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研制航天飞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重复使用的空间运输系统,要求航天飞机不仅能部署卫星,而且在卫星出现异常后能够回收卫星或修理在轨卫星。它可利用机械臂将其捕获,放入有效载荷舱,带回地面修理;亦可派遣航天员去舱外更换零部件、排除故障、进行修复;还可对已耗尽推进剂的卫星补给燃料,延长其使用寿命。这些优点是其它航天器无法与之相比的。  相似文献   

2.
何文 《中国航天》1993,(10):14-17
现在俄罗斯对其通信卫星很少再保密,这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外国的兴趣,进而获取资助,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国际合作。前苏联是目前发射通信卫星最多的国家,到1992年为止,仅闪电-1和闪电-3卫星就发射了127颗。由于俄罗斯通信卫星的运行和发射成本低,在轨卫星发生故障时无需进行修理,只需重新发射一颗  相似文献   

3.
<正>在6年前取消了开展卫星在轨服务业务的一项尝试后,麦克唐纳·德特威勒联营公司(MDA)6月28日开办了一个新企业,旨在利用其正在为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建造的一个在轨服务飞行器开展在轨卫星修理和燃料补加业务。新企业称为空间基础设施服务(SIS)公司,同麦德联营2011年时所用的项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11,(9):32-33
7月8日升空执行美国航天飞机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把一颗模拟卫星和相关机器人维护工具送到了国际空间站上.用于验证在轨卫星燃料补加和修理能力。但称为“机器人燃料补加”(RRM)的这项任务要等到2012年1月才能启动技术验证工作.即相关设备运抵空间站约6个月之后。  相似文献   

5.
轨道科学公司为马来西亚MEASAT卫星系统私人有限公司建造的“马来西亚东亚卫星”(MEASAT)3a通信卫星8月9日在拜科努尔进行射前操作时不慎被发射服务商的一台桥式吊车撞坏。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评估卫星受损情况。卫星有可能需运同轨道科学公司的卫星建造设施进行修理和重新测试,该卫星原拟8月21日由海射公司天顶3SL海射型火箭的陆射型号天顶3SLB发射。  相似文献   

6.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0,(5):47-47
俄质子M/DM-2组级火箭3月2日在拜科努尔发射了3颗GLONASS—M型导航卫星.代号“宁宙”2459~2461。这次发射原定2009年9月进行.但因要发射的3颗卫星需返厂修理.导致发射推迟。不包括新发射的3颗.GLONASS系统现有20颗在轨卫星.其中18颗正在工作.2颗在进行维护。系统中有2颗卫星于2月底退役。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际技术保险公司(Intec)于1985年9月下旬重申向航天飞机发射通信卫星提供保险。这项业务将赔偿投保者因发射失败或卫星未能入轨而遭受的损失。Intec 的董事长詹姆斯·巴雷特说,这家公司将为航天飞机进入低地球轨道提供保险。保险赔偿费将包括付给美航宇局的用于进行回收或修理被丢弃的卫星这类附加业务所需的费用。9月17日,Intec 发表了一项声明表示不再为通信卫星在轨道上成功地定点和工作并交给用户之前的活动提供保险。人们认为这项声明取消了 Intec 的卫星发射保险业务。  相似文献   

8.
肖择 《上海航天》2006,23(2):36-36
近日,俄罗斯的进步号货运飞船将携带美麻省理工学院(MIT)研制的一颗同步位置保持、连通与再定向试验卫星(SPHERES)前往国际空际站进行试验,其他相同的试验卫星也将相继送入太空。这些自主卫星将首先在空间站内进行试验,而最终在轨道内以编队方式飞行。美宇航局和空军希望这些小卫星可用于多种高风险的计量、控制和自主技术的空间试验验证,并设想其后续星可作为机器人,完成协同空间建造、修理损伤、为其他卫星填注燃料,或构成功能系统。如,组成一个分离的空间干涉仪,可获得比单个望远镜视场更大而分辨率相当的图像。因为单个飞行器因尺寸…  相似文献   

