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7年7月18日,据俄罗斯航天国家公司网站报道,俄罗斯航天系统公司(RKS)在MAKS-2017航展上展出了一种新开发的创新型电子设备辐射防护涂层材料,其技术特性和经济性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宇宙辐射是影响航天器工作寿命的关键不良因素之一,为保护航天器最敏感的组件,通常使用铝制外壳,从而大大增加了航天器的尺寸和质量。RKS公司开发的这种特殊的电子设备辐射防护涂层将有效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SiO2,TiO2)在航天器上的潜在应用。首先介绍了在航天器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的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然后从结构和功能材料等方面对在航天光学遥感器上的应用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SiO2,TiO2)在航天器上的潜在应用。首先介绍了在航天器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的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然后从结构和功能材料等方面对在航天光学遥感器上的应用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航天器型号研制中广泛使用橡胶、胶粘剂、润滑材料、薄膜、纺织品和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其发展迅速,需求迫切。文章概述航天器使用的橡胶、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的应用情况、评价标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航天器非金属材料评价标准研究的意义,介绍国内外航天材料标准体系构成的特点与研究成果,对航天器非金属材料评价标准的研究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航天功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内容包括各种类型的功能复合材料及主要应用领域。对当前用于航天领域的热防护功能复合材料分别作了重点介绍,包括航天器热防护系统及材料、抗烧蚀热防护复合材料、梯度功能复合材料以及它们的组成、作用机理和主要应用。最后探讨得出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和低成本化。  相似文献   

6.
对航天器仿真技术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仿真技术是指系统仿真技术与航天工程技术的结合,为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和导弹武器系统的设计分析、性能评估、体系对抗、指控及作战训练、故障诊断、运行管理等提供数学或半实物的验证手段和模拟平台.航天器仿真技术主要包括航天工程仿真和航天器系统仿真,涉及分系统仿真与建模技术、多物理场耦合的总体仿真技术以及高效协同的仿真技术.本文在总结航天器仿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航天器仿真技术的航天工程研制全过程、全系统的多学科多场耦合的总体级仿真体系架构思想,论述了航天器仿真技术体系的需求与构想,阐述了航天器仿真技术涉及的关键技术,并对现代信息技术在航天器仿真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复合材料目前正广泛应用于航天发动机上,随着高温材料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许多可用于航天推进系统的纤维和基体材料都代表着目前最先进的发展水平,其它一些新型复合材料也在研制之中。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其喷管、液体火箭发动机、双组分推进剂涡轮机以及正在研制中的非常规式推进系统等,均可采用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5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压力容器(COPV)搭乘探空火箭进行试验以测试力学性能。同年,NASA研发的多功能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结构制造工艺开始迈入商业应用阶段。这些进展标志着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航天产品力学结构部件和多功能结构制造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有望推动航天材料甚至航天器设计、制造和任务能力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航空航天材料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航空航天材料的特点、地位和作用,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铝合金、钛合金、先进复合材料等结构材料,以及以透波复合材料、吸波隐身复合材料为代表的航空功能材料和以防热耐烧蚀复合材料、梯度功能复合材料为代表的航天功能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指出航空航天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是高性能、多功能、复合化、智能化、整体化、多维化和低成本化。  相似文献   

10.
火箭导弹与航天器均要求结构重量轻,强度高。复合材料不仅兼备这两种优点,而且还具有一些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因此,法国有关部门很重视此种材料在火箭导弹与航天器上的应用。早在五十年代,法国就已开始制造了飞机与火箭用的复合材料整流罩。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结构用材料应用现状与未来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航天器结构是所有航天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影响航天器结构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结构用材料。文章着重对航天器结构中广泛使用的复合材料、金属材料、防热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未来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环境适宜航天员工作和生活,同时也给空间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而空间微重力和电磁辐射等环境会加大空间微生物对材料的腐蚀能力。因此,必须对空间微生物防控技术进行体系化研究。文章从空间微生物菌种的采集和鉴定、空间环境下微生物对航天材料的腐蚀机理、载人航天材料抗菌涂层选择以及微生物控制技术等方面对微生物防控体系进行阐述,可以作为开展载人航天器空间微生物防控技术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地空间是各种载人飞船、应用卫星、空间站的主要活动区域,区域内存在大量由地磁场捕获的高能带电粒子,严重影响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为此,需要对内辐射带低高度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环境及其通量分布进行研究。如何对质子进行有效屏蔽对空间辐射防护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针对粒子在空间环境中的辐射,简要介绍了质子在空间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及在物质中的传输问题。利用SRIM软件模拟质子在不同材料(铝、聚乙烯)中输运过程。根据得到的射程与能量关系及对阻止本领的分析,从理论上提出航天器防护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新型航天器抗辐射加固技术的研究重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未来新型航天器在研制模式、设计技术、元器件及材料等方面与以往卫星相比将有较大变化,从而对抗辐射加固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抗辐射加固技术的研究重点须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进行调整。文章从航天器总体角度,对新型航天器抗辐射加固技术的研究重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The exposures in deep space are largely from the Galactic Cosmic Rays (GCR) for which there is as yet little biological experience. Moun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conventional 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 defined protection quantities (quality factors) may not be appropriate for GCR ions. The available biological data indicates that aluminum alloy structures may generate inherently unhealthy internal spacecraft environments in the thickness range for space applications. Methods for optimization of spacecraft shielding and the associated role of materials selection are discussed. One material which may prove to be an important radiation protection material is hydrogenated carbon nanofibers.  相似文献   

16.
质轻、价优是选择航天器结构材料的主要条件,用复合材料作航天器结构材料显然比金属材料优越。文中将通过美国海军研究所空间技术中心研制的全复合材料克莱门汀(Clementine)航天器,详细介绍采用复合材料作航天器结构件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7.
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结构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从热变形分析角度出发,对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热变形分析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热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结构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从热变形分析角度出发,对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热变形分析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空间碎片防护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碎片对在轨航天器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对航天器的撞击事件频繁发生。随着空间碎片环境的日趋恶化,航天器的防护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空间碎片环境模型、撞击风险评估、航天器部件损伤、防护材料与结构的超高速撞击试验、撞击试验数据库建设、超高速发射设备、在轨撞击感知、机构间超高速发射设备交叉校验等方面对国内外空间碎片防护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我国未来空间碎片防护研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单粒子效应的防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航天电子器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其发生单粒子效应的风险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影响航天器可靠性和运行寿命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介绍了单粒子效应的发生机理、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种抗单粒子效应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按照硬件加固技术、软件加固技术和轨道优化设计的思路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单粒子效应的防护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