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射照像侦察卫星,锁眼系列卫星和长曲棍球卫星是其中重要的代表。这两种降临可分为3类:1)胶片返回式照像侦察卫星;2)光电传输式照像侦察卫星;3)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文章主要介绍锁眼系列卫星和长曲棍球卫星的发展,所用遥感器性能及成像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甄石 《中国航天》1998,(7):17-19
美国侦察办披露侦察及中继卫星情况甄石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最近披露了其长曲棍球成像雷达卫星和静地轨道中继卫星的一些情况。这使人们看到了美国战略及战术侦察的一点内幕,更多地了解到了美国是如何利用这些多年来一直高度保密的卫星项目来获取和分发伊拉克和朝鲜等重点...  相似文献   

3.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3):48-48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H重型火箭1月20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NRO)的一颗保密侦察卫星.代号NROL-49。据信这是“锁眼”12(或称“锁眼”11B,又称“高级晶体”)光电侦察卫星系列中的第6颗卫星。该型卫星由洛马公司建造,最初建造了5颗。但在用于接替它的“未来成像体系”(FIA)计划光学卫星项目因费用上涨、进度推迟和技术受阻而被砍掉后,同家侦察办又从洛马增订了2颗这种卫星。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2,21(3):106-106
据NASA网站2012年4月3日消息,美国太平洋时间4月2日16时12分,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德尔他-4火箭(Delta-4)成功发射了美国NROL-25军用卫星。它为美国国家侦察局(NRO)服务,是美国新型雷达成像卫星系列中的第二颗卫星,其首颗卫星USA-215发射于2010年9月并已投入运行。据悉,这种新型卫星继承了旧型雷达成像卫星“长曲棍球”(Lacrosse)系列的诸多优点;但是两者轨道高度不同,前者676km,而后者1102km。  相似文献   

5.
曲号 《中国航天》1997,(12):23-25
美国即将发射两颗先进情报卫星曲号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将在今年10月至11月初发射两颗新型军事情报卫星,其中一颗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改进型长曲棍球成像雷达卫星,另一颗是休斯公司制造的喇叭信号情报卫星。它们将成为美国最大的两颗军事卫星,其中后者使用了...  相似文献   

6.
@安茂春@庄晏桂一、成像侦察卫星的发展现状世界上拥有成像侦察卫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法国等。其它国家如印度、以色列等,虽然没有专用的成像侦察卫星,但拥有具备军事侦察能力的商业遥感卫星;日本、南非等国家也都具有研制成像侦察卫星的能力。1美国美...  相似文献   

7.
欧洲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入轨服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兵 《中国航天》2007,(3):31-34
欧洲现正在努力建立和发展自己独立的军用卫星系统,特别是侦察卫星。在发展了两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之后,欧洲于去年12月19日用俄罗斯宇宙3M火箭发射了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放大镜”1。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前苏联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成像侦察卫星技术。最早发展的是"天顶号"系列胶卷返回式成像侦察卫星,其首颗卫星1962年4月发射升空。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前苏联又相继发展了"琥珀"和"蔷薇辉石"系列成像侦察卫星,并在后两个系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推出了一些新的改型。  相似文献   

9.
由于苏联军用卫星在轨工作时间延长,其发射活动频率有所下降。目前,苏联国防部仍致力于军用海洋卫星、照像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等卫星的研制、改进和有效利用工作,重视发展长寿命军用卫星。  相似文献   