9.
对于空间站的组装、维修和操纵需要做哪些工作?怎样在航天器的修理和制造中实现自动化、遥控操作和机器人辅助工作?本文就此略述一、二。 1990年之前,美国将发射世界第一个永久性载人空间站,这个价值80亿美元的空间站将是目前最复杂的系统,超过了以往在轨道上运行的任何航天器。在空间站上有许多作业要做,包括采集远距星球的数据、修理故障卫星、制造极纯的药品。最初,这些工作的大部分是由人来做的,有时是遥控系统辅助完成的。但是,由于遥控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将可以遥控操作和由机器人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于1970年4月发射了本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截止1997年6月,中国共发射了49颗本国的卫星,成功率80%。在中国的卫星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的有:东方红系列卫星、实践系列卫星、风云1号和风云2号(后者于1995年转交上海航天局)气象卫星、返回式遥感系列卫星。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2,21(2):132-132
据美国抛物线网站2012年2月14日报道,NASA选择了33颗小卫星作为辅助有效载荷在2013年和2014年发射。这些提议的“立方体”卫星来自于全美的大学、无线电爱好者卫星公司、NASA中心和国防部的组织。“立方体”卫星是一种研究项目卫星,也称为纳卫星。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本文对国际和美国国内商业卫星市场及销售收入进行了预测。首先预测1986~1990年期间全球商业卫星和美国国内固定业务卫星的收入,包括:这5年内制造和发射卫星的费用,卫星地面站市场的收入以及卫星转发业务的销售额。其次,估计了1986~1990年可能从制造、发射新卫星和替换卫星中获得的收入。对每项收入都列出了这些卫星的制造、发射和发射保险等费用的分类估计。最后,讨论了卫星地面站市场的发展趋势并预测其收入。  相似文献   

13.
Helios(太阳神)系列卫星为军用成像侦察卫星,由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投资,至今已经发射了2颗。 第一颗Helios卫星(Helios la)1995年7月由阿里安4火箭发射进入低极轨道,卫星在轨质量2750kg,设计寿命5年。它采用了Spot 4卫星的基本平台,分辨率为1~5 m。Helios 1a卫星的分辨率能在白天对战场上的坦克精确定位。Helios 1a卫星上携带了由Tomson-CSF公司提供的高分辨率CCD装置。第二颗Helios卫星(Helios 1b)1998年1月由阿里安4火箭发射进入低极轨道,Helios 1b卫星与Helios 1a卫星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冷战时期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出于争霸全球的目的 ,竞相发展军用航天器。 90年代以前 ,军用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1990年全世界年发射军用卫星超过百颗。冷战结束后 ,军用卫星年发射量逐年减少 ,到 1996和 1997两年降到了谷底 ,年发射10颗左右。未来军用卫星市场将如何发展 ?这是航天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两个因素进入 90年代以来 ,在军用卫星发展进程中有两件事引起航天界的普遍关注。一是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 ,军方对小卫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和热情 ,一些军用卫星计划已经或正在转向小卫星或小卫星星座设计。二是在商业卫星技术的…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5年半期间,美国防部向地球轨道发射了大量的军用卫星。其中有光学成像卫星、雷达成像卫星、海洋监视卫星、信号情报收集卫星、早期预警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本文仅就前三类卫星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关于美国主要通信卫星制造商显然,美国卫星制造商处于技术前沿,引导着向大型通信卫星发展的潮流。最大的商业卫星制造商波音卫星系统公司的前身于1995年推出了 HS702卫星设计,第一颗 HS702卫星“银河”11于1999年12月发射。另一家大公司洛马商业空间系统公司推出了 A2100系列,并于1996年9月发射了该系列首颗卫星 GE-1。劳拉空间系统公司1998年宣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了4颗北斗试验导航卫星,建成了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定位试验系统。2007年4月14日、2009年4月15日、2010年1月17日,相继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工程建设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在未来几年里,中国还将陆续发射数颗导航卫星,2012年首先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2020年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据[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2019年卫星大会上发布了最新的卫星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发射卫星总数超过300颗,在轨运行卫星数量达到2100颗,增长了20%以上。其中,遥感卫星占总数的39%,商业通信卫星占22%。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分卫星与应用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全球共发射了19颗对地观测卫星,其中有11颗是高分辨率卫星,它表明对地观测卫星与应用已全面进入"高分时代"。在这些高分辨率卫星中,包括我国发射的高分二号卫星,该卫星的升空使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2015年3月6日,国防科工局宣布,高分二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与之前发射的高分一号卫星的配合使用,可以很好地推动我国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应用,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专项建设。2015年,我国还有望发射高分四号卫星,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大大增加对地观测面积,而且还能长期对某一地区进行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出于争霸全球的目的,竞相发展军用航天器。90年代以前,军用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上升趋势,1990年全世界年发射军用卫星超过百颗。冷战结束后,军用卫星年发射量逐年减少,到1996和1997两年降到了谷底,年发射10颗左右。未来军用卫星市场将如何发展?这是航天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两个因素进入90年代以来,在军用卫星发展进程中有两件事引起航天界的普遍关注。一是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军方对小卫星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