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为更好地理解热力学排气系统(TVS)的运行机理,优化其运行参数,针对节流装置,建立了热力学模型,讨论了节流过程中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单相气体、单相液体节流的性能特性,进一步揭示了焦汤节流效应的原理,分析了不同节流背压下节流前低温工质(液氢和液氧)压力和温度对节流性能的影响,并结合TVS实际应用,阐述了节流最大制冷量的利用效果,提出了优化的TVS工作区间。研究表明:在节流过程不发生相变情况下单相气体节流制冷效应要比单相液体节流制冷效应更加显著;而在节流过程发生相变情况下液体节流至两相后,由于空化吸热导致流体温度降低,对于液氢,0.5MPa的压降可产生接近3 K的温降。对于液体节流,节流前压力对节流过程影响可忽略,〖JP2〗而节流前温度和节流背压对节流过程起主导作用;对于液氢在在轨运行工况下,考虑到节流制冷量的充分利用,同时保证换热过程体积含气率不高于90%,推荐TVS系统中节流背压范围为75~143 kPa。  相似文献   

2.
针对极低温吸附制冷技术的热沉制冷系统,系统分析了极低温吸附制冷的特性,研究了热沉温度对极低温吸附制冷性能的影响,研制了一台极低温吸附制冷机样机,工质气体为氦4,在1.5W@4.2K G-M制冷机基础上实现了50μW@0.8K的制冷性能,验证了基于机械制冷系统的更高热沉温度技术的可行性,这一成果为深空探测和载人空间站相关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田野  杨顺华  肖保国  乐嘉陵 《宇航学报》2015,36(12):1421-1427
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空气节流对煤油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节流流量和节流撤去时间对节流效果的影响。在发动机入口马赫数2.0、静温656.5K、静压0.125MPa的条件下,无空气节流时发动机下壁面稳焰失败,壁面压力较低;有空气节流时发动机下壁面燃料稳定燃烧,壁面压力较高。空气节流可以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推力性能,可以改变发动机的燃烧模态。随着节流流量和节流撤去时间的增加,燃烧越来越剧烈,壁面压力逐渐升高,可能影响进气道的起动。节流可能促使流场产生振荡现象,通过改变节流流量也可以消除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4.
单镜组件是遥感器的关键部件,在深低温真空环境下对其进行面形测试和稳定性测试,是获取测试数据和验证其结构设计正确性的必要手段。文章针对某单镜组件地面验证试验需求,建立真空环境下低温镜头深低温背景,采用GM制冷机机械降温技术,对温控系统进行设计、研制以及模拟试验,实现了产品在(60±1) K、(160±1) K、(200±1) K的控温指标以及60~300 K的控温区间。该降温系统为遥感器光学镜头在深低温环境下完成面形测试和稳定性测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低温推进剂贮箱的压力控制特性和热力学排气系统的运行特性,建立了耦合贮箱内流体流动相变过程与热力学排气系统(TVS)的数学模型,对TVS系统运行后贮箱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进行了仿真计算。在以液氮为贮存工质的低温流体高效贮存平台上,进行了仿真模型的验证。分析了不同液体过冷度对低温贮箱温度和压力控制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在轨贮存周期内,对于饱和状态的液氢和液氧,TVS只有在排气模式下才能实现低温贮箱的压力控制,而对于过冷状态的液氢和液氧,TVS只需进行混合模式运行便可实现低温贮箱压力控制,且TVS混合运行时间随液体过冷度的增加而减少,16 K液氢时TVS的运行时间(546 s)相比于20 K液氢(663 s)减少了17.6%,78 K液氧时TVS的运行时间(2 760 s)相比于90 K液氧(16 469 s)减少了83.2%。过冷液体与气枕的混合可以实现低温流体在轨贮存过程中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一种典型漏热工况下液氢加注管道内径的选择方法。选择合适内径的加注管道能够降低液氢的加注消耗量,降低试验成本。液氢加注消耗主要包括:预冷管道液氢消耗;克服流阻液氢消耗;热侵造成的液氢消耗。根据典型漏热工况的要求,进行了管道的绝热结构设计。上述方法已被应用于某型号试验容器加注管道的设计和加工,并通过实际运行,对其加注效率和预冷液氢消耗量进行了核实。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天器推进系统,分析了氦气在气路上的工作过程,研究了氦气节流效应及其对减压阀阀体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航天器气路正常工作的温度与压力范围内,氦气经过减压阀节流后的温升在65~68 K之间,并随减压阀进、出口压力差的增大而增大。氦气温度变化引起减压阀阀体温度的变化,因此了解阀体温度特性是减压阀热控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低温推进剂在火箭推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液氧、液氢以及液甲烷等低温推进剂的研究也得到了深入开展。然而,有关低温推进剂热力学性能的研究虽有开展,但各种推进剂性能的特点和差异缺乏研究,对低温推进剂的热力学性能缺乏综合性分析研究和系统认识。统计了1960年以来火箭推进剂的使用以及按照火箭级应用分布情况,对低温推进剂在火箭推进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系统性综述。从低温推进剂的基础热物理性质出发,面向航天推进应用,对不同低温推进剂的动力特性、传输特性、贮存特性以及致密化特性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液氢推力特性最好,氢氧发动机理论比冲可达457 s。相同管路和工况条件下,液氢流动阻力最小,液氧流动温升最小,液甲烷流动阻力和温升特性表现居中。以管长为10 m、管内径为0.1 m的加注管路为例,液氢流动压降小于5 kPa,液氧流动温升小于0.5 K。在地面停放过程中液氧和液甲烷温升小,贮箱增压慢,同时液甲烷热分层现象较弱。对于高5 m、直径3 m的圆柱形贮箱来说,当外界热流密度为50 W/m2时,液氢温升可达4.83 K,液氧仅为1.93 K;液氧贮存周期可达36...  相似文献   

9.
