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接机构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时军委  徐峰  胡雪平  肖余之 《上海航天》2011,28(6):17-22,48
以神舟飞船的对接机构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不同研制阶段仿真的任务规划,给出了研究中的对接机构仿真分析的捕获缓冲参数设计、数字样机、对接过程动力学仿真评估、试验验证与模型修正,以及对接动力学试验等。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对接机构是完成空间在轨对接任务的核心机构,要保证成功完成对接任务,必须清楚掌握其对接过程动力学作用机理与表现。文章针对爪型对接机构的对接过程开展动力学研究,建立了考虑对接过程中的接触、摩擦及碰撞等非线性因素的对接机构动力学模型,进行对接过程的全程动力学仿真模拟,详细分析了对接过程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并从能量角度分析了缓冲器的工作性能,可为爪型对接机构的设计、对接初始条件确定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杆-锥对接模式,提出了一种用于智能微纳星站母星与子星的对接、装载、存储与分离的新型锥-杆对接机构方案.母星接收杆能与子星的对接锥实现自主捕获与对接,且能作为子星的入舱导轨和停靠支架,完成装载、存储与分离.给出了新型锥-杆对接机构设计,用参数化方法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基于捕获阶段动力学建模,用Adams解算器对对接与分离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锥-杆对接机构满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运动模拟器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浩  赵阳  张大伟 《宇航学报》2007,28(4):996-1001
空间对接机构六自由度综合试验台,是对接机构研制所必须的地面试验设备之一,用于对接机构空间对接过程的仿真试验,全面考核对接机构的捕获与缓冲校正能力。利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运动模拟器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全面地表征了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的动力学特性,且具有简单、通用的形式,对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液压驱动系统进行了建模,从而建立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系统模型。在建立该模型的基础上,使用Simulink对运动模拟器的位置跟踪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满足工程试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非合作目标卫星三臂型对接机构及其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航天》2015,32(1)
针对非合作目标卫星对接机构的特点及设计要求,选择发动机喷管作为对接接口,设计了一种三臂型非合作目标卫星对接机构,进行了相关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用D-H矩阵法分析了对接机构的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建立了末端执行器的位姿与关节变量的关系。用拉格朗日方程分析了机械臂关节所受力矩,推导出了关节力矩与运动学参数间的关系,验证了对接机构的捕获能力,用ADAMS进行了对接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机构的正确性,为非合作目标卫星对接机构的后续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异体同构周边内翻式对接机构,从详细的传动原理及工程实践两方面说明可以建立简化的对接机构缓冲系统模型,既不损失对接机构性能特点,且简化了模型实现和计算。基于此,建立转位机构辅助实验舱侧向再对接仿真模型,给出仿真结果,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的数值和趋势一致性较好,运动量的误差值小于10%,模型仿真结果可以作为空间站侧向再对接流程设计的依据。这种简化的对接机构模型也可以用于机械臂辅助再对接动力学过程建模。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目标时对接机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对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与不同质量飞行器对接过程的特点,以纵向性能为例,提出了缓冲性能参数与对接初始条件组合设计,使对接机构能够适应不同对接飞行器质量特性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周边式对接机构对接捕获阶段的三体力元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超蓝  洪嘉振  章杰 《宇航学报》2004,25(4):439-442
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从首次接触碰撞到完成捕获这一阶段称为对接捕获阶段,对对接捕获阶段动力学性态的研究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建立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是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以有内导向瓣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为研究对象,从机构的物理模型出发建立了对接捕获阶段的三体力元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缓冲系统六个方向之间的耦合和缓冲系统中齿轮等转动部件惯量的影响。并在动力学仿真软件DADS的接口上开发相应的用户模块。在DADS平台上完成对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  相似文献   

9.
