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挠性板振动抑制的敏感器与驱动器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志成 《宇航学报》2002,23(4):30-36
本文针对挠性板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问题,推导了悬臂板系统压电控制方程,利用方程的输入输出矩阵和板系统的固有特性(包括固有频率和结构阻尼比),给出一种压电敏感器/驱动器同位配置的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每个敏感器/驱动器对相应模态的能观度/能控度的贡献大小,对板系统的每个驱动器输入到敏感器输出相应模态的范薮 进行适当加权后,得到模态范数矩阵,并由此利用2-范数和无穷-范数引出敏感器/驱动器可选位置的优化配置指标。  相似文献   

2.
李勇 《航天控制》1998,16(1):8-12
研究采用共位配置的分布式压电敏感器和致动器的挠性悬臂梁的可镇定性问题,给出两种敏感器和致动器分布函数的表达式,并验证它们满足系统可镇定的条件。证明了在其中之一的一种分布函数下,闭环系统是指数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共位配置的分布式压电敏感器和致动器的挠性悬臂梁的振动控制问题,其中敏感器由压电聚乙二烯氟化物薄膜(PVDF)制成,致动器由压电陶瓷(PZT)或PVDF制成。本文首先建立系统的模型,设计了一种线性反馈控制方案,并应用无穷维空间的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了相应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压电自敏感致动器的挠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粘贴有压电自敏感致动器的挠性梁振动主动控制为例,论述了进行挠性结构传感器/致动器及控制一体化研究的方法,文中给出了压电自敏感致动器的电路模型及自敏感感器 变测量和应变速度测量电路,推导了测量公式,以玻璃钢材料的挠性梁为实验对象,并采用自适应滤波技术来实现振动主动控制,控制系统由TMS320C25及486计算机组成的主从机系统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此种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遥感卫星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志强  蔡陈生  吕旺  沈毅力 《上海航天》2014,31(3):24-33,38
对遥感卫星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给出了国内外高稳定度多挠性遥感卫星控制、快速机动控制、高精度姿态确定、自主智能控制等典型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挠性多体卫星结构-控制一体化设计、卫星在轨试验和高精度姿态确定等关键技术。讨论了挠性多体卫星动力学建模仿真及地面试验验证,H∞控制、自适应滤波前馈等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卫星结构模态与无干扰力矩在轨辨识,以及基于陀螺、星敏感器及其误差、卫星动力学模型、在轨热变形标定等高精度姿态确定技术。  相似文献   

6.
带有输入非线性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庆雷  马广富 《宇航学报》2006,27(4):630-634
针对挠性航天器反作用飞轮输入力矩受限情况下的姿态机动问题,提出了一种仅利用输出信息的变结构输出反馈控制方法。在基于非线性和低阶模态的动力学模型基础上,给出了滑模存在条件以及变结构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的方法,并保证闭环系统渐近稳定;另外,为了避免确定不确定性和外干扰界函数上限的困难,又给出了一种自适应变结构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基于Lyapunov方法分析了滑动模态的存在性及稳定性。最后,将本文提出的两种控制方法应用于三轴稳定挠性航天器的姿态机动控制,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反作用飞轮的控制受限条件下,完成姿态机动的同时,使得挠性附件的振动幅值远远小于0.001,有效地抑制挠性附件的振动。  相似文献   

7.
庞博  李果  黎康  汤亮 《宇航学报》2020,41(4):464-471
针对挠性卫星姿态敏捷机动中,挠性模态和星体转动惯量不确知,进而影响前馈补偿的有效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将非线性状态观测器和转动惯量辨识相结合的精确补偿控制方法。证明了一般挠性卫星动力学的非线性项满足Lipschtiz条件,可引入非线性观测器,实现了挠性模态的准确估计。设计了一种基于角速度最优阶拟合的转动惯量校正方法,进一步提高前馈补偿的精度和姿态机动的快速性。数学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精确补偿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挠性附件振动和转动惯量不准确对姿态控制的影响,提高姿态控制的响应速度,满足挠性卫星机动过程的快速性和稳定性,适用于挠性卫星的姿态敏捷机动控制。  相似文献   