<正>红外制导武器系统,特别是小型红外制导导弹多采用3~5μm、8~12μm波段工作的InSb、HgCdTe红外探测器。它们要在70~100K范围内的低温下工作(一般80K左右),以获得足够高的灵敏度。也就是说低温制冷是这一类红外探测器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气液两相流动的均相模型对液氢加注系统的非稳态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控制方程采用均相流模型方程组,考虑了周围环境的热量传递。采用控制容积法建立离散方程的隐式差分格式。针对低温液氢不同的入口压力、出口压力、入口温度等工况进行了计算,分析讨论水平管路中低温液氢填充过程时压力、温度、流量、含气率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管路填充的临近入口点压力、流量随时间脉动的幅值最大,甚至比入口的压力高1.5-2倍。为了提高低温介质的通过率,减小低温介质的气化率,应尽量提高低温介质的入口压力、减小出口压力、降低入口温度和管壁温度,并尽可能增强管壁的绝热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谈谈高低温工作试验中的保温时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和分析了温度试验中的试验箱温度稳定和试件温度稳定的定义,民用标准和军用标准有关试件温度稳定的定义及其区别,温度稳定时间的确定方法,特别是确定试件温度稳定的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和应用情况;介绍了保温时间的概念及其在高低温工作试验中的组成,分析了各组成部分的含义以及GJB 150和MIL-STD-810两个系列标准中这一组成部分的变化情况;最后提出了确定受试产品温度稳定时间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直接测量法确定受试产品温度稳定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温度试验中受试产品温度稳定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环境试验标准中温度稳定的定义和确定方法;自行建立了用直接测量法确定受试产品温度稳定时间的测试方案、测试设备,进行了有关测试,并与用重量法估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指明影响受试产品温度稳定的各种因素;最后总结出应用直接测量法确定受试产品温度稳定时间的必要性、优越性、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两部分就GJB 150.3A《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3部分:高温试验》中的高温日循环贮存和日循环工作,高温恒温贮存和恒温工作试验模拟的环境、适用对象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第一部分着重介绍GJB 150.3A的各试验程序及其与GJB 150.3和MIL-STD-810C中各试验程序的关系;第二部分对GJB 150.3A提供的自然和诱发的温度日循环数据作为贮存或工作试验条件可应用于哪类设备进行说明,并对目前GJB 150.3A在型号工程应用中一些疑问、误解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探讨宽波束天线噪声温度的计算方法及噪声温度对系统灵敏度的影响 ;提出天线自身噪声源、天线自身噪声温度、天线直流电阻、天线交流阻抗等概念 ,给出自身噪声温度的计算公式 ;对典型的 GPS天线的噪声温度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5.
在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利用氮分子振动谱线和氮分子离子的转动谱线,研究了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在两极板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越靠近极板振动温度越小,中间振动温度最高;而转动温度在两极板间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两部分就GJB 150.3A《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3部分:高温试验》中的高温日循环贮存和日循环工作,高温恒温贮存和恒温工作试验的环境、适用对象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第一部分着重介绍GJB 150.3A的各试验程序及其与GJB 150.3和MIL-STD-810C中各试验程序的关系;第二部分对GJB 150.3A提供的自然和诱发的温度日循环数据作为贮存或工作试验条件可应用于哪类设备作了说明,并对目前GJB 150.3A在型号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一些疑问、误解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此为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利用氮分子振动谱线和氮分子离子的转动谱线,研究了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在两极板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越靠近极板振动温度越小,中间振动温度最高;而转动温度在两极板间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DS18B20-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的功能特性和结构特点,分析了其工作时序,结合AT89S51给出了数字式温度测量装置的系统结构、硬件接口电路和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连续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镁基(Cf/Mg)复合材料的强度,采用压力浸渗法制备了T300/AZ91D和T700/AZ91D两种复合材料,通过改变预热温度和浇铸温度,对采用压力浸渗法制备连续Cf/Mg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热温度太高会损坏碳纤维,影响碳纤维与基体的结合;浇铸温度太低会使熔体在碳纤维未浸渗完全时便已开始凝固;浇铸温度太高会损坏碳纤维,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预热温度为450 ℃、浇铸温度为800 ℃时,制备的T300/AZ91D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为865 MPa;当预热温度为450 ℃、浇铸温度为750 ℃时,制备的T700/AZ91D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为1 153 MPa。通过研究,提高了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该材料能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表面瞬态测温用薄膜热电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航天器表面测温的需要,研制了一种K型(NiCr-NiSi)薄膜热电偶。该型热电偶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针型高温陶瓷基体上制备薄膜热电偶,其热电偶结点厚度为微米级,能够与航天器表面有效贴合,实现航天器表面的瞬态高温测量。通过物理试验验证,该型薄膜热电偶测量最高温度能够达到800℃,测量相对误差在±0.5%以内,满足返回式航天器表面高温的瞬态测温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