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4月6日,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成功发射。它是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也是单次搭载空间实验项目最多的卫星,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空间实验研究。实践十号卫星在轨飞行15天,其工作时间与电池的电量有关。该卫星没有安装太阳电池翼,以免产生振动而影响科学实验。其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卫星留轨舱和回收舱,结合"促进我国空间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发展"这一国家科技战略目标,开展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科学家对空间飞行器所具有的宇宙射线辐照、微重力、高真空、磁场等特殊环境进行不懈地探测,把空间特殊环境当成一种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进行大量的空间科学试验,取得重要成果。本章记述2000年以前通过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进行国内外新技术搭载试验、微重力测量搭载试验、微重力材料搭载试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空间育种试验,开展空间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发射短讯     
正实践十号已运抵酒泉将于4月发射据中国航天网2016年3月9日报道,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试验卫星实践十号已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于4月发射。据悉,作为将要发射的第25颗返回式卫星,实践十号进行了大量适应性创新设计。该卫星将为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生命科学提供试验平台,为我国太空微重力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欧俄"火星生物学"探测器发射升空据科技日报2016年3月15日报道,ESA和俄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空间微重力环境对航天员骨代谢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总结实验动物和骨组织细胞的太空飞行实验结果以及失重性骨丢失发生的可能机制。介绍了利用新型抗磁悬浮模拟失重技术平台获得的部分细胞实验结果。提出了尚需研发更多新型地基微重力模拟平台来开展骨代谢研究,同时需要更多真实空间飞行机会的进一步验证,为我国空间生物医学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航天工程育种是借助空间飞行器和地面模拟空间装置,利用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复杂电磁环境等多种因素对生物材料的诱变作用,使材料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再从中筛选出需要的变异材料,进行多代选育,最终获得优良新品种。航天工程育种是一种物理诱变的育种手段,没有导入外来基因,与转基因有本质区别,属于食用安全的产品。神舟天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天辰实业公司")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全资公司。作为从事  相似文献   

6.
从实践5号卫星两层流体微重力科学实验探讨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工程实施。分析了和空间科学实验有关的工程问题,指出空间科学实验应紧密结合工程技术与航天技术的工程实施可行性,需要有很强的空间工程背景。  相似文献   

7.
三、取得众多成果 中国返回式卫星带回了大量遥感数据和照片,广泛应用于国土普查、地质调查、水利建设、石油勘探、地图测绘、环境监测、地震预报、铁路选线、考古研究等领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完成空间遥感这一主要任务的同时,利用其剩余的空间和载荷能力,多次以搭载的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空间技术试验和微重力实验,在材料加工和太空育种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进行超导材料的空间加工实验,自1987年我们首次在世界上完成到现在已进行了五次,先后进行了 YBCO;BPSCCO;YICO Ag_2O;YBCO 薄膜等材料的空间热处理实验和重熔再结晶实验。文章总结报道了前四次搭载实验情况,(’93年搭载实验因卫星故障未能完成回收)。YBCO 和 BPSCCO 超导材料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加工试验表明:空间处理样品在超导电性上变化不大,零电阻温度和超导起始转变温度基本相同;但空间处理条件对样品的微观形貌,晶体内部结构,组份和相结构有较大影响,具体说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处理的超导材料样品组份较地面样品分布均匀;晶粒生长较大且呈有序性;XRD 谱图分析表明空间样品具有较纯的超导相;空间真空环境对超导材料加工处理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YBCO 材料的失氧效应,所有这些特点对研究超导形成的机制和改善超导材料的地面处理工艺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的材料加工业还刚刚开始,研究人员正在为随时都可以获得微重力环境而努力,这是空间材料加工进入 商业化的基础。目前美国和欧洲在载人航天器上进行了大约140项材料流体科学实验,而且还利用探空火箭进行了250项同类试验。由于美国航天飞机飞行曾一度受挫,使西方各国进入空间的机会受到了限制,苏联光子号回收舱和中国的返回式卫星在市场上倍受青睐并极有可能获得成功。中国和苏联在其返回式卫星上不止一次为西方搭载过微重力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曾经由航天飞机STS-64飞行任务搭载的编号为G417载荷的研制经验以及利用该载荷在航天飞机上开展的油滴与水滴接触微重力实验。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承担了该载荷全部研制任务,其研制经验和飞行实验可为我国将来空间站开展微重力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微重力火箭是近20年来从探空火箭系列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用于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技术实验火箭。微重力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微重力材料科学和微重力流体科学,并涉及到空间生命科学。1971年10月美国航宇局发射了空蜂170A,首次利用探空火箭进行空间材料加工实验尝试,1972年1月在发射黑雁5C火箭时,再次进行了金属熔炼实验。这两枚火箭的发射,证实了用探空火箭进行微重力科学实验是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从而揭开了微重力火箭研制和应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地面上模拟的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的实验。首先介绍了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地面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机器人模型、视觉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网络系统、操作台、运动规划系统、气浮系统七个子模块构成。其次简单介绍了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策略,最后介绍了基于该实验平台的几种实验。  相似文献   

