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中国航天新型智库建设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业界、学界对此鲜有专题研究。2013年,笔者曾在《中国航天》杂志发表《中国航天软实力与世界航天强国建设》一文,论证了航天软实力与世界航天强国建设的内在联系,并首次提出"积极培育具有世界水平的航天智库"。由于篇幅所限,当时未能就此展开论述。本文将从分析中国航天新型智库建设的概念和价值入手,论证其与建设世界航天强国、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以及发展空间外交事业的辩证关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航天事业虽然孕育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和举国体制之中,但改革开放大潮已经为之打上了深深的市场经济烙印。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的变革一直在悄然酝酿,必将深刻改写中国航天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方向。在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对中国商业航天的法治引领及营商环境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对于打造中国航天事业升级版、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航天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振军 《中国航天》2013,(11):33-37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我国航天科技工业部门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肾航天梦与强军梦、中国梦紧密地结合起来,果断提出了建设世界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开始打造中国航天事业升级版。2013年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行动纲领(2013~2020)》,从企业层面明确提出未来一个时期集团公司的战略使命、奋斗目标及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行动方针、战略举措及行动计划,为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刊首语     
正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指出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国航天由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最近,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正式投入使用。这颗卫星突破了很多制约我国航天技术跨越发展的瓶颈技术,创造了我国及世界通信卫星多个"首次",是中国航天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从2017年20次左右、2018年1个月近10次的航天发射状态看,高密度发射将成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航天强国",这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来说意味着新的发展契机。而航天科普事业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航天科普承载着传播航天知识与技术的重要任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随着传播方式的变革势必带来传播路径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号角。在新时代继续弘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鲜明红色基因的航天精神,对加快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具有重大意义。正值"2020年中国航天日"之际,本文总结了中国航天成立60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归纳了取得的宝贵经验和航天精神,在系统分析新时代弘扬航天精神面临的形势要求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正>"嫦娥"四号探测器带着国人的重托,在世界的注目中奔向了遥远的月球背面,这一科技实践创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举世瞩目,被誉为2018年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深空探测科学研究工程。那么,"嫦娥"四号为什么要到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此举有什么重要意义和技术创新呢?第一,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纵览中国航天发展史,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历经60余载,中国航天人不懈奋斗,努力追赶世界航天强国,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也进入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新时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品牌作为彰显国家文化魅力、展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名片",在"航天强国"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设航天强国做出了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集团)第七次工作会提出了集团公司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明确了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的规划和步骤。作为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天惯性技术专业化科研生产单位,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在助推航天强国建设、有效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巩固和夯实60年来的奋斗和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0.
<正>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是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的能力,其全球化布局和应用进程不断加快。鉴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殊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运营及其应用领域的立法,加快推动在卫星定位导航授时(PNT)应用领域从政策之治走向法律之治,将"法治北斗"建设有效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对于打造中国航天事业升级版、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在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一形势与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航天科技集团上下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全面认清发展形势,正确认识机遇与挑战,增强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1)抢占航天发展制高点是主要航天国家一致的战略,未来的竞争更加激烈,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更加光荣。(2)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航天武器装备对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需求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8日,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组织编写的《祖国不会忘记——献给共和国的脊梁们》大型画册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了首发仪式。该画册是"群星灿烂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献礼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的重要作品。画册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已故的、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和航天领域的院士的风采;记录和宣传了老一辈科学家为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举国上下的严正抗议。航天系统也以座谈、集会等各种形式,谴责北约的卑劣行径。《中国航天报》记者就此采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几位专家时,他们一致谈到,发展航天是科技强国的一个重要方面。请听他们的呼声。导...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举国上下的严正抗议。航天系统也以座谈、集会等各种形式,谴责北约的卑劣行径。《中国航天报》记者就此采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几位专家时,他们一致谈到,发展航天是科技强国的一个重要方面。请听他们的呼声。导弹控制专家梁思礼:走科技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5.
2022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介绍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主要进展、未来五年主要任务,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了解. 白皮书约12500字,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发展空间技术与系统、培育壮大空间应用产业、开展空间科学探索与...  相似文献   

16.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  相似文献   

17.
<正>五十载春秋上下求索,300次发射铸就辉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300次发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表现,是一代代航天人以国为重、勇于奉献的结晶,是当代航天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最佳实践。300次发射试验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条主线,诠释了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担当的国家使命。同时,"长征"  相似文献   

18.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  相似文献   

19.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关注航天人才教育、航天科普宣传与航天文化传播等。读  相似文献   

20.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关注航天人才教育、航天科普宣传与航天文化传播等。读者对象为航天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航天爱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