rate roll axis turn control algorithm. To ensure high accuracy of lateral manoeuvering of the spacecraft it is expedient to accomplish the spacecraft reorientation in roll in a minimum time. It is therewith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with the sideslip angle limit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need of complying the design conditions of the spacecraft flowaround and with the spacecraft skin selecte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total side slip angle is acceptable for measurement. Within the greater portion of the descent trajectory constant-thrust jet-reaction control engines are employed as actuators. Therefore, together with the high speed of response developed control algorithm provides an adequat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from the viewpoint of fuel consumption. The possibilities offered by the suggested algorithms controlling the lateral motions of the center of masses and around the center of masses during the descent stage and in the course of landing approach manoeuvering are illustrated by an example considering a hypothetical transport spacecraft featuring variable aerodynamics and a low frequency of natural oscillations of the angular motion loop. The suggested algorithms make it possible to fully employ the transport spacecraft maneuverability and to meet the terminal heading and velocity requirements within a wide class of disturbances.  相似文献   

19.
载人航天器热管理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载人航天器热管理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针对大型载人航天器的特殊情况,从系统层面,主要通过流体回路和对流通风,完成航天器的热量收集、传输、利用和排散。文章介绍了国内外载人航天器热管理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提出未来我国载人航天器热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载人航天器设计中的可维修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维修性技术是载人航天器的主要特点之一,载人航天器总体布局和安装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航天员营造出优良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通过可维修性技术提高载人航天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制造成本。在设计初期就需将可维修性技术考虑其中,制定、编写相关可维修性技术的标准、规范及专项要求文件,通过相关专项地面试验,研制载人机动装置及专用工具,设计符合航天员信息感知机能特性的操作界面,逐步实现我国未来载人航天器在轨可维修性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并在后续不断累积的在轨实际飞行试验中通过航天员操作,进一步完善、改进可维修性技术内容,最终形成具有适应我国特色的可维修性技术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