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轨卫星综合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卫星在轨相关数据(卫星在轨综合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量大,查询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对管理卫星在轨综合数据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将卫星在轨综合数据分类处理的方法,即利用遥测数据变化缓慢的特点采取变化存储的方法,压缩遥测数据的存储量,同时图形查询遥测数据时使用特征值提取算法快速完整地绘制遥测曲线;对于计算结果与在轨运行信息,采用数据类型描述的方式实现多类型数据的统一管理,较好地解决了计算结果与在轨运行信息数据管理复杂,数据类型扩展困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卫星在轨综合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2.
以某在轨故障诊断课题为研究背景,针对目前卫星测试系统遥测数据判读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效率低,可靠性低,对测试进度影响较大,还消耗大量人力的问题,通过调研卫星遥测值变化规律以及现有遥测数据判读方式,提出一种开放的判读函数编译平台,并在平台上实现了遥测数据的自动判读,提高了测试效率,减少了人力消耗,有利于实现在轨监测和卫星测试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以通信卫星为例,分析卫星已经发生的和可能出现的在轨故障信息,利用数据库与面向对象技术对在轨故障现象与故障排除过程的仿真进行建模,设计了一种通过遥测信息显示故障仿真过程的全数字仿真平台,可为卫星在轨故障的辅助分析与定位、故障解决预案的制定提供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目前的卫星姿态轨道控制系统,针对其故障预测、诊断及对策提出了一套故障推演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由故障动态注入系统、动态模拟系统、数据归档显示处理系统组成,完成了对在轨卫星的电性接口一致性仿真,通过计算仿真遥测数据与真实遥测数据的相关量获得异常指标,得出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通过软故障、硬故障和真实部件故障注入方式复现...  相似文献   

5.
分析设备在轨温度异常变化的3个原因:遥测数据错误、设备周边热边界异常变化和设备内部热状态异常变化,提出用故障树来确定温度异常变化原因的分析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以某卫星寿命末期蓄电池故障时的遥测温度数据为基础,通过热分析模型进行了多工况的模拟,排除了遥测温度异常、卫星姿态异常、主动控温异常等因素,得出故障是由于电池内部热耗异常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16,(6):75-80
为了对卫星地面测试和在轨运行期间可能发生导致遥测信号异常的偶发故障进行排查,快速精确地定位问题,文章进行了异常遥测信号识别方法研究。针对二进制相移键控/相位调制(BPSK/PM)遥测信号,通过分析信号的特征,总结了遥测接收过程中异常信号可能发生的三种情况及其原因,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估计的异常遥测信号识别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宏观区分遥测调制信号异常与数据异常,并作为异常信号存储和再处理的基础,从而为故障判定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刘百麟  金迪 《宇航学报》2015,36(7):763-768
研究一种基于遥测数据的卫星在轨飞行温度仿真计算方法,以卫星热控边界温度遥测参数作为仿真计算模型基准温度参数,挖掘星上设备温度与安装边界(热控边界)温度之间的数值定量关系,形成卫星温度关系数值矩阵。通过基准温度遥测数据与卫星温度关系数值矩阵之间数值运算,实现卫星在轨飞行温度仿真预计,计算误差小于2.5℃。  相似文献   

8.
高分三号卫星自主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7,(6):40-46
在分析遥感卫星自主健康管理需求和目标的基础上,对自主健康管理进行分级,提出高分三号(GF-3)卫星自主健康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可重配置的遥测在轨实时监测与量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标准化遥测监视表设计、可量化故障事件包设计、可量化统计事件包设计、故障和统计事件包自主生成条件、曲线比对功能等共性关键技术。GF-3卫星在轨运行结果表明:卫星能够在非地面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对整星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在故障发生时实施自主诊断、隔离和恢复,最大限度地保证卫星安全,有效提高卫星在轨自主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风云四号(FY-4)卫星测控数管分系统特点及其应用。给出了测控数管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采用CCSDS协议分包遥测,提出了虚拟信道遥测包调度策略、遥测包传输灵活配置策略、高精度高频可编程遥测,以及境外遥测全程采集4种分包遥测优化方法,实现了自主动态遥测采集和下传、在轨遥测异常排查、重点遥测波道高精度高频采样、卫星发射至定点过程的遥测盲区消除。分包遥控采用遥控数据优先级选择策略,保证了遥控与程控指令同时输出,实现了卫星发射至定点全过程的程控管理功能。设计了部件级和整星级故障管理策略,对部件级故障具备一定自主管理功能,其检测策略可对部件级故障进行诊断与切换重组,实现了对卫星重要故障状态的监视与应急处置。采用1553B+SpaceWire双总线结构,既满足了高低速数据使用需求,又提高了数据传输接口的通用性,同时对卫星重要参数有备份与恢复功能。FY-4A星表明:其测控数管分系统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遥测数据是航天器研制阶段最重要的产品成果之一,是检测航天器功能及性能指标、验证航天器各系统研制成果,以及分析在轨测试数据的重要基线。航天器各通道的遥测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一种卫星多通道异构遥测数据融合分析与比对方法,实现多通道异构遥测数据的预处理、融合分析、融合比对等,解决了直接人工判读效率低和准确性差的历史问题,有效提升卫星综合测试和在轨监视的数据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1.
发展基于天基测控网的卫星测控定轨技术是克服传统地面测控方式缺陷的有效手段,而仅仅利用天基星间测量信息进行自主定轨易产生亏秩现象.为消除亏秩问题进一步提高定轨精度,本文以位置速度矢量作为轨道改进状态向量,对基于星间相对测量自主定轨亏秩问题的本质进行了再探讨,针对星间相对测量的三个应用领域中继卫星系统、编队卫星星座、双星定位系统提出了基于联合定轨策略的天地基测量信息融合的改进措施.以双星定位系统为例提出了数值融合联合定轨算法,并进行了联合定轨仿真实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数值融合算法的联合定轨策略能够大大改善法方程系数矩阵的性态,两天观测数据下用户星定轨精度可以达到11.26米.  相似文献   

