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根据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依托河北省级重点学科及重点发展学科,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和教学条件,针对传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具体的实施。将横向课题项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实际应用出发,并依托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其潜能,使每名学生都带着具体实际项目的需求去考虑问题。经过不断探索与课程改革,"项目驱动""合作授课""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并为提高就业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何友  关欣  王国宏 《宇航学报》2005,26(4):524-530
介绍了信息融合定义的新认识、信息融合系统功能模型和结构模型的新发展,并就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的分布式检测融合、航迹起始、检测与跟踪的联合优化、主被动传感器系统数据关联、估计融合模型、传感器管理、非线性滤波所采用的数学工具等若干关键技术的新成果与新动向展开了讨论,详细阐述了各项技术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最后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我们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武 《火箭推进》2005,31(5):55-58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过程中,传感器的失效率远高于发动机部件、组件的故障率,因而提出了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对传感器的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本文对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用于传感器故障检测与诊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应用BP神经网络和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对某次传感器的故障进行检测.结果证明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鲁棒故障检测滤波器在喷气式发动机传感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鲁棒故障检测滤波器方法使残差既有干扰解耦特性又有方向特性。该滤波器的设计结合了未知输入观测器原理与Beard故障检测滤波器原理。利用未知输入观测器产生的残差对未知输入(干扰)具有鲁棒性,而特定方向性是基于BFDF技术获得的。最后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下面介绍的SPE湿度传感器是由特殊的感温元件和检测方法构成的。它是作者1975年所进行的SPE水电解制氢研究中所派生出来的一种应用技术。这种SPE湿度传感器原理大体与SPE水电解相同。其检测方法与平时已熟悉的五氧化二磷传感器的相同,二者都属于水电解式传感器。和历来的电阻式,静电容式传感器相比,SPE湿度传感器具有  相似文献   

6.
空间站在轨检漏技术对维护空间站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空间站检漏技术要求能更加快速、准确地确定微小泄漏点的位置。碳纳米管表面积大,对气体吸附反应灵敏,利用碳纳米管制备的气体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可以用于微量气体检测。据此,文章提出可以将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技术用于空间站的在轨检漏,并探讨了该技术在空间站检漏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有望提高空间站在轨检漏技术水平,为空间站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元分析法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传感器故障检测与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廷峰  刘洪刚  吴建军 《宇航学报》2007,28(6):1668-1672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压力、温度、流量等传感器数据,给出了一种基于主元分析法的传感器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对测量参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将传感器测量值所组成的测量空间分解为主元和残差两个子空间,通过传感器实际测量数据与正常数据矩阵在残差子空间投影的比较,对传感器的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以某型LRE传感器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故障模拟,给出了该方法对4种典型传感器故障的检测与诊断实例。结果表明主元分析法对LRE传感器具有很好的故障检测和故障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工艺检测技术又称为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检测技术,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后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与传统的检测方法根本不同,主要是利用各种传感器(转换元件)制造出高精度的测量装置,此装置不仅能自动地、灵敏地检测出各种被测参数,而且可与数据处理系统结合在一起实现电子技术与测量技术一体化,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的检测与控制。目前,自动检测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发展较快,尤其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微计算机的扩大应用,各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多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在导弹武器系统中应用多传感器融合探测技术的重要性 ,特别强调了该技术对提高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性能的作用。指出了实现多传感器探测必须解决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传感器的故障特性,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传感器故障检测与数据恢复算法。通过定义的传感器置信度来判断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以及确定故障传感器,利用已训练好的神经网络结构对故障传感器进行数据恢复。研究内容能够实现传感器的故障检测、定位与补偿,能够有效提高发动机故障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高校电子技术的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其生活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教材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高校电子技术的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其生活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教材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在学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各项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训练体系,从而提升数控技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分立器件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分析,是掌握放大电路工作原理中的一个基本知识点.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通过“交叉类比”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由各类分立器件构成的不同组态的放大电路特性.本文以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授课为例,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PLC课程传统实验平台的缺点,基于"组态王"软件,开发了虚拟的PLC教学仿真实验系统。文中详细介绍了该组态系统的设计思路、内容和实现方法。将组态技术应用于PLC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模拟工业现场,使原来枯燥和抽象的程序变得生动和具体,而且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交叉类比”学习法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分立器件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分析,是掌握放大电路工作原理中的一个基本知识点。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通过"交叉类比"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由各类分立器件构成的不同组态的放大电路特性。本文以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授课为例,从不同的电路拓扑入手,分析了"交叉类比"在授课中的应用。几年来的教学效果评估显示,采用这种授课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内核,以创造实际工作情景,建立与劳动组织相似的学习小组,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工作目标为手段的现代教学方法,即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由于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因此是目前职业院校进行教学实践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作者通过自己在课程中实践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体会和思考,对广泛应用此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个性化教育的需要出发,提出基于学期总结与规划的因材施教法学生工作研究的新思路,旨在通过学期总结与规划为抓手和因材施教法相结合指导学生大学生活规划,通过学生书写每学期总结与下学期规划以及老师的一对一辅导,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潜质,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主观志趣与其个性特质的统一,跟踪学生的发展轨迹,并及时进行调整。结果表明,该工作模式操作性强,学生认可度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做好人生规划。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学校检测与传感器实验室教学的现状,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模式出发,阐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拓宽实验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弥补高校实验设备老化与资金不足的问题,提出虚拟技术对检测与传感器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方案,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方案在目前国内高校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亚像元成像技术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亚像元成像技术的有关概念 ,就探测器的不同配置方式和不同采样模式的图像数据量和理论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倍数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传输型遥感系统适用亚像元成像的前提条件 ,并就亚像元技术的实现途径提出了 3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