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太空探索事业光荣而艰巨,人类逐梦太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航天员们执行简单的飞行操作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复杂的科学研究。作为太空使者的航天员不光要成为能够勇敢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英雄,还要成为能够进行太空科学试验的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07,(1)
进入太空是每位航天员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航天员都能够如愿以偿,因为发射次数和运载人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航天员甚至一生都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航天员非常珍惜每次飞行机会。在飞行任务期间,大部分航天员都喜欢在工作之余写太空日记,记录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受和经历等。有些航天员一直珍藏着自己的太空日记,没有向公众展示,有些航天员则建立博客,在博客上写太空日记,让"粉丝"们能在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太空体验。华裔航天员卢杰博士,在执行国际空间站第7长期考察团任务期间,写了很多精彩的太空日记。我们刊载其部分,让读者体验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以下是他的日记内容: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08,(3):54-56
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们在执行太空任务期间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工作强度也非常大。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他们来说,  相似文献   

4.
沈羡云 《航天员》2012,(3):72-73
什么是航天员的心理障碍呢?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太空中,长期的精神紧张、密闭狭小的座舱、静寂无声的太空环境、规定好的交际方式、与地面有限的联系及失重所造成的不适感,使航天员产生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感到忧虑、厌倦、抑郁、思念亲人、人际之间关系紧张等,我们把航天员们在太空中产生的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称之为航天员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5.
对正在为即将执行太空任务而进行训练的航天员来说,他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可至今都没有答案!  相似文献   

6.
林小 《航天员》2010,(2):59-63
我们常能通过电视画面或照片欣赏到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情景,虽然太空那个庞大的"家"并不是他们建造的,但他们对"家"是那么熟悉,连执行起任务来都得心应手。于是,让人不免好奇,航天员是如何准确地掌握太空中航天器的内部结构和操作程序的?本期您会看到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9号大楼里的一些航天器模拟设备,一些航天员的实体训练模型。  相似文献   

7.
鲁波特 《航天》2014,(4):36-40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话对航天这一高危行业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去太空探索的航天员在执行真实的任务之前,都需要在地球上搭建的模拟太空环境中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8.
如何更好地为在太空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们诊断疾病?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航天员们在太空的健康及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世界各国航天专家们的足够重视,远程医疗诊断技术也早已纳入议程(本刊2010第二期刊登过借助远程技术用超声波为身处太空的航天员诊断疾病的科普文章《太空超声波技术》——编者注)。现在。数字虚拟人技术将在远程医疗诊断这一领域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07,(1)
经历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预备航天员,还不能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他们还要经过各种各样的严格训练,经过全面考核,获得"执照"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航天员,才有机会前往浩瀚的太空工作。从预备航天员到航天员,训练科目繁多、难度大、要求严,这些训练真的是魔鬼训练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04年招收的最新一批预备航天员,以亲身经历,讲述了他们成长为航天员的训练历程。航天员俱乐部栏目将以连载的形式,让读者分享他们独特的训练经历。  相似文献   

10.
日月 《航天》2010,(3):54-55
“阿波罗”16号登月航天员约翰·扬,是美国航天史上航天员生涯最长、执行任务最多的航天员之一,也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航天员:他曾经六次进入太空,两次去过月球(一次为绕月,一次为登月)。人称约翰·扬工作、睡觉、吃饭、呼吸均与太空飞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欧空局女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将于2014年12月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她的首次太空值守任务。自2009年5月正式成为欧空局的一名航天员以来,克里斯托弗雷蒂一直在世界各航天机构进行培训和训练。我刊曾在2012年第五期刊登了她于2012年初在俄罗斯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时写的一篇博文,时隔一年半,我们再次通过她写的一篇有关空间站消防演习的博文,进一步了解这位即将飞天的女航天员的近期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漏水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在太空尤其是在执行出舱活动时,漏水可真不是小事,它可能使航天员有“窒息”的生命危险。不久前,意大利航天员卢卡·帕米塔诺(Luca Parmitano)在进行太空行走时,就因“头盔”漏水不得不提前终止任务。之后,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回忆了那次太空历险经历,与我们一起分享他是如何度过这次惊险的。  相似文献   

13.
可乐星战     
航天飞机在进入太空飞行后不久,各种与航天或航天员相关的太空微重力研究便应运而生,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自然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保持航天员良好的工作状态,NASA在分析航天员对太空生活及食品的反馈后认为,如果能够像  相似文献   

14.
1963年,当前苏联把第一位女性送上太空时,美国空军军官戴维斯曾嘲笑说:"这只不过是个吸引公众目光的噱头而已"。时至今日,已没有人敢嘲笑女性上太空执行任务是"噱头",女航天员也不断以行动来证明  相似文献   

15.
张玉梅 《航天员》2014,(5):21-23
九月的北京,同样的秋天在演绎着一种特殊的美丽。我们共间期待的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ASE)年会在古典庄重的友谊宾馆隆重开幕。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包括中国航天员在内的近百名曾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太空探索者”出席了这次盛会并进行了深入交流。按照年会惯例。与会航天员均携带家属参加了这个全世界航天员的大聚会。身为一名航天员妻子的我得以全程参与。  相似文献   

16.
白树民 《航天员》2013,(1):52-53
载人航天活动是人类探索浩瀚宇宙奥秘的伟大创举。然而,太空环境对人类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过程都是在地球1G的重力场中进行的,人类也不例外。人进入太空后,为了适应全新的环境,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这些变化将对航天员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甚至在执行完航天任务后,这些变化还将继续对航天员的健康构成威胁,航天员还需要面临时间远长于太空飞行的再适应(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安全返回,世人瞩目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这次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精彩表现可圈可点,堪称完美。那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这黄金三人组合是如何从航天员大队优中选优、以毫厘之胜而执行神七飞天任务的?我们有幸约请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杨利伟、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一起为我们解读神七飞行乘组的选拔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我国执行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这距离去年完成的首次无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不过半年时间,而距神七航天员出舱已经时隔4年。再度载人,而且首次有女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这条消息,迅速触动了各界的敏感神经。于是,作为天地往返工具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为扣人心弦的首要环节。从火箭点火到飞船入轨,前后也就10多分钟。但是,这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第一步,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环节。火箭研制团队要为此忙上无数个日日夜夜,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相似文献   

19.
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较短,执行的任务也较单纯.因此航天员的选拔标准比较单一,只有一种选拔标准。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对航天参加者的医学选拔要求变得越来越复杂了,由于以下一些原因,必须修改原来的航天员选拔标准。  相似文献   

20.
蒋迅 《航天》2013,(11):52-53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轰动大陆,中国教育部表示,大约有6千万学生和教师观看了这次太空授课。“神十”任务的这一亮点,也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亮点。2002年11月,佩蒂特在国际空间站上载人航天的任务之一就是教育下一代。美国航宇局(NASA)在太空授课已经有很多年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航宇局曾经从美国中小学教师里选拔了四位航天员。他们在美国青少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要介绍的“周六科学实验”是美航宇局的科学家航天员佩蒂特进行的。佩蒂特出生于195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