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光谱侦察技术特点及其对地面军事目标威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永平  张炜  刘东旭 《上海航天》2012,29(1):37-40,59
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探测的原理和特点。给出了国外高光谱侦察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计划项目和趋势。讨论了高光谱侦察技术在战场情报侦察、伪装隐身目标探测,以及机动目标追踪识别等对地面军事目标的侦察威胁。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中高价值隐身目标的探测问题,研究了基于远程预警雷达的临近空间无源相干定位技术。对目标探测距离进行了简单分析计算,给出了系统工作信号处理流程,对其中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该技术可应用于无线电静默状态下的非协同探测定位系统项目,通过与电子侦察系统多传感器融合可以进一步完善防空体系无源探测网,完成对侦察目标在电子静默情况下的态势判断。  相似文献   

3.
针对隐身飞机的识别和跟踪,研究了临近空间平台对隐身飞机尾焰进行红外探测的作用距离及优势。以F22飞机的尾喷管为原型建立尾焰辐射流场模型,获得了尾焰的温度场与压强场,用微观谱带模型柯蒂斯-戈德索(C-G)近似法计算沿任一观测方向尾焰的辐射特性。考虑采用非轴对称喷管、遮挡板、引射技术和气溶胶遮盖等隐身措施,得到了隐身飞机尾焰在不同探测视角下的红外辐射强度。对红外系统作用距离计算模型未考虑背景辐射强度等不足进行改进,修正探测系统作用距离公式,用目标与背景的辐射强度差替代原目标辐射强度,用MODTRAN软件计算出的单位波数间隔内相应波长下的光谱大气透过率替代大气平均透过率,给出了逐步法求作用距离的流程,并计算出了空间、临近空间和地面不同探测平台对隐身飞机尾焰的红外探测作用距离。结果表明:与其它平台相比,临近空间平台对隐身飞机的探测有更大优势。研究为用临近空间平台对隐身飞机的探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探测技术,信息记录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航天侦察遥感技术设备——成像光谱仪,正跃跃欲试。 成像光谱技术是集成像技术与光谱技术于一体的一种新的综合性的探测技术,成像光谱仪是成像仪和光谱仪相结合的产物。然而,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是两种性质和范筹不同的技术,成像仪和光谱仪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遥感仪器。前者以获取目标物的空间影像为目的,后者则为了获得目标物体的物理特性。70年代  相似文献   

5.
卫星隐身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对卫星的依赖日益增加,而空间军事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卫星的安全和生存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卫星暴露性、脆弱性的特点,提出卫星隐身的概念;分析在轨卫星面临卫星探测网探测、跟踪、侦察和监视的威胁,阐述了国外卫星隐身技术的发展,分析卫星隐身的特点和技术途径设想,梳理卫星隐身的关键技术;最后指出卫星隐身是势在必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光谱成像原理和识别机理出发,在分析现有伪装效果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光谱成像识别技术在伪装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分析了现有伪装技术的优点和不足,对光谱成像识别技术与现有伪装效果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微纳卫星发展现状及在光学成像侦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当前微纳卫星在空间环境感知、新技术空间演示验证、空间科学试验、通信与数据传输、对地或对空间目标进行光学成像观测等方面的主要应用形态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采用微纳卫星实施光学成像侦察的优势,给出了应用实例,并提出在航天侦察应用中大力发展光学成像侦察微纳卫星的相关建议。从而为后续微纳卫星在航天光电侦察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美国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临近空间高超飞行器的战略意义和目标特性.根据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对防御系统预警能力时间性、高速机动目标精确探测、拦截弹机动过载和高精度制导控制等要求,阐述了预警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拦截武器系统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空间作战能力,根据敌方飞行器空间传感器CCD相机的工作特性,提出设计隐身轨迹的思想。介绍了运动伪装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到空间攻击任务场景;设定x方向控制加速度为已知常值,推导了C-W相对运动方程下的理想隐身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隐身轨迹设计可行;隐身有效性分析进一步得到,隐身轨迹只适合在隐身走廊内应用,超出该范围隐身失效。距离目标较近时,宜采取直接打击。  相似文献   

