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需求,调研卫星系统接入、运行以及数据共享等空间信息应用主要技术环节的国内外标准现状,规划、设计空间信息应用标准框架,并提出集采标、制标、标准互认、融合发展机制为一体的全方位标准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作战越来越依赖空间信息系统,它已成为关乎战争胜负的重要资源。从空间信息支援、空间信息防御、空间信息攻击等方面分析了空间信息对抗能力和作战应用能力,并对空间信息对抗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卫星应用》2009,(2):5-12
编者按 以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为核心的空间信息产业日渐壮大。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北京市科委2006年“北京地区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及相关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专项课题的基础上,3sNews视讯传媒针对空间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及行业现状展开了调查。本期刊载相关调查内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国防科技工业局等出台文件,要求推进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空间信息资,源在"一带一路"核心支点的应用示范。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我国空间信息资源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为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国际化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空间信息资源的建设应用也为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注入天基动能。  相似文献   

5.
空间信息栅格(Spatial Information Grid,简称SIG)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协同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SIG是国家863计划“十五”期间确定的空间信息应用的战略目标。SIG应用先进的网格技术和综合集成技术,提供一体化高性能计算服务、信息处理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充分发挥网络上资源的综合效能,能够加快推进具有我国特色的空间信息的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到,进一步推广空间信息服务全球化应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让中国航天取得的成果惠及世界。近年来,全球面临着气候变化、灾害管理、环境保护、食物和水资源短缺,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挑战,尤其是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给人类带来严重影响,为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增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提升我国航天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亟需加快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速度,让中国航天技术和应用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劲支撑下,中国的航天遥感进展迅猛,在轨遥感卫星数量、种类、性能和数据获取能力、产品质量等都在赶超国际先进水平。鉴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期加强航天遥感力量整合兼并,并通过强劲的社会投资加速探索商业服务模式,中国更急需挖掘和发挥包括遥感卫星在内的空间基础设施的应用效能,并加速发展空间信息产业。文章详细分析了国内外航天遥感发展态势,并就中国航天遥感应用与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与实施、加强产业方向宏观引导、加强地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组建国有资产控股的大型混合股份制集团公司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施毅  陶本仁  顾毓 《航天电子对抗》2007,23(6):17-19,29
分析了当前空间信息对抗仿真应用的缺陷,根据仿真技术的发展动态,指出基于HLA和Agent技术搭建仿真平台是将来开展空间信息对抗系统论证与效能评估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基于认知域、信息域与物理域的信息对抗Agent建模框架以及复杂空间信息对抗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9.
空间信息作战是指敌对双方利用空间技术,为夺取和保持战场上制信息权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行动。空间信息作战是信息作战的基本的和主要的作战样式。论述了信息作战、空间作战与空间信息作战的基本概念;研究分析了空间力量在信息作战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空间攻防能力,确保空间信息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汉文 《航天电子对抗》2010,26(1):30-32,36
空间信息对抗形势日趋严峻,在提出微纳卫星概念的基础上,阐述空间信息对抗的特点和策略,指出微纳卫星在空间信息对抗体系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概括介绍微纳卫星在空间信息对抗中的典型应用;最后梳理微纳卫星在空间信息对抗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曾澜 《卫星应用》2003,11(1):1-5
介绍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组成和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展望了21世纪初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从组织管理、工作运行和政策制度等体系建设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是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空间科技发展的技术基础保障,涉及空间信息资源、空间科技情报、空间技术标准、航天科  相似文献   

13.
正一形势与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航天科技集团上下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全面认清发展形势,正确认识机遇与挑战,增强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1)抢占航天发展制高点是主要航天国家一致的战略,未来的竞争更加激烈,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更加光荣。(2)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航天武器装备对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需求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5,(6):34-40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具有的子网异构、拓扑易变、链路传输延迟大、误码率高等特点,研究了适用于其中的延迟/中断容忍网络(Delay/Disruption Tolerant Network,DTN)协议。首先阐述了CCSDS DTN协议应用于空间网络互联服务的体系结构,介绍了当前支撑空间DTN应用的Bundle、LTP等多种主要的空间信息传输协议及其特性。针对我国空间信息网络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对CCSDS DTN协议体系的应用需求,提出了适于我国实际的基于CCSDS DTN的空间信息网络协议体系设计构想,同时给出了火星探测场景实例;最后搭建了网络实验仿真平台,用以验证分析DTN相关协议在空间通信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仿真效果直观可信,可为我国空间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仿真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青 《航天电子对抗》2006,22(4):19-21,24
在陆、海、空、天、电战争范畴,空间攻防对抗是战略制高点。从美军的空间对抗的发展和变化,折射出未来的空间对抗需求已由“确保摧毁”向“确保生存”的战略概念转变,由“硬杀伤”向“软能力”倾斜。从需求出发,提出未来空间信息对抗能力设想,以及实现这些能力的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联合作战与空间信息作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空间信息作战的概念,研究了空间信息作战的四种基本样式。指出联合作战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主要样式,空间信息作战是联合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合作战的基础和保障。空间信息作战目的是确保已方对敌的空间信息优势,从而夺取战场制信息权,确保联合作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仿真实验技术是研究空间信息对抗的重要手段。在进行仿真实验前,必须对空间信息对抗体系进行充分分析,以便于仿真实验的顺利进行。通过对空间信息对抗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空间信息对抗体系结构描述方法、作战过程描述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描述方法,并结合实例给出其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于6月20日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开创航天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实现富国强军的战略目标,促进航天产业与社会经济互融、互动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  相似文献   

19.
空间信息对抗装备体系是完成空间信息对抗作战任务的所有对抗装备及系统的总称,即在空间信息对抗战场中所能够使用的一切装备,涵盖外层空间、空中、地面、海上以及整个信息网络。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在详细分析空间信息对抗作战特点和作战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空间信息对抗装备体系的构成及各部分作战性能研究,建立了空间信息对抗装备体系组成框架,并分析了空间信息对抗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已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常态化的国际产能合作。中国政府组织举办四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吸引10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与研讨。各级政府、节点城市、中央企业、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等积极响应,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在新一轮新基建政策背景下,中国航天加快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智慧,推动空间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