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分三号(GF-3)卫星在轨测试期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试验队于2016年11月11—3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组织实施了合成孔径雷达(SAR)降水星地同步观测试验,试验期间利用星载C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开展了GF-3针对降水特性测量;海口、三亚、西沙三部地基业务雷达开机测雨,海南多部自动气象站实时记录降水信息;移动降水测量点移动测量实时降水等信息;风云卫星收集整理了该区域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地面观测数据,将SAR观测降水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较好的一致性。首次开展的SAR降水星地同步观测试验结果为开发SAR测量降水拓展了新思路,也为米级高分辨率星载海上降水测量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介绍几种航天雷达高度表,其中包括弹载雷达高度表、“土星”雷达高度表和“天空实验室”雷达高度表,最后介绍一种卫星雷达高度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球地表后向散射系数的概率统计分布,定量分析Ku频段星载降水测量雷达脉冲压缩峰值旁瓣电平与其干扰距离单元数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倾斜雷达天线波束扫描平面来降低系统对峰值旁瓣电平指标要求的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雷达天线波束扫描平面倾角为0°时,脉冲压缩的峰值旁瓣电平(PSL)应小于-70dB;当倾角为2°~3°时,PSL应小于-60dB。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分析国内外航天TDICCD相机出发,研究得出,在实验室测得相机奈奎斯特频率(fN)处的静态调制传递函数(MTF)达到0.15,则相机星载时,就可达到fN对应的地面像元分辨率,即设计要求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5.
航天编队飞行星间通信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编队飞行中的星间通信是航天编队飞行星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航天编队飞行系统及其星间通信的概念、特点、组成和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发展我国航天编队飞行星间通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航天测控雷达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根据场合和需求专门定制的雷达信息处理设计方法逐渐显现出设计周期长、灵活性差的弊端。结合航天测控雷达的任务特点和应用需求,按照标准开放体系架构的总体思想,设计航天测控雷达标准化信息处理平台的新型架构,给出其中的总线结构、高速互联协议、通用处理模块等关键硬件实现方式。航天测控雷达标准化信息处理平台未来可为信号处理、数据处理、任务管理等提供统一的支撑和部署平台,实现系统业务处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国外航天通用计算机的最新发展状况,介绍一些较新的正在研制或正待鉴定的通用飞行计算机,概述星载计算机的有关技术以及VHSIC对星载计算机系统和海量存储装置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编队飞行卫星的星间跟踪与测量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在卫星编队飞行中所应用的几种星间测量方法,包括GPS导航、微波雷达、激光雷达、红外和可见光相机这几种目前在航天工程应用比较成熟的方法,并粗略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测量精度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许斌  刘建安  连小利 《航天》2012,(2):14-15
这是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充满风险,但航天人从未放慢前行的步伐。 从2004年12月1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长城工业总公司与尼日利亚签署“尼星”1号项目合同,到2011年12月20日成功发射“尼星”1R,航天人已为这颗卫星能够成功在轨交付整整奋斗了7年。  相似文献   

10.
王国栋  周荫清 《宇航学报》2006,27(12):204-208
基于Chialinwu提出的SAR的回波信号模型㈨,提出了一种星载聚束式SAR回波的快速仿真方法。该方法应用FFT快速产生dechirp处理前的雷达回波信号,再进行dechirp处理,并通过距离谱滤波,以避免成像处理时出现距离谱混迭现象,然后进行欠采样,产生聚束式SAR回波信号。与常规的直接仿真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量很小且点目标数量对计算量影响很小,适用于高分辨率星载聚束式多点目标或面目标回波信号的仿真。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给出了成像处理结果,并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软件可靠性是现代航天器可靠性工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代码走查是提高航天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空间飞行器软件检测站代码走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一种针对航天软件特点的代码走查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提高走查的效率和保证走查的质量。方法由优化排序的代码检查单、结构化分析方法、专题分析技术和软件缺陷知识库构成。最后通过某星载软件的代码走查案例对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传统航天测控雷达采用封闭/半封闭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和设备架构紧耦合,导致雷达改造升级实施难、拓展提高潜力小、维修保障工作繁。参考标准开放式体系架构的思想,对航天测控雷达进行功能域分解,形成航天测控雷达标准开放系统的软硬件架构,设计界面清晰、定义明确、层级合理的航天测控雷达系统功能视图。通过航天测控雷达标准开放系统架构研究,可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维护费用,便于功能扩展。  相似文献   

