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统一操作的近地卫星业务测控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卫星系统在功能上可分为平台服务分系统和有效载荷分系统。相应地,卫星测控在测控对象上也可划分为工程测控和业务测控。卫星工程测控是指对平台服务分系统工作状态的长期管理和卫星轨道、姿态的长期保持,主要包括平台工作状态监视与控制、卫星轨道测量与控制、姿态控制与保持以及卫星能源管理等。卫星业务测控是指对有效载荷分系统的长期运行管理,主要是卫星业务应用时有效载荷的开关机控制、工作状态设置与监视等。卫星工程测控与业务测控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原则上,在我国卫星长期管理阶段的工程测控由航天测控系统负责,业…  相似文献   

2.
张叶 《航天员》2014,(1):67-69
其实这些都是通过由卫星和地面测控站等组成的天地通信网络实现的。在我国,为实现指挥中心与航天员的直接对话,成功建立了二级通信网络,由庞大的地面测控网和飞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组成。各地面站通过位于太平洋上空的同步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现状我国通信卫星的研制始于70年代331卫星通信工程的实施,到1984年4月,我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从研制转入实用阶段,并表明我国已全面掌握了同步轨道卫星的设计、制造、发射、测控及卫星通信地球...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新一代中国通信卫星DFH—3的星上电子系统。为了适应卫星通信迅速发展的需要,有效载荷分系统的设计强调了增加通信容量,同时又能使有效载荷的质量、功耗、可靠性、体积等适应卫星平台。与上一代通信卫星相比,新一代通信卫星无论是星上各部件的性能还是整个分系统的性能都得以改善。应用CAD、CAM、CAT等手段,实现了减轻部件重量、延长卫星寿命的目的。本文同时给出了有效载荷的性能概要。  相似文献   

5.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轨故障时,完成卫星故障现象的排查与确认,实施其后的处理工作,对保证星地测控链路通畅至关重要。根据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工作特点,描述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保证测控链路通畅等4项卫星在轨故障处理原则。简要介绍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测控分系统的主要技术状态,进行了测控链路分析;根据测控链路余量,从卫星、地面测控站两个方面,提出卫星在轨故障时测控上行、下行链路的处理措施。这些措施均经过卫星的飞行验证,证明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通信卫星转发器分系统测控数据传输的5线制同步串行总线,支持30个终端同时接入,改变了通信卫星平台传统的点对点式的遥测遥控信息传输方式,大大减少了通信舱内电缆数量;并在某通信卫星载荷舱上进行了应用,使卫星载荷舱质量减少几十千克,提升了卫星平台的有效载荷能力。文章设计的串行总线提供标准的接口电路,有利于有效载荷设备的扩容,可以推广至更多的有效载荷设备,构成其之间的测控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超短波测控分系统和S波段测控分系统的功能、组成以及工作模式,并总结了在轨飞行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超短波测控分系统和S波段测控分系统的功能、组成以及工作模式,并总结了在轨飞行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简讯     
简讯我国购置一颗美国通信卫星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8月18日在北京同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订了中卫一号通信卫星及测控系统合同。合同包括购置一颗这家美国公司的A2100卫星及与其相应的测控系统。中卫一号将带有18个C波段、20个KU波段工作转发...  相似文献   

