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第一颗正样星(FM1)的技术特点、在轨运行二年多所取得的遥感数据应用概况作了介绍;对FM1星在研制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在第二颗正样星(FM2)研制中的解决情况作了简要说明。最后通过FM1星中巴联合研制的实践,从总结经验的角度对管理和技术两方面谈了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温岚  屠兰君 《航天器工程》2002,11(2):131-140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首发星(FM1)目前已圆满达到两年的设计寿命,为探讨卫星在轨继续正常运行的潜力与能力,本文采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入手,对CBERS-1卫星(FM1)进行了在轨寿命分析。  相似文献   

3.
简讯     
风云一号(02批)进入正样研制风云一号(02批)卫星已顺利通过初样评审,全面进入正样研制阶段。我国于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成功发射了两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目前正在进行研制的风云一号(OZ批)卫星又在以前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进。(闻)首批铱星发射德尔它2/7920  相似文献   

4.
卫星抗辐射加固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FY-1C卫星运行轨道空间辐射环境,介绍了整星、单机、器件抗辐射要求。卫星研制过程中,对各单抗和系统在技术设计、元器件设计、软件编制等的抗辐射加固设计要求。特别对有CPU和存储器的单粒子翻转效应(SEU)和闩锁效应(SEL)试验。仪器和系统的软件均用故障注入的方法完成了抗SEU的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5.
前言     
《上海航天》2005,22(Z1)
风云二号04星(C星)于2004年10月1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于10月29日上午11时成功摄取了第一张可见光云图,11月20日11时又成功摄取了第一幅3个红外和1个水汽图像,至今已稳定运行一周年。尤其是在2005年汛期采用可每天摄取48幅图的运行模式,为汛期的准确预报、监视灾害性天气,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风云二号C静止气象卫星是一颗完全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应用卫星。经过对01批两颗试验试用星经验教训的总结,02批卫星在探测性能指标、技术状态、可靠性设计试验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中巴地球资源卫星FM1星空间环境监测(SEM)分系统在轨飞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测量的结果与预示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在太阳质子事件发生时测量结果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11,(12):18-20
由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经营的俄制联盟号火箭10月21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的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了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两颗工作卫星,即"伽利略-在轨鉴定初样-正样星(IOV PFM)"和"伽利略-在轨鉴定正样星2 (IOV FM2)".卫星人轨后状态正常,已在发射信号,太阳能帆板已展开并指向太阳.它们将用3个月时间对星上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并机动到最终工作位置.这是联盟号火箭在库鲁的首次发射,也是诞生于前苏联时代的这种火箭首次在前苏联发射基地以外的发射场发射.  相似文献   

8.
1引言 2007年4月中旬,中国航天在太空奏响了两曲凯歌。是月11日、14日,中国的第二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1号B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M1号卫星(将运行于距地面21500km高度的圆轨道)相继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9.
子力 《中国航天》2007,(4):10-13
(1)“阿尔及利亚星”(Al-SAT)1 “阿尔及利亚星”1是一颗微小遥感卫星.2002年11月由俄宇宙号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升空。萨里公司是根据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空间技术中心(CNTS)的一项诀窍与技术转让计划研制该增强型微小卫星的。“阿星”1是CNTS阿尔及利亚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的第一步。该卫星计划由卫星、设在阿尔及利亚阿尔泽的任务控制中心和在萨里公司进行的阿方技术队伍动手培训工作组成。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08,17(4):F0003-F0003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自1968年组建以来,研制并发射成功6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其中,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一颗现代小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和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6,(12):45-45
日本M-5固体火箭9月23日在内之浦航天中心发射了“太阳”B(又称“日出”)卫星以及“北海道工业大学星”(HITSAT)1和“太阳帆子有效载荷卫星”(SSSat)2两颗微小卫星。“太阳”B重870公斤,由三菱电气公司制造,将用于测量太阳磁场,以更好地认识影响地球的剧烈的太阳活动。星上载有与美、英联合研制的光学、红外和紫外望远镜各一台,能对太阳磁场进行迄今最近距离的观测。它将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3年,其中3/4的时间处于阳光直接照射之下。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07,16(1):F0002-F000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自1968年组建以来,研制并发射成功60多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其中,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一颗现代小卫星和第一艘载人飞船。总体部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返回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等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目前,总体部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防科学尖端科研成果奖59项、国防科学技术奖104项、部级奖励200多项。2006年总体部年度总收入超过6亿元。  相似文献   

13.
卫星的防污染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伟民 《上海航天》2001,18(2):69-73
在分析了国内外光学遥感卫星红外通道被水汽污染而失败的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光学遥感卫星必需全过程(从卫星设计、研制、发射至在轨运行)实施严格的防污染控制的设计思想和理论。系统地介绍了FY-1C星的防污染技术特点和经验。在轨运行表明,FY-1C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污染措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平树 《中国航天》2005,(2):6-12
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目前正按计划进行研制。卫星各关犍技术已获得突破性进展,初样星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它将在未来两年内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5.
王祥  王存恩 《航天器工程》2008,17(1):105-107
1引言 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下属的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和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共同研制的月球和工程探测卫星(SELE—NE,又称“月女神”)是一颗由母卫星和两颗子卫星——“中继星”(RSAT)和“月球重力场分布测量卫星”(VRAD)组成的月球探测卫星。该星不仅仅用所搭载的14种先进的观测仪器进行各种科学观测,而且还利用在轨道上从母卫星上所弹射出的RSAT卫星进行全天候通信,用从母卫星上所弹射出的VRAD卫星对月球的重力场分布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测量,以获取大量详实信息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初,503所云岗地球站作为我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初样、正样联试、校飞实验基地,当时仅有的一副10米C波段天线以及相应的跟踪监测设备,先后成功地对我国10颗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和在轨运行进行了监测,为卫星研制单位提供了大量有用的...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我国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星自 1999年5月 10日发射成功以来,至今已在轨连续稳定运行两周年,达到了设计寿命,成为国内第一颗使用寿命最长的极轨气象业务应用卫星。它是我国第一颗达到设计寿命的气象卫星,揭开了我国长寿命高可靠连续稳定运行的气象卫星业务化的序幕。最近,作为风云一号C星主研制单位,上海航天局召开风云一号C星稳定运行两周年庆祝大会。 风云一号C星总设计师孟执中向与会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风云一号C星的性能特点。卫星发射基地和卫星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风云一号C…  相似文献   

18.
基于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已经发射入轨的几十颗小卫星的研制统计数据,研究发现了小卫星正样研制阶段可靠性问题的分布规律。提出的双对数正态叠加分布模型很好地描述了该分布规律,分别针对首发星和装备星给出了分布经验公式。在分布规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累计加电时间的小卫星出厂前可靠性问题筛选率评估方法,并根据筛选率评估结果分别对首发星和装备星的出厂累计加电时间确定依据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首发星(FM1)目前已圆满达到两年的设计寿命。为探讨卫星在轨继续正常运行的潜力与能力,本文采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入手,对CBERS-1卫星(FM1)进行了在轨寿命分析。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13,(5):84-84
<正>据中国航天网2013年8月2日报道,近日,风云-3卫星系列的首颗业务星(02批首发卫星)已装运出厂,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院研制。风云-3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的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该系列中有2颗科研试验卫星已在轨正常运行。目前,这颗业务星通过了出厂评审,其主要功能、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卫星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