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卫星的防污染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伟民 《上海航天》2001,18(2):69-73
在分析了国内外光学遥感卫星红外通道被水汽污染而失败的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光学遥感卫星必需全过程(从卫星设计、研制、发射至在轨运行)实施严格的防污染控制的设计思想和理论。系统地介绍了FY-1C星的防污染技术特点和经验。在轨运行表明,FY-1C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污染措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高分多模卫星(GFDM-1)对控制分系统姿态测量精度、姿态确定精度、卫星姿态控制能力、卫星机动能力、可靠性和地面验证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高分多模卫星的特点,对控制分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方案、可靠性设计、寿命试验等方面进行了概述,重点论述了卫星控制分系统基于二级总线的轻小型化体系结构、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敏捷机动姿态轨迹规划技术、长寿命高可靠设计方案。根据卫星在轨运行数据,给出了控制分系统单机和系统性能指标在轨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姿态控制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指标要求、系统组成、工作模式、控制方案设计和主要故障诊断逻辑.根据卫星在轨运行数据,给出了卫星在轨运行的部分曲线和姿态控制、轨道控制的指标实现情况,对姿态控制分系统方案进行了在轨验证.  相似文献   

4.
卫星抗辐射加固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FY-1C卫星运行轨道空间辐射环境,介绍了整星、单机、器件抗辐射要求。卫星研制过程中,对各单抗和系统在技术设计、元器件设计、软件编制等的抗辐射加固设计要求。特别对有CPU和存储器的单粒子翻转效应(SEU)和闩锁效应(SEL)试验。仪器和系统的软件均用故障注入的方法完成了抗SEU的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5.
卫星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卫星上电子地器件多的特点,对气象卫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着重对卫星接地搭接、电磁屏蔽和电缆布线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针对上述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实施要求。经卫星在轨飞行验证,对FY-1C所进行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高分三号卫星控制分系统设计与在轨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7,(6):93-98
高分三号(GF-3)卫星是国内首颗设计寿命8年且转动惯量最大的低轨遥感卫星。与以往同类卫星相比,文章针对GF-3卫星的特点,对控制分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方案、可靠性设计、寿命试验等方面进行了概述,重点论述了卫星控制分系统基于二级总线的轻小型化体系结构、高精度姿态全零多普勒导引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长寿命高可靠设计方案。根据卫星在轨运行数据,给出了控制分系统单机和系统性能指标在轨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7.
FY-1D极轨气象卫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风云一号D”(FY-1D)极轨气象卫星的主要技术参数和遥感仪器配置等总体组成概况。简述了卫星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入轨过程,给出卫星姿轨控、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计、空间粒子成分监视器、传输信道、星上记录储存和卫星其他功能、性能在轨测试的结果,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卫星的性能优于设计要求。最后列举了卫星的某些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8.
FY-2气象卫星在轨管理工程测控关键技术(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地球静止轨道自旋气象卫星工程测控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位置保持、姿态确定、星蚀和日凌的原理,给出了位置保持、姿态控制策略和地影、月影、日凌预报算法。并提出了一种检验定姿结果正确性的方法,提供了相应的工程计算参数。这些策略都已成功地用于FY—2卫星的在轨管理工程测控。  相似文献   

