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七七事变前夕,国际知名学者冯·卡门教授在清华大学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系。在五六十年代,清华大学为配合国家“两弹一星”研制。以发展航天技术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北京一号”小卫星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航天界兴起了发展小卫星的热潮,特别是小卫星星群或星座的发展,将取代部分现代大型应用卫星的功能。文章提出并总结了图像综合品质评价技术指标,对中国的“北京一号”(DMC+4灾难监测星座)小卫星图像进行评价,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几个方面对中国“北京一号”小卫星图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80年代是我国导弹航天及其测控事业迅速发展的10年,也是我国遥测事业迅速发展的10年。70年代末,我国的遥测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有关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工厂,各自形成了具有一定水平、一定规模的遥测设备研究、试制和生产能力。但是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同行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局面。1980年2月,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挂靠在七机部七○四所。从此遥测界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由于挂靠单位的积极努力,遥测同行们能有机会经常在一起,就重大学术问题和技术问题进行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遥测技术的发展。我作为遥测界的普通一  相似文献   

4.
2007年2月7日,《航天员》《中国国家天文》两刊记者联合采访了中国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针对当前航天各国重新兴起的探月高潮、中国即将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等问题,请欧阳院士为我们做了详尽的解答。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的睿智,更看到了一位积极推动中国科普事业的楷模。他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这项工作(嫦娥工程)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把它变成大家的一个思路,一次行动……”  相似文献   

5.
<正>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建设“全球定位系统”(GPS)开始,现已有4个投入使用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分别为美国GPS、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中国“北斗”、欧洲“伽利略”(Galileo)。独立自主的GNSS在提供时间与空间基准,以及所有与位置相关的实时动态信息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对一个国家的国防军事、民生服务及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1999,(1):14-14,18
七七事变前夕,国际知名学者冯·卡门教授在清华大学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系。在五六十年代,清华大学为配合国家“两弹一星”研制,以发展航天技术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工程力学系、自动控制系和动力系,为国家培养航天科技人才。在迈向21世纪的今天,通过发展航天科技,带...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飞航导弹事业进入了不惑之年。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飞航导弹型号的研制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引进仿制,70年代自行设计,80年代创新,到90年代全面发展,经历了创业、发展和创新三个历史阶段。几代航天三院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把一个主要从事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研究试验的型号保障院发展成为一个集研  相似文献   

8.
刘静 《航天》2014,(5):28-30
作为发展中的航天大国,中国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致力于空间碎片减缓和防护研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995年6月,中国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入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开始了空间碎片领域的研究。今年5月12—1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将在北京主办IADC第32次会议。本刊特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刘静介绍空间碎片问题的国际环境及应对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简介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结束后,我国台湾地区和周边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国家,积极引进和部署新型战术弹导弹防御系统。主要有:可为它们提供预警的美国导弹预警卫星,即DSP计划卫星及其后继系统,爱国者反导御系统,预警机,“宙斯盾”防御系统,俄国的S-300反导防御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由航天工业总公司704所独家承担的我国“七五”技术攻关项目“基本型系列实时计算机遥测系统”研制成功,并于9月25日通过部级鉴定。专家们认为:该系统设计起点高,技术难度大,工程艰巨,是我国90年代遥测领域的换代支柱产品,总体性能指标达到8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功能属90年代国际首创。该系统研制成功,使我国遥测技术跨入了世  相似文献   

11.
一、简要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初,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谋划祖国未来的发展蓝图。1956年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家“1956年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刚要(草案)”。这个规划包括57项重要新型科技内容,火箭与喷气推进技术是其中7个重点项目之一。根据这个规划,我国开始了包括组建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设计机构在内的一系列筹备工作。我们的研制工作从仿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1,(9):12-12
本报讯 中国的飞航导弹事业进入了不惑之年。 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飞航导弹型号的研制工作,从 20世纪 60年代引进仿制, 70年代自行设计, 80年代创新,到 90年代全面发展,经历了创业、发展和创新三个历史阶段。几代航天三院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把一个主要从事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研究试验的型号保障院发展成为一个集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批生产为一体的飞航导弹研究院,完全靠我国自己的力量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飞航导弹事业发展的道路,结出了丰硕成果,创造了令世人…  相似文献   

