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采用铝硅共晶焊丝对铝合金/不锈钢异种金属管进行了TIG熔钎焊接实验,研究了镀Zn层的挥发对接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测试了接头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镀Zn层能够增强液态钎料在钢表面润湿铺展及防止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的作用,在多道焊过程中镀Zn层过热挥发失去了对钢表面的保护,在界面生成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并且Zn的挥发在接头中形成气孔缺陷;不锈钢界面层上部镀Zn层熔化严重,液态钎料对不锈钢产生溶蚀作用,Fe元素通过镀Zn层向液态Al-Si熔池中扩散,形成了枝晶状的Al-Fe金属间化合物,在界面层也生成了金属间化合物层,不锈钢界面层下部镀Zn层完整,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拉伸试件断裂于不锈钢与焊缝的界面处,接头为整体脆性断裂,抗拉强度达到105MPa。  相似文献   

2.
以某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向量控制系统摆动接头的单珠承载试验模型为计算模型,采用摩擦接触问题的Lagrange乘子法与弹塑性耦合的有限元理论,计算分析了摆动接头阳球试件在不同强化层厚度下的接触应力、变形及破坏机理;为降低系统摆动力矩,同时考虑大尺寸球面的表面强化和加工工艺,提出了满足接触性能的阳球表面强化层为1~1.4mm...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搅拌摩擦焊(FSW)和熔化极氩弧焊(MIG)对20mm厚的5A06铝合金进行了焊接试验,对两种焊接方式的焊缝接头进行了机械性能测试、显微组织的观察以及表面残余应力的检测。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缝接头的抗拉强度比熔化极氩弧焊缝接头的高,搅拌摩擦焊缝接头往往断裂于前进侧的熔合过渡区,熔化极氩弧焊缝接头断裂于热影响区;相比熔化极氩弧焊,搅拌摩擦焊接头晶粒明显细化,焊缝中Mg、Mn等合金元素烧损明显减少,焊缝表面的残余应力水平也较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子束焊方法对7A09铝合金进行焊接,分析不同焊接工艺对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焊缝表面成形良好的焊接接头。为了进一步改善接头区域的显微组织,以提高接头的力学性能,对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接头微观分析显示,焊态下接头熔合区由柱状晶和等轴状枝晶组成,初生相在晶界处聚集,形成共晶组织。在焊接过程中添加圆形电子束扫描,可改善接头焊缝成形,细化焊缝晶粒。接头经过焊后热处理,晶界初生相减少,较多的强化相η′(MgZn2)等在接头焊缝区析出。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热处理后接头的拉伸强度达 400.6 MPa,为母材拉伸强度的80.8%。拉伸断口扫描观察显示,接头断口表面分布有许多大且深的韧窝,呈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5.
TA3多层板及TA3+TC4真空扩散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TA3多层板及TA3+TC4真空扩散焊工艺,并进行了接头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高的焊接温度造成了晶粒的长大。加压不均匀容易造成结合界面上孔洞收缩不彻底,而留有晶内微孔。TA3+TC4属于软硬结合,有利于界面孔洞的消失,但应注重焊前表面清理;以去除表面致密的氧化膜TiO2,避免接头氧化膜夹渣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动调陀螺经30年研制生产已趋成熟。目前国外动调陀螺精度已达千分之几,甚至更高。这些都是因对一些关键工艺反复改进、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获得的。其措施包括针对挠性接头的精确加工控制、轴承技术及安装测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使用JH103胶粘剂后硫化粘接三元乙丙橡胶绝热材料与金属的试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橡胶组成及其力学性能、表面特性和胶粘剂性能及粘接工艺等因素,对EPDM-金属后硫化粘接性能有明显影响.适宜的表面制备技术和工艺条件,可使JH103胶粘剂粘接的EPDM/石棉-金属接头显示理想的胶裂破坏,获得比硫化粘接更稳定、耐久的接头,应用于固体发动机内绝热层制造,可望提高发动机寿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子束焊方法对7A09铝合金进行焊接,分析不同焊接工艺对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焊缝表面成形良好的焊接接头。为了进一步改善接头区域的显微组织,以提高接头的力学性能,对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接头微观分析显示,焊态下接头熔合区由柱状晶和等轴状枝晶组成,初生相在晶界处聚集,形成共晶组织。在焊接过程中添加圆形电子束扫描,可改善接头焊缝成形,细化焊缝晶粒。接头经过焊后热处理,晶界初生相减少,较多的强化相η′(MgZn_2)等在接头焊缝区析出。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热处理后接头的拉伸强度达400.6 MPa,为母材拉伸强度的80.8%。拉伸断口扫描观察显示,接头断口表面分布有许多大且深的韧窝,呈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9.
例举了焊缝表面余高的形状、高度和宽度,焊接接头的错边以及焊接接头外接结构等对超声波探伤的影响,分析了伪反射波的特征和反射信号波形的变化情况。对于保留余高的焊缝,如果焊缝表面有咬边、较大的隆起和凹陷等,应进行适当的修磨并作圆滑过渡,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评定。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聚氨酯等胶粘剂的粘接机理,对影响胶粘剂粘接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大型异型舱体结构特点,经试验验证了所选舱体粘接接头型式及所选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特点,着重阐述了舱体粘接前的表面处理、胶粘活性荆底涂的控制、粘接的流动性及浸润(标准术语为“浸润”,下同)性等施工方面的重点控制环节,摸索出了一整套大型异型舱体粘接工艺。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计、加工改进锥接头和测力扳手接头,解决了卫星仪器安装及紧固件力矩检测方面的工艺难题。  相似文献   