空间对接过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内翻式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的接触形式,控制模型和力学模型,建立了对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接过程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空间飞行器对接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是目前飞船对接已经采用了的一种对接机构。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具有这种对接机构的飞船的对接动力学。对接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捕获与接触;调整对接环;对接成功后的飞船姿态调整。 本文根据Jourdain—Bertrand原理推导并给出这三个阶段的对接动力学模型。同时,给出一组数字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空间飞网质量块动力学分析及收口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郭吉丰 《宇航学报》2012,33(10):1377-1383
 研究空间飞网收口机构在捕获过程中产生翻滚缠绕的原因及质量块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在质量块连体坐标中对其所受空间力系进行简化,分析质量块产生翻滚的原因,并据此对质量块与捕获网的连接进行优化设计。建立了超声波电机启动后质量块各转动部分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其对产生缠绕的影响。并据此对原质量块的结构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实验证明经优化设计的新结构改善了收口机构翻滚缠绕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罗建军  薛爽爽  马卫华  王明明 《宇航学报》2016,37(12):1411-1418
针对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抓捕目标后的动力学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一种参数辨识的持续激励轨迹设计方法。首先,基于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模型;然后,采用有限傅里叶级数对空间机器人的机械臂关节运动轨迹进行参数化表示,并以参数辨识回归矩阵条件数最小化为指标,通过求解一个包含多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得到傅里叶级数的待定系数;最后,采用基于QR分解的递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实现对采样数据的序贯处理,并求解出待辨识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激励轨迹设计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空间机器人参数辨识的收敛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空间大型末端执行器捕获动力学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冬  魏承  田浩  张越  赵阳 《宇航学报》2014,35(10):1120-1126
以绳索式末端执行器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化方法,采用六维弹簧柔性连接方式建立了绳索动力学模型,并引入绳索与目标间的非线性接触碰撞力和摩擦力模型,获得末端执行器捕获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末端捕获冲击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所建模型可充分考虑绳索的空间运动状态以及捕获过程中绳索与目标间的接触碰撞过程,基于此模型可预示并预防捕获过程中瞬时的较大冲击。对于机构设计和控制器调试具有一定意义,并可作为物理试验的有效补充,解决我国未来空间大型目标捕获任务地面试验验证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主动控制式对接机构对接预捕获阶段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主动控制式对接机构对接的基本操作过程,并以具有六个作动阻尼器的主动接制式对接机构为例,对对接预捕获阶段作了详细的研究。 该阶段两对接飞行器的运动方程,给出了作动/阻尼器为满足捕获条件所需达到的长度的计算方法,设计了控制回路,在此基础上作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设计的控制系统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面向控制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弹性机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其高度复杂的动力学特性使得飞行控制研究具有挑战性。本文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独特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其对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影响。基于模态分析结果,推导了关键动力学特性的解析描述,揭示出其潜在的物理机理,评估了其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具体而言,研究了静不稳定性和非最小相位行为对控制带宽的约束,以及弹道/姿态大滞后特性。分析了控制/结构耦合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传感器配置准则。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波电机的空间飞网自适应收口机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波  郭吉丰 《宇航学报》2013,34(3):308-313
介绍了一种采用超声波电机作为驱动源的空间飞网自适应收口机构(质量块)的设计及实现方法。通过分析捕获过程中质量块运动情况,研究超声波电机电流与负载的关系,确定以加速度信号和电流信号作为电机启动和停止的触发信号,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质量块的驱动控制系统。通过在电机输出轴与卷筒间加入差动轮系构成双卷筒机构,力学分析证实了该机构在负载不均衡情况下的自适应性。分析证明该机构使飞网的捕获操作对捕获平台的精度要求降低,有容错能力。同时使收口机构在部分质量块故障时也能完成捕获任务。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开展了高超声速飞行器(HIFIRE-5)的流场特性计算研究,精确捕捉高超声速流场中的波系、背流面横向流动及表面流动现象,并对激波及横向流动其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数值计算方法有效,横向流动和横流失稳是产生流场三维涡系结构的主要原因,该认识可为类似外形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设计、优化及气动特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云洁  张聪 《宇航学报》2016,37(12):1441-1448
针对领弹-从弹编队构型的反舰导弹的末段协同制导,提出一体化位姿控制(ICPA)策略,将传统的位置跟踪控制和姿态稳定控制集成一体。建立便于一体化策略实施的串级型设计模型,在动态面控制的框架下设计一体化位姿控制算法,并通过Lyapunov方法证明其稳定性。从弹仅需获取领弹的位置信息,就能在确保自身姿态稳定的同时精确跟踪期望位置保持编队构型,而无需领弹的航向、速度、姿态等其他信息。总结一体化设计思想的本质:通过一个中间状态量建立质心方程和姿态方程之间的直接联系,集成出一个串级型设计模型,并针对其进行闭环算法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对所提出的一体化位姿控制策略及算法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动力学环境试验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动力学环境模拟试验综合测试系统的原理、构成及关键技术,给出了大中型动力学综合测试系统硬件平台及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考虑通道耦合因素的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向宇  晁涛  王松艳  马萍 《宇航学报》2016,37(8):936-945
针对倾斜转弯(Bank-to-turn, BTT)飞行器俯冲段制导与控制系统设计中存在的强耦合、强非线性问题,研究考虑通道耦合因素的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控制通道间耦合因素的三维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不确定性因素,采用连续非光滑控制理论对三维块系统设计非光滑扩张状态观测器(Non-smooth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NESO)进行观测补偿,然后结合反步法与块动态逆方法设计可以保证有限时间收敛的制导与控制一体化算法,并严格证明了带有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级联系统是全局有限时间稳定的。提出的方法适应强耦合BTT飞行器存在扰动情况下的快时变控制需求,通过仿真校验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