13.
探空火箭是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起步项目之一,也是中国在高新技术中较早取得突破、较先达到国际水平和应用较为广泛、成果较为丰硕的一个领域。 中国探空火箭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研究和试验阶段,基本任务在于探索探空火箭的技术途径、掌握探空火箭的研制规律和方法、开展相应的火箭探空活动。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90年代)为应用和提高阶  相似文献   

14.
早在90年代第一个春天尚未降临之际,中国航天界的领导人就作出了一年之中“五星高照”的决策。如今,奔腾的马年还未成为历史,五颗不同用途的人造卫星已先后从神州大地上升起。精确的计划,精湛的技术,精心组织的一次次发射——199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名符其实的丰收之年。 2月4日,中国第五颗实用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甲AC卫星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成功,于2月13日准确定点在东径98°赤道上空,使中国多数地区用3米地面站即可收到卫星传送的清晰图象,将中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一、背景 林业是我国最早应用遥感技术并形成规模的行业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创建了“森林航空测量调查大队”,首次建立了航空调查和地面综合调查相结合的森林调查技术体系;80年代初期成功研制了遥感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发展了图像分类、生物量估测等理论和技术,并在“七五”、“八五”期间完成了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区遥感综合调查、森林火灾监测。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中国早在6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研制航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70年首次应用于中国“东方红1号”卫星的发射,迄今已成功研制和应用了多种不同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从本期起,分三期向国内外读音介绍六种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下属单位研制生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包括,第二期:FG-02“长征1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东方红2号”卫星远地点发动机,第三期:FG-23A返回式卫星制动发动机;“风云二号”卫星远地点发动机;第四期:EPKM近地点发动机,CZ-2C/FP运载系统变轨发动机(FG-47)。这些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7.
韩石 《航天》2009,(6):52-53
中国“天翼”起飞 我国地效飞行器研制工作起步也是比较早的。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中船总的研究所和航空605所等单位,进行了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小型实验样机的研制。经过40年的努力,船总的702所和708所已先后研制出“信天翁”系列和“小天鹅”小型地效飞行器,也叫地效翼船,其中,“信天翁”系列地效翼船具有在地效区以外飞行的能力。但上述型号都还处于试验样机阶段,进入实用化尚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8.
袁俊 《中国航天》2001,(12):36-40
1999年1月,美国政府设立纳米技术工作小组,9月提出“国家纳米技术主导权计划”。2000年1月美国制定了“国家纳米技术战略”,2000年7月宣布实施国家纳米技术创新工程。美国政府现已把纳米技术作为最优先考虑的战略。日本、欧洲的工业发达国家也先后制定了纳米技术发展规划。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防部就认识到纳米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开发:通过先进的纳米电子设备,取得持续的信息战优势;研制以纳米结构为基础的光电武器和作战系统,减小作战风险,并补偿兵力的减少;在确…  相似文献   

19.
苏联“第三代”化学纤维的开发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先后开发了高强高模量纤维,在高温下和暴露于火焰中仍有良好稳定性的有机纤维,具有一定电化学性质的纤维,有选择分配液体或气体介质为单一成分的空心纤维,具有离子交换能力和生物活性官能团的纤维,等等.70年代初以来在芳纶纤维及带有杂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简要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初,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谋划祖国未来的发展蓝图。1956年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家“1956年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刚要(草案)”。这个规划包括57项重要新型科技内容,火箭与喷气推进技术是其中7个重点项目之一。根据这个规划,我国开始了包括组建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设计机构在内的一系列筹备工作。我们的研制工作从仿制苏联援助的P-2火箭开始。但到了1960年8月,中苏两党两国因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决裂,使这种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援助彻底终止。中国导弹与火箭技术的发展转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