8.
挠性卫星模态参数辨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挠性卫星在轨高精度控制需求,提出一种以飞轮为执行机构、星敏为测量元件的挠性卫星模态参数辨识技术。对卫星整体进行动力学建模并作线性化化简,导出了特征系统实现(ERA)和OKID算法。根据星上实现,给出了相应的辨识策略:构造状态观测器,推导与初始条件无关的Markov参数,再用该参数对系统进行辨识。由数学仿真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辨识算法能有效辨识出整星的模态参数,且在一定的噪声影响下仍能保证辨识的精度,OKID+ERA算法的频率辨识精度优于2%,系统阻尼辨识精度优于10%,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控制输入饱和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智能鲁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野  胡庆雷  马广富 《宇航学报》2009,30(1):188-192
针对挠性航天器带有执行机构饱和的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自适应变结构和智能控制相结合的智能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在基于非线性和低阶模态的动力学模型基础上,针对挠性模态不可测的特点,给出了仅利用输出信息的智能自适应变结构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其中利用神经网络控制来补偿执行机构饱和非线性和采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克服确定不确定性的界的困难,并基于Lyapunov方法分析了滑动模态的存在性及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挠性航天器的姿态机动控制,在反作用飞轮存在饱和特性约束的情况下,完成姿态机动的同时,可有效地抑制挠性附件的振动。
  相似文献   

10.
挠性航天器混合H2/H输出反馈姿态控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张玉民  杨照华 《宇航学报》2012,33(9):1255-1261
研究一类带有挠性附件的航天器的H2/H∞输出反馈姿态控制问题,所涉及的挠性航天器由刚性本体和挠性附件构成。由于挠性附件的振动和航天器本体姿态运动的耦合,再加之振动模态难以测量,对挠性航天器的姿态控制带来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H2/H∞理论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动态输出反馈在模态变量不能测量的前提下也能有效控制航天器本体姿态,而H∞控制器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能有效抑制空间环境干扰力矩和模型不确定性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和纯H∞输出反馈控制算法相比,基于H2/H∞的设计同时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数值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方法对挠性航天器具有很好的姿态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洪华  吴宏鑫 《宇航学报》1995,16(3):8-17,24
首先分析了具有Voigt型粘性阻尼的挠性梁的动力学特性,构造了系统的有限维模态逼近模型,证明了其中H∞意义下的收敛性,进而构造了系统的低维控制规律,证明了闭环路控制的稳定性,从而形成了具有潜在工程应用前景的挠性空间结构振动控制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星敏感器测量模型及其在卫星姿态确定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一武  陈义庆 《宇航学报》2003,24(2):162-167
星敏感器是卫星高精度姿态测量的重要部件,如何正确建立其测量误差模型是影响姿态确定精度的关键因素。本文推导出星敏感器三轴姿态测量误差的方差计算公式,对测量误差的性质进行研究,揭示了在星敏感器三轴测量中,光轴测量精度劣于根据另两轴测量所确定的光轴指向精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星敏感器测量模型,给出改进的姿态滤波器观测方程,减小了观测误差,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姿态确定的精度。本文方法不仅适用于通常使用的双星敏感器姿态确定系统,也可独立地应用于只带单个星敏感器的姿态确定系统。  相似文献   

