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介绍激光雷达系统的组成和测量原理;提出了一种作为交会对接全过程测量敏感器的复合式激光雷达。所谓复合式就是把激光雷达与光学成象敏感器有机结合起来,远、中距离由激光雷达承担测量任务,近距离测量由CCD光学成像系统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朱洪 《上海航天》1992,(3):51-52,50
介绍用于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的电视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采用摄像机作为测量敏感器的电视系统是一种完全自主的航天器交会对接的控制系统.它具有重量轻、能耗小、可靠性高和便于直观监控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空间交会对接光学敏感器测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光学敏感器通常用作空间交会对接最后阶段的测量敏感器。本文研究了光学成像敏感器的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距离为1m左右对直径40cm的目标模拟器进行测量时.位置测量精度优于1mm,姿态测量精度优于0.4°。  相似文献   

4.
空间交会对接测量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阔交会对接是多种航天高技术的集成.涉及到很多高技术领域。从控制观点来说.交会对接涉及到追踪航天器进行最多具有六个自由度的轨道和姿态控制问题。要想成功实现对接.必须精确测量两个航天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与相对姿态。尤其是在最后逼近段.位置与姿态测量的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对接过程的成败。所以.交会对接测量系统就成为—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用于空间交会对接的测量敏感器及测量方法.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光点布局求解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自主交会对接的最后逼近段,CCD光学成像敏感器作为主要的导航敏感器,其测量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交会对接导航信息获取的准确性。目标标志器上的光点个数和光点布局是影响光学成像敏感器测量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给出四光点平面布局真伪解之间的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增加一个突出光点的五光点布局和增加两个突出光点的六光点布局求解的有效性进行理论分析,对四光点、五光点布局求解出现伪解的情况给出伪解判别条件和解决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激光雷达测量的空间交会对接相对导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韵  周军 《航天控制》2006,24(1):24-28
激光雷达可以作为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的相对导航敏感器之一。本文基于线性H ill方程和经典双脉冲交会理论,给出一种两航天器多脉冲交会算法。结合激光雷达的测量值设计相对导航EKF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滤波,激光雷达能够为航天器交会对接提供足够精度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信息。  相似文献   

7.
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自动交会对接最后逼近段,通常是以光学成像敏感器作为主要的导航敏感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国内外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然后就其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四十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空间交会对接问世至今,已经有40年历史,在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约300多次。文章首先从技术发展角度分析研究40年来交会对接过去和现在的技术水平、空间活动典型事例;其次讨论在轨服务技术和分析常用7种交会对接敏感器的总体性能,并作相互比较;最后讨论未来交会对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CCD敏感器系统测距测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进行了CCD敏感器系统用于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中测量目标距离和角度的理论研究,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了测量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结果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中外交会对接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或联合体有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和中国。文章对上述五方的交会对接技术进行分析、比较与评述,包括发展过程与现在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交会敏感器、连接机构、交会对接控制等关键技术。在交会对接领域内,美国与苏/俄基本沿不同的技术途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日本与中国也各有特色与技术优势,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欧洲与日本的潜在实力也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1.
对接机构分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我国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试验的对接机构分系统的组成、控制时序、设计方案,以及可靠性与安全性。给出了对接机构分系统研制中总体设计、动力学仿真、试验和关键部件研制等关键技术,以及整机特性测试、连接分离试验、热真空对接与分离试验、寿命试验等验证情况。回顾了对接机构分系统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12.
空间对接过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内翻式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的接触形式,控制模型和力学模型,建立了对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接过程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对接机构是完成空间在轨对接任务的核心机构,要保证成功完成对接任务,必须清楚掌握其对接过程动力学作用机理与表现。文章针对爪型对接机构的对接过程开展动力学研究,建立了考虑对接过程中的接触、摩擦及碰撞等非线性因素的对接机构动力学模型,进行对接过程的全程动力学仿真模拟,详细分析了对接过程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并从能量角度分析了缓冲器的工作性能,可为爪型对接机构的设计、对接初始条件确定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相同平台卫星不能满足多种运载力学环境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接环减振装置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首先通过分析卫星对接环功能特点,结合金属橡胶材料减振方式,设计了对接环减振装置,构建了卫星-对接环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正弦与随机振动试验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其次,将对接环减振装置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将所设计的对接环减振装置应用于环境减灾二号(HJ-2)卫星中,通过整星动力学分析验证了该装置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柔性锥-杆式对接机构碰撞过程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小型航天器普遍采用的锥-杆式对接机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柔性对接锥作为缓冲系统的方案,用柔性锥变形吸收撞击能量作为缓冲。用有限元法对碰撞过程进行仿真,讨论了柔性对接锥作为缓冲系统的性能对对接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普通对接锥相比,柔性锥能减小碰撞力峰值50%多。  相似文献   

16.
空间对接机构技术及其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宝东  唐平 《上海航天》2005,22(5):6-8,61
给出了空间对接机构的传动缓冲、捕获、连接密封、结构与附件,以及控制等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阐述了对接和分离基本过程。以及其中的备份操作。分析了对接机构的总体设计、动力学仿真、部件研制和地面试验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交会对接物理仿真是进行交会对接技术地面试验和验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本文初步分析了利用微小卫星五自由度仿真平台M icroSim实现交会对接过程中测量方案、制导和控制策略以及GNC软件系统性能等仿真验证的物理仿真系统的可能性,简要介绍了M icroSim仿真平台,提出基于M icroSim仿真平台的航天器交会对接物理仿真系统总体方案。为建立我国的RVD物理仿真系统提供了一条快速低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接机构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时军委  徐峰  胡雪平  肖余之 《上海航天》2011,28(6):17-22,48
以神舟飞船的对接机构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不同研制阶段仿真的任务规划,给出了研究中的对接机构仿真分析的捕获缓冲参数设计、数字样机、对接过程动力学仿真评估、试验验证与模型修正,以及对接动力学试验等。  相似文献   

19.
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运动模拟器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浩  赵阳  张大伟 《宇航学报》2007,28(4):996-1001
空间对接机构六自由度综合试验台,是对接机构研制所必须的地面试验设备之一,用于对接机构空间对接过程的仿真试验,全面考核对接机构的捕获与缓冲校正能力。利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运动模拟器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全面地表征了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的动力学特性,且具有简单、通用的形式,对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液压驱动系统进行了建模,从而建立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系统模型。在建立该模型的基础上,使用Simulink对运动模拟器的位置跟踪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满足工程试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空间对接六自由度半物理仿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空间对接过程六自由度半物理仿真的方案,及其工程实现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给出了对接过程的运动数学模型,和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对该方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