10.
国外空间用三反离轴相机发展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空间用三反离轴光学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从90年代开始在多个国家的卫星光学有效载荷中已经或计划得到应用并快速发展,技术基本成熟,领域涉及到对地观测、空间目标探测、天文观测、多光谱热成像、立体测绘等,但是普遍认为制造装调技术比较难.文章通过广泛调研国外三反离轴系统在空间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并按应用情况、系统参数和系统构型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其发展趋势,为中国空间相机发展三反离轴光学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雷达隐身技术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外形设计、吸波材料、对消、干扰和微波传播指示技术五个方面对雷达隐身技术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利用外形设计技术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的方法和存在的缺点;吸波材料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研制新机理吸波材料,并介绍了几种新型雷达吸波材料。最后对利用干扰技术、对消技术和微波传播指示技术实现雷达隐身的方法和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指出要有效地实现目标雷达隐身,需综合运用各种隐身方法。  相似文献   

12.
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红外干扰手段之一--红外伪装技术,首先介绍了红外伪装技术的干扰原则,接着分析了红外遮障、热图迷彩和红外变形伪装三种手段的干扰原理,最后利用仿真实例验证了红外伪装技术对抗红外成像跟踪的可行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自荣 《上海航天》2001,18(4):34-37
从材料的角度分析了激光隐身和雷达隐身各自需要的条件 ,对激光与雷达复合隐身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利用激光隐身涂料对雷达波的透明性 ,将其涂覆于具有雷达隐身的目标上 ,可以实现激光与雷达的复合隐身 ,并对激光隐身涂料与雷达吸波涂料的相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超分辨力微波成像诊断测量是隐身飞行器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讨论飞行器的超分辨力微波成像诊断测量技术,研究了四种微波成像算法,给出了微波暗室测量条件下,利用各种算法对飞机模型成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康倩  于晋  林军 《航天器工程》2011,(2):97-101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星(简称环境-1A卫星,HJ-1A)上搭载的高光谱成像仪(HSI)是我国第一个对地成像的干涉成像光谱仪,具有多谱段、高光谱分辨率的优点.针对高光谱成像仪的特点,设计了星载高光谱成像仪数据地面预处理系统.该系统由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和定标处理单元组成,集成了高光谱成像仪数据完整性处理、背景处理...  相似文献   

16.
舰船及其海面背景SAR成像模拟是发展海洋遥感的重要途径。针对舰船及其海面背景不同于陆地目标的特性,从SAR成像模拟的方法及优缺点出发,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舰船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Acta Astronautica》2003,52(2-6):111-116
The Comet Nucleus Tour (CONTOUR) is a low-cost NASA Discovery mission designed to conduct three close flybys of comet nuclei. Selected configuration tradeoffs conducted to balance science requirements with low mission cost are reviewed. The tradeoffs discussed focus on the optical instruments and related spacecraft considerations. Two instruments are under development. The CONTOUR Forward Imager (CFI) is designed to perform optical navigation, moderate resolution nucleus/jet imaging, and imaging of faint molecular emission bands in the coma. The CONTOUR Remote Imager and Spectrometer (CRISP) is designed to obtain high-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images of the nucleus, conduct spectral mapping of the nucleus surface, and provide a backup optical navigation capability.Tradeoffs discussed are: (1) the impact on the optical instruments of not using reaction wheels on the spacecraft, (2)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simplification gained by implementing a dedicated star tracker instead of including this function in CFI, (3) the improved flexi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switching to a low frame rate tracker for CRISP, (4)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simplification of replacing a visible imaging spectrometer by enhanced multispectral imaging in CRISP, and (5) the impact on spacecraft resources of these and other tradeof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