13.
何勃 《中国航天》1992,(9):31-32
1926年,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还将登月视作愚蠢可笑的事情,然而43年之后,人类却登上了月球。时至今日,人们已在为继续利用太空进行科学研究和工业加工做准备。 目前,空间环境已经用于天文学研究(利用卫星或其它空间设备)、地球观测、导航和通信。后两方面应用还开辟了空间商业市场。空间环境的其它重要应用领域包括微重力、真空环境和辐射。本文将主要介绍低地轨道的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及其应用。 一、微重力 微重力环境会对液态或气态物质产生影响。在微重力环境下,  相似文献   

14.
正实践十号于2016年4月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完成12天太空飞行后,其回收舱于4月18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这是我国第一颗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研究的返回式卫星。  相似文献   

15.
自1987年8月进行了第一次空间微重力试验以来,我国已先后进行了5次空间微重力试验,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本文比较全面地综合介绍了我国在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和试验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6.
序言     
正2018年5月9日2时28分,"高分五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全面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三大重要目标的重要里程碑,是又一次大幅度提升我国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高分五号"卫星是我国利用高光谱技术完整实现对固体地球表面、植被生物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进行全面观测的空间遥感卫星系统,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气溶胶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填  相似文献   

17.
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以后,西欧一些国家为了解决空间微重力实验的燃眉之急,增加欧洲空间站的应急救生能力以及发展西欧独立的载人航天,开始着手研制弹道式航天器——返回式卫星和载人飞船。文章简要介绍了西欧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几项弹道式航天器研制计划及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双温区可控梯度空间晶体炉是一种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碲镉汞晶体生长的装置。该晶体炉针对我国返回式卫星设计,工作环境为卫星返回舱。文章结合碲镉汞样品加热器和搭载环境等热真空边界条件,分析了晶体炉的换热机制和传热规律;通过地面热真空模拟试验,探索了保温绝热材料在不同环境压力和加热功率下的绝热性能;定量地分析了环境压力对晶体炉的加热功率和炉壳温度的影响。从而优化了晶体炉的热结构和工艺设计,并保证了卫星总体的温控要求。该晶体炉在我国新型返回式卫星上进行了搭载飞行试验,成功地实现了碲镉汞晶体的空间布里奇曼生长。  相似文献   

19.
论绳系小卫星的应用与技术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仁璋  林华宝 《航天器工程》2001,10(3):38-46,37
借助空间系绳的作用,绳系小卫星增强与扩大了现代小卫星的能力,在空间探测与航天技术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可承担一般小卫星不能承担或难以承担的太空使命。本文阐述绳系小卫星在太空使命(空间开发与应用,空间环境探测,以及航天新技术试验与演示等)中的应用及其原理,包括建造微重力空间平台,实现机动变轨,进行空间环境探测,以及利用导体系绳装置生成电能、贮存能量、提升轨道等。通过对小型绳系系统SEDS-1、SEDS-2、PMG、TiPS飞行试验的综述与分析,论述绳系小卫星技术可行性与成熟性,包括系绳的伸展,子星的控制,系绳的切断,子星的再入,导体系绳的电动力学应用,以及长系绳生存能力等。对中国绳系小卫星的应用与技术发展提出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20.
正专刊背景国家大科学装置是支撑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和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的公共平台,是为重要科学技术目标提供可长期稳定运行的大型设施。"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该项目聚焦航天领域重大基础性科学技术问题,拟构建我国首个空间综合环境与航天器、生命体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科学领域的大型研究基地,可开展真空、高低温、粒子辐照、电磁辐射、空间粉尘、中性大气、弱磁、等离子体、微重力等空间综合/极端环境效应与模拟技术研究,揭示空间环境下材料—器件性能/航天器系统功能/生命活动现象/空间等离子体行为的时空演化规律与环境效应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