10.
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是现代战争中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发展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系统,在国际航天侦察领域也呈现了三个集团的发展态势。介绍了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的在轨运行、技术指标等发展现状,以及主要在研项目进展及其预期达到的能力,最后分析了其未来技术发展和军事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遥感卫星正在经历系统规模、数据量、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爆炸式增长。传统遥感卫星设计孤立,使其协同性不足、响应速度慢,难以体系化应用。提出了一种由管理层、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信息层、应用层等多层结构组成的智联遥感系统架构,并梳理了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软件定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关键技术方向,以突破遥感卫星系统的联合规划、联合响应、联合处理的多元协同能力瓶颈,为实现从遥感卫星至卫星遥感的全链条革新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In 1994-1995 Lavochkin Association (Russia)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Russian Space agency, developed a new Russian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of a small class that will operate in both the geostationary (GSO) and high-elliptical (HEO) orbits. This satellite may be injected into operational orbits using a SOYUZ-2 launch vehicle (LV) and a FREGAT upper stage (US) from Plesetsk and Baykonur space launch sites (SLS).The main reason for creating such a satellite was to decrease the cost of th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communication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group.Russian satellites Horizont, Express, Ekran and Gals, which operate in GSO, are the basis of the space segment for communications, radio and TV broadcasting. All of these satellites are injected into GSO by the PROTON LV. PROTON is a launch vehicle of a heavy class. The use of a middle class LV instead of a heavy class will allow to reduce considerably the launch cost. The change of a heavy class LV to a LV of middle class determined one economic reason for this project. Besides, the opportunity to launch S/C into GSO from Russian Plesetsk SLS increases the independence of Russia in the domain of space communications,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the contract with Kazachstan about the rent of Baykonur SLS. Finally, use of small satellites with a rather small number of transponder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use of big satellites. It will allow also to increase a satellite group (by the launch of additional satellites) precisely in accord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ound segment.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1980s a trend has emerged to contain the cost of space missions, which has favored trial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launch of small satellites. This effort has considerably reduced the cost of the satellites becaus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uses both traditional components and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There have also been market openings for small satellites, both with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sector and for scientific missions and those related to Earth observation. This paper contain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the largest manufacturers of small satellites in Europe and investigates how far (if at all) they have changed the structure of the European space industry. It finds that, through the acquisition of small satellite manufacturers, traditional large companies operating in the field of space in Europe have secured for themselves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market opportunities, while maintaining their oligopolistic position.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美国轨道成像公司研制并已经发射的Orbview-1和Orbview-2卫星和将要发射的Orbview-3和Orbview-4卫星的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一代气象卫星系统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新一代气象卫星系统发展情况,包括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NPOESS)和静止轨道业务环境卫星-R(GOES-R)系统,以及国家全球业务环境卫星系统(NGOESS)概念研究情况,最后总结了新一代气象卫星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卫星星座整网轨道确定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援兰  朱俊  李志  廖瑛 《宇航学报》2009,30(1):155-163
编队飞行的卫星或卫星星座对轨道确定自主性和精度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建立星座的轨道动力学模型和星间观测的测量模型,将星座中的星间观测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融合起来,将待估的卫星轨道参数和部分动力学参数进行适当的分类,研究卫星星座整网轨道确定的新方法,并在理论上分析了整网定轨方法能提高定轨精度的原因;最后采用自主开发的卫星星座整网轨道确定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并较大幅度提高定轨时卫星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精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述了中国的3种返回式卫星的发展 ,即FSW—0、FSW—1和FSW—2卫星 ,介绍了返回式卫星各种分系统。文章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环境工程的应用角度,分析了卫星产品研制生产中环境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境工程在卫星研制生产中的应用模式:从指导思想到卫星研制各阶段的任务分配;特别强调剪裁原则、环境分析技术、信息管理和防护技术研究方面是关键问题。指出环境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环境工程相关各方的合作,才能实现环境工程对卫星产品环境适应性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玲军  周荫清  陈杰 《宇航学报》2006,27(6):1373-1377
重点研究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波位覆盖设计问题。推导了精确的星间几何关系模型,针对主星发射-辅星接收的简化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斑马图”复用技术的设计方法:根据分布式卫星空间几何模型,将辅星雷达回避直达波及星下点回波的限制条件,在主星雷达“斑马图”(即脉冲重复频率与覆盖关系约束图)上示出,即主、辅星复用波位设计“斑马图”;在合成斑马图上选择主星雷达的波位,则可以同时满足主、辅星雷达的限制条件。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对地协同探测过程中面临的获取有效测绘带回波的问题。通过计算机仿真,给出波位设计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电子侦察卫星侦察的特殊性,针对其侦察特点,衍生了很多以削弱电子侦察卫星侦察效能为目的的卫星电子干扰。文章针对卫星电子侦察存在的弱点,分析了提高卫星侦察截获辐射源信号的功率措施,星载设备完全截获辐射源信号的测量条件措施,卫星完全截获到辐射源信号后的分析,以及对可能受到的反电子假目标干扰而提出的对抗措施,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提高卫星侦察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