9.
陈三星 《上海航天》2002,19(1):49-53
结合“风云一号”C9(FY-1C)卫星姿轨控地面测试系统的研制实践,阐述了为适应卫星型号研制中试验任务多变,试验场所多变的特点,地面测试系统应采用先进的主流总线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的领域的现有成果,遵循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三化”要求,研制性能价格比高的地面自动化测试系统,卫星在轨的正常运行,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辛岩 《上海航天》2004,21(4):16-19
简要介绍了风云一号(FY-1)C,D极轨气象卫星姿态控制分系统的主要任务、技术指标和系统构成。给出了两星发射后动量轮、红外地平仪、太阳敏感器和三轴磁强计等的运行情况。卫星姿态在轨测试结果表明,FY-1C,D星的姿态稳定,满足甚至优于技术指标要求。最后概述了姿控分系统在可靠性、长寿命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基于鲁棒控制方法的卫星姿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茂  伞冶 《航天控制》2001,19(4):29-34
针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建立了简化的线性数学模型 ,利用鲁棒控制方法设计了卫星姿态控制律 ,由于在设计中考虑了建模过程中的简化而带来的不确定性 ,因而基于线性模型所设计的控制律能够应用于非线性卫星姿态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FY-2C星控制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春子  于嘉茹 《上海航天》2005,22(Z1):36-41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双自旋稳定控制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技术指标,以及卫星起旋控制、章动角与摇摆角控制、敏感器设计和消旋子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C星在轨运行情况表明,控制分系统工作正常、性能稳定,圆满完成了起旋、主动章动控制、测定姿、姿态机动、转速调整、定点捕获和天线消旋对地定向等任务,技术指标满足任务书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种星载软件在轨编程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虹  王海燕 《上海航天》2004,21(1):26-31
对卫星姿轨控计算机软件在轨编程功能的设计和工程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在轨编程的原理、实现方法、可靠性设计、资源分配、接口要求和在轨编程的操作步骤。试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星载软件在轨编程原理和实现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星载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与卫星平台之间的动力学耦合问题提出一种三自由度驱动与测量机构用于连接天线臂与卫星平台。该机构以驱动电机来控制天线臂转动,通过角度传感器对天线臂转角的测量来实现反馈控制,同时在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中引入前馈控制进行反作用力矩补偿,实现卫星平台与天线之间的解耦控制、抑制天线的振动、提高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性能。通过姿态稳定状态下卫星-天线系统解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的设计、姿态控制的仿真分析,表明解耦机构能大幅增加天线振动的阻尼,有效提高卫星稳定性和天线指向精度。  相似文献   

15.
FY—1C极轨气象卫星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孟执中 《上海航天》2001,18(2):1-7,23
在概述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外极轨气象卫星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极轨与静止轨道两种气象卫星的业务应用卫星体系,重点介绍了“风云一号”(02星)即FY-1C极轨气象卫星的任务、总体设计、技术特点、关键技术以及所取得的进展。最后简述了新一代有轨气象卫星FY-3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6.
袁利  雷拥军  姚宁  刘洁  朱琦 《宇航学报》2018,39(1):43-51
针对挠性卫星在轨姿态快速机动的需求,开展了星体姿态机动控制方法及控制实现研究。基于建立的挠性卫星姿态跟踪控制误差方程,给出了PD控制与补偿控制相结合的姿态跟踪控制器形式;考虑系统实现的时延影响,利用经典频率分析方法选择了兼顾系统稳定性及宽带控制的控制参数;在控制具体实现中,采用一种新型的基于力矩矢量调节奇异规避操纵策略,克服常规鲁棒奇异规避操纵存在的框架“锁死”现象,在解决奇异规避的同时避免激发挠性振动。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了在轨验证。  相似文献   

17.
反作用飞轮力矩模式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颢  葛升民  刘付成  倪祖良 《宇航学报》2006,27(6):1248-1253
反作用飞轮是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重要执行元件,提高飞轮系统的性能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反作用飞轮力矩模式反馈补偿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建立了反作用飞轮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摩擦力矩干扰和速率测量噪声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反馈补偿控制的设计。理论分析证明,应用反馈补偿控制的飞轮系统能够精确复现力矩输出指令。运行结果表明,在复现力矩输出指令精度方面,应用反馈补偿控制的飞轮系统优于电磁力矩控制的飞轮系统。特别在克服过零力矩干扰上,应用反馈补偿控制的飞轮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用于FY 1C卫星的 10通道扫描辐射计系统性能、光学设计、电子学设计、辐射定标和主要元部件的指标性能以及卫星发射后的在轨测试结果。同时还与当前国际同类仪器的水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