13.
张钊  胡军 《宇航学报》2011,32(2):290-296
轨道机动时,测量与传输延迟,以及偏心推力对卫星姿态的持续扰动,造成传统的姿态稳定控制方法控制性能下降。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设计了对外扰与状态同时估计的闭环-开环预测器。在外扰力矩定常的假设下,给出了此种估计器对状态与外扰的预测都收敛的判定准则。利用估计出的外部扰动前馈补偿推力偏心干扰力矩,同时利用预测出的系统状态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通过求解两个代数Riccati方程,设计最优状态反馈增益和预测器增益。这种简单的前馈反馈结构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实现性,同时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延迟和干扰的影响,提高卫星轨道机动时本体姿态稳定精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在微波波段广泛使用的FSS器件结构也逐步被借鉴到太赫兹功能器件设计与制作中。基于FSS结构的太赫兹功能器件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很方便地将不同功能的单元结构集成在一个器件上来实现对特定频率的操控。文章介绍了几种研究中的基于FSS的太赫兹功能器件,并通过自制的THz-TDS实验装置对部分器件的器件功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FSS器件具有良好的偏振控制能力和频率可选择性。通过相关基础研究,不仅可以拓展FSS结构在太赫兹领域的应用,同时可丰富FSS库。  相似文献   

15.
姿控发动机试验热流参数测量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姿控发动机试验热流参数测试需求,在分析热流测量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T800的高性价比热流参数测试方案。着重论述了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热流传感器安装工艺、数据记录仪选型、软件设计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系统校准方法及系统调试工作。经多次试车验证:系统操作简便,性能稳定,测量数据完整可靠。  相似文献   

16.
模态参数识别中的激振点和测量点的布局 Ⅰ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点和激振点在被识别结构上的布局对于目标模态的准确识别具有很大影响。本文针对目标模态分别是孤立模态和重频模态,讨论了激振点和测量点的布局准则,给出了模态可识别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交幅度调制(QAM)在高能爆炸无线电遥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幅度调制 (QAM)是一种多进制振幅相位联合键控技术 ,可以解决高能爆炸的遥测问题。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正在研究开发的高能爆炸无线电遥测系统 ,采用 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 16 QAM技术 ,其频带利用率高 ,信息传输速率高 ,分辩率达到 10 ns级 ,测量容量为6 4路。文中介绍利用正交幅度调制技术的遥测系统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和射频调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谱域法并结合互阻抗法,对低RCS双层FSS天线罩进行了仿真设计,并就多层介质衬底影响下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其他方法相比,谱域法能仿真更复杂的FSS单元,求解模型简单,计算量小,能得出非常理想的仿真结果。文章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提出测量精度、故障检测性和故障识別性指标的基础上,研究了冗余测量元件的安装型式和最佳安装方位;提出了一种故障冗余处理方法,以提高故障识别的可靠性,并指出了正交-斜装组合型结构,在飞行器冗余测量中,是一种较好的安装结构。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nd-to-end validation process for the Attitude Control Subsystem (ACS) of the satellite INTA-NanoSat-1B (NS-1B). This satellite was launched on July 2009 and it has been fully operative since the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ACS modules required an exhaustive integration and a system-level validation program. Some of the tests were centred on the validation of the drivers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 and were carried out over the flying model of the satellite. Others, more complex, constituted end-to-end tests where the concurrency of modules, the real-time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even the well-formedness of the telemetry data were verified. This work presents an incremental and highly automatised way for performing the ACS validation program based on two development suites and an end-to-end validation environment. The validation environment combines a Flat Satellite (FlatSat) configuration and a real-time emulator working in closed-loop. The FlatSat is built using the NS-1B Qualification Model (QM) hardware and it can run a complete version of the on-board software with the ACS modules fully integrated. The real-time emulator, running on an industrial PC, samples the actuation signals and emulates the sensors signals to close the control loop with the FlatSat. This validation environment constitutes a low-cost alternative to the classical three axes tilt table, with the advantage of being easily configured for working under specific orbit condi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any of the selected tests. The approa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NS-1B in order to verify different ACS modes under multiple orbit scenarios, providing an exhaustive coverage and reducing the risk of eventual errors during the satellite's lifetime. The strategy was applied also during the validation of the maintenance and reconfiguration procedures required once the satellite was launched. This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complete ACS validation process that was performed and it shows the most relevant errors detected and fixed during testing. Finally it summarises som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