13.
航天TDICCD相机静态调制传递函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从分析国内外航天TDICCD相机出发 ,研究得出 ,在实验室测得相机奈奎斯特频率 (fN)处的静态调制传递函数 (MTF)达到 0 .1 5 ,则相机星载时 ,就可达到fN 对应的地面像元分辨率 ,即设计要求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4.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发展的现状。对国内外静止气象卫星的平台能力和探测仪器性能进行了对标与分析。根据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应用需求,给出了所需的新型遥感仪器的需求。讨论了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趋势。介绍了静止气象卫星采用光学成像星、探测星(光学、微波)、降水测量星组合配置,在同步轨道上同位或异位进行观测的发展设想,以及需配置的先进可见光红外成像仪、闪电成像仪、高光谱垂直探测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X-EUV成像仪、地球静止轨道先进微波探测仪、地球静止轨道降水测量雷达等的主要功能与性能。  相似文献   

15.
日本最近批准了1999财年的航天预算,其中地球观测和通信卫星研究项目继续受到重视。日本的新财年从4月1日开始。日本1999财年的航天活动预算总额为32亿美元,比1998财年增加了1.8%,其中宇宙开发事业团得到了23亿美元。宇宙开发事业团是日本载人和...  相似文献   

16.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目标定位方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论述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中,利用卫星星历表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参数对目标定位的方法,并用解析法推导出目标相对于星下点位置的计算公式,以及目标的地球经纬度坐标公式。此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在星载SAR的视场中使用任何位置确知的参考点,并且与卫星的姿态数据无关。还介绍了目标距离-多普勒参数的决定方法,并讨论了目标定位误差源,以及定位精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面对商业航天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围绕高可靠、高效率、高效益的航天发展目标,针对卫星有效载荷的载荷核心——星载信号处理载荷部分,参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无线电通信体制设计思路,以硬件平台化、功能软件化、软件构件化为特征基础,通过对软硬件体系、载荷时频、重构方式、资源共享等多元化的设计,构建了一种灵活、通用、易扩展、需求适应强的全数字化星载信号处理载荷架构。相比于传统星载信号处理载荷,采用该架构设计的星载信号处理载荷可以广泛适应各类星载信号处理的需求,极大地提升有效载荷的信号处理能力及可靠性,降低载荷的研制周期与成本,为未来卫星有效载荷的软件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1998,(10):40-40,45
美国侦察办公室已揭下罩在美第一颗“间谍卫星”上面的神秘面纱。这颗1960年发射入轨的信号情报卫星是用来确定前苏联防空雷达的类型和位置的。该卫星重19公斤,是随美国海军的子午仪2A导航卫星由雷神/艾伯尔星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为了保密,带有信号情报有效载...  相似文献   

19.
大气云与气溶胶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星载云、气溶胶遥感技术主要包括成像光谱仪等被动探测技术、激光雷达技术以及毫米波雷达技术。相比被动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可探测云、气溶胶垂直剖面,获取云、气溶胶三维空间分布信息。首先介绍星载云、气溶胶遥感技术特点与优势,接下来介绍星载云、气溶胶遥感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技术现状,最后给出星载云、气溶胶遥感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国间的太空竞争也愈发激烈,对星载雷达探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多维度目标参数测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星载雷达系统主要采用传统微波技术实现,面临电子器件速率低、工作带宽小、可重构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限制星载雷达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将微波光子技术引入雷达系统可利用光子技术高频率、大带宽、可重构的特点有效克服电子技术的局限性,突破雷达技术瓶颈。阐述了可重构多维度目标探测微波光子雷达的特点和基本结构,介绍了多维度目标参数测量和雷达波形可重构的原理与方法,并对星载微波光子雷达的发展趋势和特殊应用环境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随着微波光子雷达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光电集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波光子雷达有望在未来星载雷达系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