10.
卫星在轨任务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21,30(1):1-6
长期以来,国产卫星在轨任务管理工作一般由卫星方、运控方、测控方协同完成。随着卫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卫星方在协同运控方、测控方进行有效载荷任务管理、卫星健康管理和异常处理等基础上,越来越需要在卫星的最大效能、新功能、新用途、多星协同等在轨应用上创新,扩展卫星方的在轨任务管理工作内涵。文章总结多颗卫星在轨多年来的管理经验,梳理了卫星方在轨管理主要任务场景,挖掘提升卫星在轨的应用价值,归纳提出了"再完善、再开发、再利用、再设计"的卫星在轨"四再"管理工作,提供了多星重构组网等真实应用实例,阐述了拓展新用途等提升卫星应用效能和卫星技术水平的策略,并提出了增加天基对月成像功能等几点建议,可为后续卫星在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遥感卫星在轨故障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遥感卫星1988年—2014年的在轨故障数据进行分类研究发现:控制、载荷、测控和数传是遥感卫星在轨故障发生比例最高的4个分系统;故障主要发生于在轨第1年;环境、设计和器件类故障为主要的在轨故障类型;大多数故障可以通过在轨自主诊断、地面操作等方式及时予以解决, 对遥感卫星完成任务的固有能力影响较小;各分系统的在轨故障特点各不相同。文章最后针对故障原因, 提出了增加遥感卫星的地面试验与测试、加强抗辐射加固设计和开展基于在轨故障规律的分系统技术状态控制等对策, 以降低卫星的在轨故障率, 保证卫星在轨可靠、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7,(6):119-125
高分三号(GF-3)卫星具有大角度快速机动及复杂电磁环境的特点,测控分系统常规设计难以满足卫星需求。文章提出射频设备的抗干扰设计及验证方法,介绍了GF-3测控分系统的设计、技术特点,并给出了地面试验及在轨运行验证结果,实现了测控分系统高灵敏度接收与大功率合成孔径雷达(SAR)之间复杂环境的电磁兼容性,同时首次采用高精度实时快速导航定位算法和自主健康管理方法,实现了导航子系统快速连续定位。  相似文献   

13.
在广播卫星、通信卫星、观测卫星的转发器中,用作功率放大器的器件是属于电子管类的行波管。有报告报导了有关卫星上的行波管放大器(TWTA)和固放(SSPA)的在轨可靠性调查结果。根据这个报告可得出TWTA的故障率比SSPA低的结论。 NEC公司的星载行波管在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已用于实用化DBS(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的“BS—3”广播卫星、通信卫星,证明了它具有高的可靠性。 文中对可确保星载行波管可靠性的设计方针、评价试验方针、寿命保证以及与卫星执行任务一致的评价试验计划等进行叙说。同时,对基于评价试验程序的环境评价试验、工作寿命试验、模拟在轨备份的非工作寿命试验及寿命预测等的实施情况进行介绍。另外,还将介绍根据用于预测可靠性的在轨数据和地面评价试验可靠性分析的结果而获得的高可靠性(280FIT(failurein time))。  相似文献   

14.
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与航天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泰 《中国航天》2003,(8):17-20
经过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的努力,我国已研制出东方红二号和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平台。目前我们正在加紧研制东方红四号平台,目标是达到国际上A2100、FS-1300和“空间客车”3000平台的水平。了解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在轨运行的可靠性及其主要故障情况,特别是了解保险界如何看待在轨卫星平台的可靠性,对东四平台的研制是十分有益的。近5年来,全球在轨运营的通信卫星屡屡出现故障或异常,用户提出的索赔案激增,招致航天保险界对卫星制造业的批评。这些问题对通信卫星运营商的业务和航天保险市场的稳定性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平台综述目…  相似文献   

15.
8月10日,我国卫星测控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专家、通信卫星微波测控系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科技委顾问童铠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8月17日上午,童铠院士的遗  相似文献   

16.
卫星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通用化设计对于卫星测控分系统研制试验手段的完善和整星测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卫星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发展过程和设计需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提出了利用通用测试仪器集成卫星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思想,并结合实践五号S频段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论述了覆盖S频段和C频段的通用化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小卫星遥测参数的处理方法 ,它采用三帧同步捕获的方法来减少误同步和漏同步 ,从而提高测控通信分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 ,采用对遥测参数进行分类处理的方法确保测控系统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8.
BSS-702系列平台低成本设计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工程》2016,(1):141-146
美国波音卫星系统-702(BSS-702)系列平台采用分舱模块化设计、电推进辅助变轨和全电推进等技术,有效降低了通信卫星系统的研制与发射成本,是目前国际上单路转发器价格最低的通信卫星平台。文章从发射服务、地面运行维护、总体设计,以及分系统与单机等方面,分析了BSS-702系列平台实现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并给出了针对我国下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低成本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地球静止轨道大容量通信卫星的发展趋势,以及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散热特点和散热能力分析,根据大容量通信卫星的发展需求,提出了热控分系统解决高功率卫星散热拟采用的热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3):16-16
5月1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发射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已于5月22日成功定点在东经42°,星上各分系统运行稳定,卫星工作正常。这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也是我国以火箭、卫星及在轨交付的方式首次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