12.
挠性接头是动力调谐陀螺仪的一种万向接头式弹性敏感支承元件。陀螺仪性能、精度指标,往往取决子接头的制造精度。变形是影响接头精度的关键。采用变形控制技术——定形处理,降低了内应力、改变了应力分布状态,起到了定形作用。定形处理规范的选择与控制、定形夹具的设计与制造精度是变形控制技术的重点。定形处理所带未的技术问题,可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真空扩散焊接技术进行了铜及铜合金焊接工艺试验,研究了焊接温度、保温时间、焊接压力、镀层(Ni)对接头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测量分析了接头金相、力学性能与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通过镀镍有效消除了零件表面粗糙度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扩散界面的接触面积,焊合率超过95%;连接界面铜与镍扩散充分且均匀;接头拉伸强度与母材等强,断口位于母材侧,为韧性断口。  相似文献   

14.
不锈钢软管接头全位置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不锈钢软管接头的特殊焊接结构、全位置自动管焊设备及自动钨极氩弧焊工艺。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做了焊接工艺评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现场接头配合表面直径和偏差的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微波器件及真空器件要求出发,研究了LF21铝合金波导器件使用微量氟 化物钎剂的氢气保护钎焊工艺,和氮气、氩气及混合气体相比,氢气保护下,铝硅 系共晶钎料在LF21上的铺展、填隙及形成圆角等方面均最佳,钎焊接头的机械 性能、抗腐蚀性能及涂复性能优良,特别是经氢气保护下的钎焊接头不经钎后清 洗可以直接进行表面涂复处理。在本工艺条件下,关于氧化膜的破除机理在文中做 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本工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铺层-模压法制作复合材料桁架接头的成型工艺进行了介绍,重点研究了如何采用结构单元法对铺层工艺参数进行设计,同时对采用此工艺研制的接头本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接头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挠性接头是动调陀螺的关键件之一。线切割加工是其加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在瑞士高精密慢走丝线切割加工中心AGIECUD220上,采用误差补偿技术保证关键尺寸的精度要求,并寻求较佳的加工工艺规范,以避免加工中易出现的毛刺、卷边、波纹度、锯齿、豁口、点蚀等缺陷,提高线切割加工表面质量,同时获得较高的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9.
碳纳米管增强层合板胶接接头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单搭接胶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将CNTs分散到胶粘剂中对提升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过程中设置了CNTs的4种不同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5%、2.0%、2.5%,之后对不同质量分数的CNTs胶粘剂的胶接接头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受到单向拉伸载荷的试件,当CNTs的质量分数为2.0%时,接头的失效载荷最大,与CNTs的质量分数为0%时相比,接头的失效载荷提升了84.74%;对于受到三点弯曲载荷的试件,当CNTs的质量分数为2.0%时,接头的失效载荷最大,与CNTs的质量分数为0%时相比,接头的失效载荷提升了55.86%。由此表明,胶粘剂中加入碳纳米管(CNTs),不仅可提升胶粘剂的拉剪强度,而且增强了胶粘剂与接头表面的粘接性。  相似文献   

20.
对固体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接头组合件在内压作用下的应力变形进行了三雏有限元分析。分析了两种不同厚度的水压堵盖对结构变形的影响,考虑了螺栓、堵盖、接头等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复合材料按正交各向异性体处理。结果说明,在内压作用下,较厚的堵盖(40mm)和接头在外缘发生分离,使得接头肩部变形略大;而较薄的堵盖(28mm)与接头内缘发生分离,对密封结构不利。在内压作用下,复合材料和接头侧面也发生分离。该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供接头及其密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