12.
While much of what is known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spacecraft in flight is learned by monitoring telemetry data streams, this paper describes some unique observations made with ground-based astronomical equipment, don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enth flight of the U.S. Space Shuttle. The study had two main objectives: to test the ability of low-cost, low-light-level television equipment to monitor satellites in orbit, and to attempt visual and photographic observation of the reentry characteristics of a Space Shuttle Orbiter. Both efforts met with considerable success and are described herein.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传算法的全球导航星座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部分卫星失效的情况下会引起地面导航性能下降甚至造成导航服务中断,但卫星数量众多的全球导航星座本身具有一定冗余性,在少数卫星失效时可以通过调整剩余工作卫星的轨道来降低失效影响。这种星座重构的维护方式具有快速响应故障和故障针对性强的特点。在星座重构中涉及到选取调整卫星及其轨道参数的问题。分析了用遗传算法实现星座重构方案优化的编码、适应度选取和进化过程,利用C 结合STK和GALIB完成了对24MEO 4GEO构成的全球导航星座在3颗以下MEO卫星失效时的星座重构方案优化,并对多种星座重构的轨道机动方案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多星并行遥测数据处理和海量数据高并发分析的性能需求,便于后续进行数据挖掘、智能预警,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卫星遥测数据实时压缩算法。针对遥测数据的特点,提出了遥测自适应分类方法,采用改进型RLE(Run Length Encoding,行程编码)压缩和增量压缩结合的算法,结合数据库技术,实现了遥测数据的压缩。在某型号卫星研制项目中,采用了该算法进行数据压缩,统计分析表明:该算法起到了很好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基于统计学方法对卫星及其关键部件进行剩余寿命预测时普遍存在的建模困难、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为更快速、更精确地预测在轨运行卫星关键零部件的剩余使用寿命(RUL),选取时序数据特征提取能力较强的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构建RUL预测模型.在模型构建时,除了利用卫星遥测数据之外,还将反映卫星通信质量的统计类数据添加...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及其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军 《航天器工程》2008,17(3):23-28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至今,我国已先后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1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2静止气象卫星,顺利完成了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从试验到业务卫星的跨越。由“风云”气象卫星获取的地球大气和地表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与分析等多个领域。文章介绍了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地面应用系统组成、“风云”卫星产品及应用,最后展望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星间无线电测距的卫星自主定轨与导航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提出了在空间数据链中基于星载无线电测距实现低轨卫星的自主定轨方法。通过星上天线发送和接收网内其他卫星的通信数据,从中获取相互间的距离信息,应用推广Kalman算法确定卫星的位置和速度,实现卫星间的互相定位。以铱系统为背景,针对所提出的两种不同组网方式进行了具体的仿真,并与GPS定轨相比较,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8.
The growth in NASA's ground network complexity and cost triggered a search for an alternative. Through a lease service contract, Western Union will provide to NASA 10 years of space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with a 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 (TDRSS). A constellation of four operating satellites in geostationary orbit and a single ground terminal will provide complete tracking, telemetry and command service for all of NASA's Earth orbital satellites below an altitude of 12,000 km. The system is shared: two satellites will be dedicated to NASA service; a third will provide backup as a shared spare; the fourth satellite will be dedicated to Western Union's Advanced Westar commercial service. Western Union will operate the ground terminal and provide operational satellite control. NASA's Network Control Center will provide the focal point for scheduling user services and controlli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TDRSS and the rest of the NAS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roject control centers and data processing facilities. TDRSS single access user spacecraft data systems should be designed for efficient time shared data relay support. Reimbursement policy and rate structure for non-NASA users are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9.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硅太阳电池在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震  杜红 《航天器工程》2011,20(5):68-72
空间辐照效应的影响,使太阳电池输出功率随其在轨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减。文章以2颗在轨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为研究对象,对某类我国自主研发的硅太阳电池的在轨输出功率衰减率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所获得的相关遥测参数,通过数值统计与数学分析的方法,采用确定的计算公式得出太阳电池阵的总输出电流,用以表征其输出功率。文章提出了一种曲线平移...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recent announceme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of life on Mars, there is renewed interest in Mars missions, perhaps eventually in human missions. Astronauts on such missions are at risk to occasional periods of enhanced high energy particle flux from the sun known as Solar Particle Events. These events can pose a substantial risk to the health of the astronauts and to the on-board electronics. Effective forecast and warning of these events could provide time to take steps to minimize the risk (retreating to a safe haven, shutting down sensitive equipment, etc.) Providing that forecast capability, will require additional monitoring capability. The extent of this architecture is sensitive to the orbit selected for the transfer to and from Mars.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major classes of Mars missions (Conjunction and Opposition) and sub-categories of these classes and draws conclusions on the number of monitoring satellites needed for each, with a goal to reducing total system cost through optimum orbit sel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